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教案

2025-11-15

幻灯片1

陶渊明 幻灯片2

?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

? 本章介绍陶渊明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

? 东晋偏安江左,士族谈玄说理风气尤盛,就在玄言诗风笼罩文坛,文学内容严重脱离现

实时代,陶渊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文、辞赋创作上别开生面,以其突出创作成就给沉闷文坛带来清新气息,对后世文学产生极其深远影响。

幻灯片3

?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 第二节 思想内容 ? 第三节 艺术和影响 幻灯片4

?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

幻灯片5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2 ? 一、生平

?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没落官僚地主

家庭,曾祖父陶侃为晋大司马,祖茂、父逸做过太守之类的官,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

? (一)青少年时期(1-29岁)

? 少年时代在农村度过。父亲早死,家境日渐衰落,生活贫困。在儒家思想熏陶下,从青

年时代起,充满建功立业愿望,有远大政治抱负,希望将来“大济于苍生”。

幻灯片6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3

? 生当黑暗,东晋朝廷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朝政混浊不堪,桓玄、刘裕等军阀多年混

战,社会动乱。官僚士子攀龙附凤,荒淫无耻。陶渊明既无力改革时弊,又不愿同流合污。

? 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并贯穿一生,一方面表现为出仕和归隐的反复,另一方面又表现

为归隐以后内心的苦闷与悲愤。

幻灯片7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4

? (二)官与隐(29-41岁)

? 为实现理想和解决生活困难,曾几次出仕作官。

? 29岁始,先后作过江州祭酒、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彭泽令等官。

? 担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回家。约36岁时,又到江陵,任荆州刺史

桓玄幕僚。因不能实现理想而失望,又产生归隐念头。次年母去世,丁忧3年开始参加农业劳动,写了《时运》等诗。《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留下他首次躬耕的记录。

幻灯片8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5

? 第三次出仕,做镇军将军刘裕参军。由于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他又离开了官场。41

岁,求为彭泽令。对时局有忧虑,但因家贫不得不出仕谋生。但只做80多天官,宣告“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了,从此不再出仕。

? 其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幻想破灭后选择的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虽是消极反抗,但

不与统治者合作,躬耕自资,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值得肯定。

幻灯片9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6

? (三)归隐(42-63岁)

? 归隐后,在长期躬耕生活中,逐步接近劳动人民。诗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思想

和愿望。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中不时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对统治阶级已不抱任何幻想,开始抱定与黑暗官场彻底决裂的态度。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登门请他出仕,并赠以粱肉,饥饿中的陶渊明却婉言谢绝。

幻灯片10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7

? 44岁时,家中遭受火灾,生活急剧下降。从此他要亲自劳动以谋衣食,贫困时还得向

人乞贷度日。更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的苦难,幻想有“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的美好社会。他饮酒、采菊,看来很潇洒,其实内心异常沉痛。

? 元嘉四年深秋,63岁时,预感将离开人世,写3首《挽歌诗》和一篇《自祭文》。两月

后,与世长辞。

幻灯片11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8 ? 二、思想

? (1)青少年时期对老庄、游侠思想感兴趣,又受儒家学说影响,充满建功立业幻想。 ? (2)29岁到41岁,为反复出仕和归隐时期。出仕是为了实现“明主贤君”的社会理

想,归隐是因为官场黑暗污浊,理想难以实现从而采取洁身远祸态度。

? (3)41岁到63岁是归隐时期。对统治阶级不再抱任何幻想,把诗歌作为反抗黑暗现

实的武器,极写山水的清新优美,反衬官场的污浊丑恶。对人民苦难有深切体会,构想出理想的王国“桃花源”。

幻灯片12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9

? 一生虽受老庄哲学和佛教影响较深,但仍以儒家思想作为在险恶的人生道路上挣扎的精

神力量。在他的生活道路上,“遇”与“不遇”、“作官”与“退隐”、“关心世事”与“忘怀得失”,这种心灵深处的矛盾,都反映在其作品中。 ? 陶渊明的出仕:

? 1.儒家思想影响,想做一番事业。 2.也有为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 幻灯片13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10 ? 陶渊明的退隐:

? 1.害怕仕途险恶,避祸全身;

? 2.厌恶官场黑暗和仕途恶浊,既无力改变,又不肯同流合污; 3.作官任职,繁忙劳顿,不合自己自由的风格习性。 幻灯片14

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 了解陶渊明的思想。

幻灯片15

? 第二节 ? 思想内容

幻灯片16

第二节 思想内容1

? 陶诗成就最突出,现120多首。散文、辞赋也写得很好,存11篇。 ? 陶诗依题材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 ? 一、田园诗。

? (一)描写恬美静穆田园风光,抒发闲适自得心情。 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白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 幻灯片17

第二节 思想内容2

如《归园田居》(p325)

1.体裁:五言古诗,陶田园诗代表作之一。

2.思想:诗作抒写诗人崇尚自然的情怀,表达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从侧面反映官场的黑暗,表现不愿随顺世俗、同流合污的崇高情操。 3.层次: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前6句:从出世到归隐的经过,着重表达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心性; 幻灯片18

第二节 思想内容3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中12句描述庭院和农村的自然景色,重在体现适意田园、清静安宁的心境;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后2句以如释重负的语气,显示归隐田园后的欣悦心情,收结全篇。 幻灯片19

第二节 思想内容4 ? 4.艺术:

? ①对比: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樊笼与自然等一系

列对比,借助“爱”与“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指点,将崇尚、憎恶的心态,表现出来。

②取景、造句质朴。中间描写田园风光,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随视线转移的种种景色,

都是农村最常见的事物,毫无夸饰,语言接近口语,无雕饰痕迹,但浅中寓深,淡中有味,充分体现了陶诗清新淡远的审美情趣和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 幻灯片20

第二节 思想内容5 ? ③比喻:

? 用“尘网”和“樊笼”比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贴切醒目。 “羁鸟恋旧林,池浴思故渊”包含多重寓意:“羁鸟”、“池鱼”——官场的狭隘、禁锢;树林、深渊——田园的广阔、自由;两句的总体喻意则是世人对解脱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追求。 幻灯片21

第二节 思想内容6

? 《饮酒》其五(p334):

? 陶渊明代表作,备受赞誉的田园诗。 ? 诗描摹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摒弃世俗功名、陶醉自然韵致和

步入得“真意”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 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分3层揭示其内涵。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心态。 幻灯片22

第二节 思想内容7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 ? 得意忘言:《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幻灯片23

第二节 思想内容8

? 意境:虚静忘世→物化忘我→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宜自然人生哲学

和返朴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充分的体现。 ? 王国维《人间词话》:“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诗就是

陶渊明“以物观物”所创作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 此外还有不少诗篇写诗人登高、饮酒、赋诗、读书、与朋友谈心等,都表现了农村的幽

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幻灯片24

第二节 思想内容9 ? 陶田园诗,没有在字面上揭示农村生活的矛盾。但是人们能够看到他是从黑暗险恶的官

场回到田园的,他对田园感到分外和平宁静,充满着热爱之情,这是他带着对官场的憎恶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来体验和感受田园生活的结果。 ? 他把田园看成唯一洁净的地方,在这里,他可以托身,可以洁身自好,可以自由地生活。

他在诗里,把田园与官场对立起来了。他愈歌颂田园的美好,就愈反衬出官场的丑恶。陶渊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批判,有积极意义。

幻灯片25

第二节 思想内容10

? (二)歌咏农业劳动及其与农民的深厚友情。 ? 陶归田后,“躬耕自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参加了一些生产劳动。劳动辛苦,

但体力劳动疲劳却换得精神愉快,每天在清新静穆的大自然中生活,与村邻农民交往,逐渐产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余志长勤。” 他

突破了孔孟轻视农村劳动的观念。把劳动看成是人生有道之事,劳动虽艰苦,却与己愿无违。

幻灯片26

第二节 思想内容11

? 如《归园田居》其三(p32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早出晚归去锄草,烈日当头,夕露沾衣,很辛苦,但却很自适,与自己的志向一致。表

明了诗人宁肯自食其力,而不愿去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诗纯用口语,以白描手法叙事抒情,清新自然,深切地表白了诗人的心境。

幻灯片27

第二节 思想内容12

? 诗人在劳动中逐渐接近了农民,与农民建立了感情,《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p331):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与农民有了共同的语言。 ? 《归园田居》其二(p326):“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诗人在与农民的交往中,进一步认识到农民淳朴、自然、真实的气质,与之共话桑麻,与他们的生活苦乐有了共同感受。

幻灯片28

第二节 思想内容13

? (三)反映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

? 陶渊明的家乡浔阳,是桓玄与刘裕长期互相混战的场所,残酷的兵火之灾,使许多农田

遭到破坏,垣舍墟丘,人民在战乱中流离惨死。义熙六年,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浔阳又与官军发生激战,战祸又延续五、六个月,对农村的破坏也很大。诗人归乡之后,对农村这些破败现象有所目睹,在他的诗中也有真实的反映。 ? 《归园田居》其四,描写了农村破败的景象,这是诗人笔下农村的另一侧面,很有意义。

幻灯片29

第二节 思想内容14

? 有的诗中描写了自己生活的艰难,以此折射出农村生活的情景。 ?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p328),诗写于诗人54岁时,以悲愤的心情,倾诉了他

大半生中的坎坷遭遇。

? 陶渊明的晚年,生活尤其艰难,《有会而作》:“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 ? 暑天还穿着冬天的衣服,甚至要靠别人赈济才能活下去。这些诗虽然描写的是自己的遭

遇,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悲惨景象。


陶渊明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国际经济法课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