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多用白描手法和质朴自然的“田家语”,但又相当凝练,纯净,极富表现力。 ? 刘克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朱光潜:“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
使人忘其为艺术。” ? 陶诗语言虽近“田家语”,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日暮天无云”,都明白如
话,但高度凝练,极普通平常话语,蕴涵深刻哲理,充满生活情趣。
幻灯片55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9
? 如“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移居》);“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饥
者欢初饱,束带候鸡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挽歌诗》)。
幻灯片56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0
? 这些诗句都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诗人的真实感情,具有很深的意味,在平常中蕴涵者
新奇,言浅意深,意味隽永,给人以脱俗而又朴素的美的感受。 ? 陶诗语言是是不露斧凿痕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是诗歌大师语言功力炉火纯青的极
致化境,非寻常辈可比。这种语言风格在追求辞彩的晋宋时代是独树一帜的。
幻灯片57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1
? 陶诗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田园诗的创作和冲淡之美境界的创造。但也有不同风格: ? 鲁迅:陶渊明并非浑身“静穆”,“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
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界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幻灯片58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2
? 二、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 (一)地位
?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成就最高的作家,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在玄言诗盛行、文尚雕琢
时代,陶之出现,给沉闷文坛带来新的气息。 ? 陶田园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而且他创造了中
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有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而“开千古平淡之宗”(《诗薮》),从而在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地位。
幻灯片59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3 ? 陶在当时并不受重视。
? 颜延之《陶徵士诔》只赞扬他清高人格;沈约《宋书》把他列入“隐逸传”;《文心雕龙》
不曾提到他。钟嵘《诗品》将他列入中品,竟在潘陆之下。直到萧统《文选》,陶才开
始被肯定。
? 唐代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普遍承认,陶的事迹和作品,广为流传,并产生深刻影响。
他生命的光辉在他死后才逐渐放射出来,可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
幻灯片60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4 ? (二)影响
? 1.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
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不为五斗米折腰” 成了士大夫精神世界
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他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曾被后世许多文人引以自励。当然,陶渊明的安分守己、乐天安命的思想,也给后世文人以消极影响。
幻灯片61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5
? 2.陶诗艺术影响,在中国诗史上更为积极和广泛。 ? 从鲍照、江淹起,唐宋以来学陶体诗相沿成风。 ?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苏轼《与苏辙书》: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唐宋大诗人无不受其影响和启示。 ? 元好问等在反对形式主义诗风时,也以陶渊明为榜样,并从他的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营
养。 ? 梁启超:“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接触的,就是陶渊明。”
幻灯片62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16
? 因陶之吟咏,酒和菊成为他的象征。
? 古代文人爱酒者多,但能识酒中深味,从中体味人生真谛的,陶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
一,酒和陶生活与文学紧密相连。阮籍饮酒有以醉逃祸和借酒浇愁的意味,陶则是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 陶写菊并不多,一共6处,但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太著名,菊便成了他的
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
幻灯片63
第三节复习思考题
? 1.陶诗的艺术成就。
? 2.了解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