第7讲 文化地理理论与实践 - 图文

2025-11-06

人文地理学

第7讲 文化地理理论与实践

理论部分

文化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理论

文化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 1822年,李特尔便对人类文化与环境间的关系发生兴趣。

? 几十年后,拉采尔在《人类地理学》中首次谈到文化景观,认为文化地理区是一

个独特团体的、各种文化特征的复合体,重视对文化传布的研究。

? 19世纪末,白兰士提出生活方式的概念和人类文化及其地理影响的思想。 ? 1930年代,德国的赫特纳《地球上文化的传播》。

? 1906年,德国施吕特尔提出“文化景观”既有其外貌,背后又有社会、经济和精

神结构的力量。

? 索尔(亦有人译为“苏尔”)继承了其思想,主张用文化景观来研究区域人文地

理特色,认为文化地理主要研究物质文化要素,能过“在地球表面的烙印”确定其区域特性,后来他又把文化地理领域扩大到非物质方面。受索尔影响的美国文化地理学者们被称为文化地理的伯克利学派。

? 美国的斯宾斯和汤麦士《文化地理学导论》,不但包括了政治、艺术、科学技术、

宗教、建设、民族、人口、生态、组织机构和体制的地理内容,也涉猎了能源、采矿、加工工业、农业、渔业、牧业、林业、运输、城市、农村等领域。

? 美国但比依《人类地理学-文化、社会和空间》(1977)在“文化”一章分别列了文

化与社会、种族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宗教与文化,文化景观中的建筑,艺术等内容。

76

? 二战以后,文化地理的研究除了对文化景观、区域文化历史的探讨以外,瑞典地

理学家哈格斯特朗将空间扩散分析法应用到文化传播的研究中,形成了文化地理的瑞典学派。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西方学者的看法。

? 美国的霍夫帕尔(1985)提出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类

和自然的关系,并着重强调人类社会中的文化差异对这个关系的影响。

? 美国的索尔认为,文化地理学侧重研究人类创造的人文景观,即文化地域。 ? 美国的乔丹认为文化地理学研究文化集团空间变化和社会空间机能。

? 约翰斯顿,研究与自然环境相关的物质及非物质的人类文化模式和相互作用的一

门传统人文地理学分支。

? 中国学者的看法。

? 钱今昔认为,文化地理学研究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诸文化因素的分布、组合和发展,

它们的形成条件,文化资源的评价、开发、利用和更新,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的特征、演化和作用。

? 张文奎认为,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即研究人类文化行为地域系

统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

? 胡兆量,中国文化地理着重研究中国文化分布的规律性,包括中国区域文化特征

及其形成背景,中国文化中心的形成及其地域转移,中国文化的扩散路线及其融合过程,中国综合文化区以及宗教区、语言区、民俗区、等部门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等。认为文化地理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比较研究是文化地理的基本方法,区域对比是文化区划的切入点。

? 总结: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地域组合及文化区域系

统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它研究诸文化要素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区域特征。

77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理论

? 文化景观 ? 文化起源与扩散 ? 文化生态学 ? 文化空间相互作用 ? 文化区

? 文化构成的地理研究

文化景观

? 文化景观的概念 ? 文化景观的特点

? 作为人地关系论的“文化景观论” ? 作为文化地理研究内容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概念

? 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由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

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索尔的经经典定义:文化景观是某一文化群体利用自然景观的产物。文化是驱动

力,自然区是媒介,而文化景观则是结果。由于文化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文化景观也会随时间而变化。随着某种不同外来文化的介入,便开始某一文化景观的更新,或进行某一新的文化附加在原有景观残余之上的演化过程。

? 索尔实际上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主张用实际观察

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的特点

? ?

索尔模式的特点。

认识到自然环境作为人类文化活动媒介的重要意义。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如河道、

78

动植物等已包含在文化景观中,介入了人类对环境的反应与适应,或进入了人类活动范畴,如水利管理、动植物驯化。

? ? ?

将可见形式作为文化景观研究的主要特征。

勾勒出一个与戴维斯的自然景观随时间循环演变理论相一致的观点。 试图将文化作为划分地球表面区域可见特征的驱动力量。

图1 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随时间的演变

? 80年代以后,许多文化景观的研究工作更多地侧重于非物质文化研究,并试图验

证在文化转变形成的自然环境中,信仰、观念和期望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 脱离索尔影响的文化景观概念更趋灵活。丹尼尔斯与科斯格罗夫认为:景观是一

种文化图像,是一种描绘、组织或代表环境的图形表达方式。并非说景观是非物质的,相反说明景观可表现在许多不同物质和多种画面。显然着重强调景观的视觉特征,但又不仅仅将景观限定在视觉特征上,各种形式的景观均被看作文化标志,对其解释则要涉及文化观念与文化过程。

? 文化景观的内容除了一些具体事物外,还有一种可以感觉到而难以表达出来的

79

“气氛”,它往往与宗教教义、社会观念和政治制度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抽象的观感。文化的景观的这种特性可以反映在区域特征上。如可通过区域景象辨识区域,而这种景象除了有形的文化景观外,还包括无形的文化景观。

作为人地关系论的“文化景观论”

? “文化景观论”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学说,认为应当从研究文化景观来分析人地

关系。

? 文化景观论认为,文化景观是地面上可以感觉到的人文现象的形态,人文地理学

应该研究这种人类及其劳动所创造的、能反映人类集团的文化和经济的景观。

? 文化景观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尔(1906)提出的。他提出文化景观与自然

景观的区别,要求把文化景观当作从自然景观演化来的现象进行研究。把文化景观分为可动的和不可动的两种形态,前者指人以及随人移动的货物等,后者通过文化作用于景观的全部效果来反映,如道路及其型式。

? 索尔(1925)年发表《景观的形态》一文,继续提倡文化景观,认为人文地理学

的核心是解释文化景观。

? 美国地理学家惠特尔西(1929)进一步提出“相继占用”的概念,认为地理学应研

究一个地区人类社会占用的历史演变过程,因为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为文化景观。实际上是主张用一个地区在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不同文化特征来说明地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 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文化景观论提出异议。

? 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反对施吕特尔关于地理学限于研究景观的可见现象的观

点。

? 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则对文化景观提出疑义,认为在任何地方只有一种景观,如

果那里没有人,就不是文化景观;如果人类已进入,自然景观就不复存在了。他还认为文化景观论不是建立在逻辑的和地理学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的。

? 如同其他的人地关系论一样,“文化景观论”作为另一种声音,代表了一家之言。

80


第7讲 文化地理理论与实践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八部委2号令)(2024修改)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