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火灾时,如火势不大,要积极组织直接灭火。如火势较大,要戴上自救器,用衣物蒙头,尽一切可能越过火区撤到火区上风侧,逆风流从皮带坡、轨道坡撤到副立井升坑,严禁顺风流从采区回风道撤离。救灾人员由副立井进入灾区救灾。
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如火势不大,要积极组织直接灭火。如火势较大,要戴上自救器,用衣物蒙头,尽一切可能越过火区撤到火区上风侧,逆风流撤到副立井,严禁顺风流从回风巷撤离。如果不能越过时,要断开风筒,用风筒或构筑临时避灾硐室,打开压风呼吸,有规律敲打后路,等待求援,局部通风机保持正常运转,工作面内全部停电,救护队进行现场灭火救灾,严格监控瓦斯浓度及变化趋势,防止引爆瓦斯,造成新的伤亡。 1.4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1.5报警电话: 调度室:8100
2水灾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2.1事故特征
a)水灾事故主要有地表水溃入井下、老空突水、灾害性天气等。 b)事故多发生采煤工作面、掘进迎头中。
c)水灾事故有有季节性,一般发生在汛期,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
d)井下水灾事故的预兆:煤层发潮发暗;巷道壁挂汗、挂红;煤层变凉;工作面温度降低、有雾气;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有水声;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打钻时钻孔底松软或有水。 2.2应急组织与职责
2.2.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2.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①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②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6
b)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①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2.3应急处置
2.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水害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退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2.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a)水灾事故处理原则:
在生产过程中,当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鸡蛋味等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调度室,并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人员。
发生突水后,区队长、班组长要立即向矿调度汇报突水地点、涌水量、影响范围等情况。矿救灾指挥部下令撤出受水害威胁地区的人员,组织人员抢救。
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注意事项:
1透水后,应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
害程度等,班组长要指挥现场人员沿规定的避水灾路线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2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它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
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3如透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
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
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5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
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登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如惟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
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b)被矿井水灾围困时的避灾自救原则:
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做好的躲避洞中避○
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躲避洞避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
7
冒空间待救,进入躲避洞避灾前应在峒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2在避难期间,遇险人员要要稳定情绪,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
担任岗哨观察水情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3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救灾人员通过积水巷时,必须选择熟悉水性人员,佩戴呼吸器通过, 救出人员后利用一切可能蓄水的下山废巷向下疏水。
组织排水时必须恢复通风并切断水淹区的电源。
c)水灾发生时各地区撤人原则、顺序、影响范围及其它相关事项: 当工作面某一处发生突水时,应立即用电话通知矿调度室,然后沿避水灾路线撤至地面,由调度室通知其它地区作业人员沿避水灾路线撤至地面。根据对各煤业工作面存在水患情况分析,主要为老空积水或顶板K2灰岩岩溶裂隙水,因此,发生突水主要影响范围为整个矿井。
当掘进工作面某一处发生突水时,立即用电话通知公司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其它工作面作业人员分别沿避水突路线撤至地面。根据对各煤业掘进工作面水害隐患分析,主要为老空积水或断层水,发生突水事故主要影响范围为整个矿井。 2.4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2.5 报警电话: 调度室:8100 3、顶板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3.1事故特征
a).顶板事故主要有工作面片帮、漏顶、冒顶。 b) 事故多发生采煤工作面、采掘巷道、维修巷道中。 c) 顶板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超限,会造成人员伤亡。
d).顶板的预兆: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顶板下沉量增加。帮预兆:岩质变得松软,片帮岩石增多;钻机打眼时感到钻机省力。支架预兆:木支柱大量被压劈、压裂或折断,工作面可以连续听见木支柱断裂声。绞接顶梁工作面顶梁楔子会弹出。 3.2应急组织与职责
8
3.2.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3.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①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②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b)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①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3.3应急处置
3.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顶板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3.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a)掘进巷道发生冒顶事故后,必须立即停止该地区作业,撤出所有人员,跟班区队长、 班组长立即清点人数,组织抢救, 同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冒顶地点、冒顶高度、长度等情况。
巷道发生冒顶后,要分析发生冒顶的原因,分析巷道顶板岩性,判断冒顶的范围、大小,根据现场情况和分析结果编制有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抢救人员根据救灾指挥部制订的方案和安全措施,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尽快抢救遇险人员。要用呼喊、 敲击等方法确定遇难人员位置、人数。大块矸石可用千斤顶、撬棍等工具掀开。顶板如有冒落危险时, 必须采取临时支护,防止二次冒落。
处理冒顶时,必须在可靠的临时支护下作业,严禁空顶作业。
处理冒顶前,应先加固好冒顶区前后的支护。使用棚子支护的,应根据围岩压力大小加密棚距,把棚子扶正扶稳。棚子之间要安装好拉杆等,使支架形成一个联合体,棚子顶帮要背严背实。使用其它支护方式的也需要采取补棚子等加强措施。
应优先考虑采用锚喷支护处理冒顶;对伴有淋水的破碎岩石冒顶处理方法,应优先考虑采用注浆封堵加固法。
发生堵人事故,可采取压风、供水管路通风、沿煤帮掏小洞、 打钻孔供风
9
供食物等方法处理。处理冒顶时必须备足支护材料。
处理冒顶事故必须由有经验的工人进行,棚顶等工作必须有专人观察顶板, 处理垮落巷道的方法有木垛法、搭凉棚法、撞楔法、打绕道法。
冒顶处理通过后,完善加强支护和观测措施。 b)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处理:
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区队长、 班组长立即清点人数,组织抢救,并向矿调度汇报冒顶位置、范围、 高度等情况。
抢救人员根据指挥部门的方案措施, 尽快抢救遇险人员,具体处理冒顶的方法, 根据现场情况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发生冒顶时,采取掏梁窝、架单腿棚或悬臂梁、小木垛的方法;工作面架前冒顶,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打贴帮柱、木架棚顶等措施,由上向下的处理方法。
处理冒顶在人员抢救出前,如用溜子出矸, 必须在冒顶下方断开溜子,重接机尾,如机组在冒顶下方, 必须将机组吊起。
处理冒顶时,必须加强通风管理, 瓦斯浓度高时要切断电源。必要时采取局扇供风。
对抢救出的人员要在现场进行止血、 人工呼吸等医术抢救,撤至安全地点后,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并监护上井。 3.4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3.5报警电话:
调度室:8100 4、机电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4.1事故特征
a)机电事故主要有运输事故、触电事故、供电事故等。 b)事故多发生在生产用电各环节中。
c)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亡。 4.2应急组织与职责
4.2.1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