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客站设计说明

2025-08-13

第一篇 建筑设计说明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豫章,水路四通,山川特秀,咽扼荆楚,翼蔽吴越。

江西,作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古称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充分说明了江西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作为江西省的省会,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具有2200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 鄱阳湖西南岸,赣江之滨,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纵贯南北。京九、浙赣、皖赣三条铁路线交汇于此,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是我国44个重要铁路客运站之一,是我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处在京九、浙赣铁路两条大动脉的交汇处。随着我国铁路交通的迅速发展,现有的车站规模将很难满足铁路高速运营的需要。

我国铁路车站定位已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客运作业场所和“城市的形象大门”向多元开放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转变。和整个城市、整个区域的交通规划融为一体,既是区域内外交通联系的纽带,也是城市内部交通系统的换乘节点。

西客站,将作为门户站,在向莆线、航南长快速客运专线是长江三角地区、闵东南地区进入南昌的主要通道。新建向莆南昌西站位于南昌都市区的西南部,距生米大桥以南约1.5公里,

属大昌北新城,处于主城区西南,区域条件十分优越。周边地势平坦,自然环境良好。它将进一步强化南昌的交通枢纽地位,交通地位提升将有效带动城市空间整合,带动城市功能及产业发展,加快一江两岸,以赣江为住轴,南北两城,向南延伸发展的战略。

向莆南昌西站,根据客运量和客流量分析,到2020 年南昌站全年旅客发送量为2340万人。平均日发送量为6.41万人,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为6282人。建成后将成为中部地区和福建沿海地区快捷大能力通道,实现更大范围内客流的快速集散。总用地面积25000平米,总设计规模为南北俩车场,22站台,26线。本次建设的为北场,11站台,13线。车站站房建筑面积46551平米。客运用房三万六千平米。无柱雨棚48990平米

设计前期的思考

1、地域文化特色

历史的南昌

南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赋予南昌深厚的文化底蕴。洪州窑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所烧制的青瓷远

销海内外,质地优良,也是皇家贡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六大名窑之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中的南昌西站肩负着大胆创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延续城市肌理与文脉、把握地域性和文化性的历史使命。

红色的南昌

英雄的城市,红色的南昌,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爆发,写下了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一页。南昌由此一举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从此以“英雄城”驰名天下,彪炳史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南昌这座红色的英雄城市,时刻缅怀革命先驱,宏扬革命精神。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建国60年即将来临之际,凸显江西的红色文化底蕴、展现英雄城市风貌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赋予新中国人民,新江西人民新的文化精神是南昌西客站给祖国的生日献礼。

美丽的南昌、美丽的江西

南昌自然环境优美,山环水绕,风光绮丽。是生态优美的“江南水乡”。西挽西山,北望梅岭,赣江穿越而过,水网密布,湖泊众多。可为“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具有:“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气候。烟波浩渺,水域辽阔。荷花盛开在鄱阳湖的湖叉内,有的荷花怒放,露出青青的莲蓬,有的则含苞待放,露出尖尖角。微风吹来,荷花与荷叶轻轻摇动,相映成趣。让人不禁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具有高洁、清淡、雅致、飘逸等诸多美德,故而人们总会以荷花之精神来喻人,称赞人。南昌西客也是美丽的、引寓的、具有优良精神品质的。充分体现地域文化与整体环境的有机结合。

今天的南昌

“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城市精神。大气是一种大度之气,一种融合拓展的精神,是更宽的胸怀和视野、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更大的气魄和手笔、更强的决心和力度,南昌八一起义的创举就包含了大气的精神。开放,是放眼世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体现天人合一,和谐共容。诚信,是大气开放的姿态和胸怀,诚心待人是开明开放、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的体现图强,奋发图强的精神。作为世界最具活力城市之一,中国最具魅力的和谐城市之一的南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里程的今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江西人民开拓进取,赣鄱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使江西在各个方面实现的新的飞越。南昌西客站一个大气的、开放的代表江西人民诚信和意气风发奋发图强精神的新建筑。

2、中国的、时代的特色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提炼

反复的思考与推敲,我们将反映南昌地域特色和城市风貌的元素提炼、推敲、整和。荷----和 和谐、和平、和睦。和文化代表世界时代的主题。一颗颗拔而起的荷叶代表生机与发展,奋发图强,人与自然。 “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体现生态、绿色、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设计思想

1、“以人为本”,为旅客提供方便的出行条件和人性化的服务作为出发点。针对旅客心理设计出人性化的具有可读性的车站空间。营造开放、自由、清新的空间形态。

2、 我们以“无缝换乘”为设计目标,“以流线为主”,通过对站内交通进行合理组织,使西客站与地铁、公交车、长途汽车、出租车以及社会车辆之间联系顺畅,自然对接。

3、以“全面、协调、一体化”,将站房、站场、站台的各个功能、空间等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4、提炼赣派建筑典型特点:布局简洁,朴实素雅,天井、雕刻崇尚“天人合一”,将这些特质运用到建筑的布局、造型及细部的刻画中去。

5、地域文化特质与现实意义的有机结合,建筑不仅是我们换乘的交通建筑空间。同时是“活”建筑。把荷叶的元素从室外引入室内,追求室内外空间的统一与相互渗透。浮雕体现江西特有的建筑特点,同时作为“活”建筑的另一个阐释。一个个鲜明浮雕、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再不是一个冰冷的建筑,一个被赋有生命的可读的空间,一个寓意深远的建筑形象。 6、紧抓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统一。 总体规划布局:

1,延续并完善了城市规划轴线,成为城市轴线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2,结合广场景观将广场内交通做了立体的组合。 3,合理组织各种交通流线,以流线为主。

出租车,社会车辆由高架桥将旅客从东西俩侧送到高架候车大厅。公交车在南北入口下客,社会车辆停车场公交车车站上客区布置在南北广场的俩侧,旅客由负一层经地下通道直接到达下沉式停车场,途汽车站通过半开敞的地下通道与火车站相接,士候客区设置在南北广场下,采用地下通道的模式与站房负一层出站层连接。充分体现“零换乘”的设计理念,设计将地铁线路直接引入车站,旅客可直接便捷换乘。 绿化景观设计:强调城市轴线,沿城市主轴线布置主要景观,由北向南布置北广场,站房,南广场,广场内根据使用的需要,将社会车辆停车区和公交车站布置为斜面下沉的绿化停车场,一来免除了旅客们拖拽行李上扶梯的辛劳,二来丰富了广场的空间变化,在中心广场布置“八。一”俩个字型喷水池成为广场景观布置的主题,当音乐响起,灯光,喷泉随之舞动成为广场的灵魂。在中心广场的周边结合安全需要,布置坡地,坡地上布置草皮,树阵,游园小道,把市民休闲的功能组织进来。 建筑平面设计:

高架层以东西俩侧进站广厅为主入口,中间部分为候车大厅,候车大厅内设有自助售票机,大型电子显示屏,军人母婴候车厅,残疾人候车位,及残疾人进站口,旅客服务中心,商业餐饮,网吧。利用大空

间的高度,我们在东西俩侧的商业和旅客服务中心的上部做了有开敞式的咖啡茶座,餐厅,可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大厅里的人来人往。

在大厅中部结合江西的地域特点及地域文化设有四个天井。天井的设置是本方案的平面一大亮点,可谓一举多的:

1,为候车厅带来了可读可视性。 2,产生了风洞效果,

3,加速空气的流动,对降低温度大有好处,还可以避免阳光的直射。

站台层以南北俩侧的进站广厅为主入口,人行旅客及公交系统下客区布置在南广场与站房交接处。在站房处设置有10.5深灰色空间门廊,用于室内外空间的交接及人流的缓冲。进入站房,西侧设有贵宾候车室。东侧设有售票厅。人流直接由中间四部扶梯直接到达高架层。

地下一层为出站层,与地铁的交通换乘厅及快速进站通道。出站人流由站台层由扶梯、楼梯进入地下一层出站厅及验票,进入交通换乘大厅。去地铁的旅客由扶梯、楼梯进入地铁大厅。其它方式换乘的旅客由地下通道向北广场行走进入广场地下通道,正对的是的士候车通道,向西侧为下沉式社会车辆候客、停车区。继续向西通过地下通道到达长途汽车站。人行人流出口在广场设有地下出口,直接进入广场上部。结合地铁及人流特点在负一层设有快速进站厅。 立面设计:

我们以荷叶为主题,寓意“和谐、和平、和睦”。在近代史上江西人才辈出,石破天惊的南昌起义,红色革命成了江西的名片。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下,热爱和平的江西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革命是为了得到最后的和平。

我们为“荷”的高洁、雅致代表江西人的性格,以四个面上没两个柱间突出的体块代表江西人民的力量。以玻璃幕墙由蓝向红的变化代表那段特殊的历史。以每个体块上的一块浮雕,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以这种形式来纪念那次对新中国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以这坐建筑来告诉世人,您所到达的城市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

设计的先进性:在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的设计手法和施工工艺。

首先是新型的流线模式:“绿色通道”进站模式。此进站模式不同于以往先进入候车室等候在检票进站的模式,旅客可在入口广厅选择直接进入候车区候车,也可直接由负一层绿色快速进站通道进站,通过式的进站方式是符合火车站发展的必然趋势的。

二,是对阳光的利用,利用天井将阳光引至站台,解决站台采光的问题。

三,站台的无柱雨蓬采用先进的膜结构,既能通风采光,又能为站台带来良好的光环境,还能减轻结构自重,从而减少用钢量。

四,对于一期二期的分期建设,我们采用了一种生长的态势,一二期南北向发展。一期作为先期实施的部分,保证了其功能的完整性,同时二期工程的施工将不会对一期的使用带来影响。

室内装修设计:

将荷花荷叶的元素引入室内设计,人行在站内,犹如在水底漫步,头上是朵朵荷叶,光线从顶部撒下,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效果。钢结构与玻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室内刚劲有力向上生长,奋发图强的一面。整个室内运用这些元素,达到刚柔并济,力与美的有机结合。

一个个天井的的布置,改善了厅室内的采光环境,又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层次,实现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绿色植物为给室内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风格明快,怡人的换乘环境。

装修材质重点把握虚与实的对比,运用了玻璃与钢结构,玻璃与石材的对比,轻柔飘逸的膜结构与钢构的对比。加上材质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室内宽敞明亮,视野开阔,导向明确。站台雨棚的柱子材质选用仿瓷的青花瓷图案,代表了江西地域文化的特色又具有新时代的时尚气息。 剖面设计:

新建火车站共分为三层,高架层(+9.000米平面)高度为21米,吊顶下净高17米,为候车室及社会车辆、的士车人流进站层。站台层(0.000平面)高度为9米,吊顶下标高为7米。可供火车穿过,此层为人行及公共车客流进站层。车站层标高为(12.000)此层为出站层,地铁换乘厅以及绿色快速进站层,吊顶下净高6米。 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一 站房最高聚集人人 8000 数 二 车站建筑总面积 m2 地上、地下部分应分列 1 客运用房 m2 地上 19230 地下 16773 2 辅助生产生活用m2 地上 6140 房 地下 4408 3 站台雨棚 m2 48990 4 地下通道 m2 988 5 轨道交通 m2 26000 三 停车场 地上、地下部分应分列 1 公交车停车泊位辆 80 (地上) 数 2 出租车停车泊位辆 75 (地上) 数 3 社会车停车泊位辆 291 (地上) 数 4 长途客车停车泊辆 55 (地上) 位数 四 总用地面积 m2 25000 容积率 0.292 占地面积 m2 76670 建筑密度 30.09% 绿地率 32%

各种交通工具承担客流比列说明:

南昌西站铁路车场设计规模为22站台面26线,分为南北两个车场,本次建设北场,其规模为11站台面13线,预计2020年,旅客发送量为每年2340万人次。

车站将与公共交通紧密衔接,除了与铁路干线和城际轨道接驳外,车站初步考虑在车站站台范围内设计高架,地面部分作为旅客候车、换乘和车辆通行的区域,地下则为地铁的进出站厅。

其中地面部分和车站周边的区域内将规划长途客运站、公交站场、出租车上下客点和私家车停放的区域。地下部分目前已规划调整后的二号线、四号线与火车站接驳。旅客到站后可轻松换乘地铁、公交、出租车

或私家车,还可便利地转乘长途客车、城际轨道列车或其他铁路干线前往别的城市。

各类交通方式承担客流的比例地铁40%公交车15%出租车7%社会车辆(如私家车)11%长途客车6%铁路与城际轨道各线间换乘20%。 设计依据:

1,向莆铁路南昌西站概念设计方案征集文件 2,甲方所提供的地形图用地范围

3,民用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4,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GB50226-95 5,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GB50091-99

第二篇 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向莆铁路南昌西站工程。建筑总高为30米。地下一层为出站大厅及交通换乘厅,层高为12.0m,与地下二层的地铁进站厅相通。首层为站台,局部为进站厅及候车室,层高9.0m。二层为候车区,层高16.0m,办公区域在16.10m标高处有夹层。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二、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

工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主要依据如下标准执行: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J50068-2001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01(2006年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3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2008年版)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8、《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9、《地下工程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

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01-1

三、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Wo=0.45KN/㎡。 2、基本雪压: So=0.45KN/㎡

3、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建筑重要性类别:乙类。

5、场地的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条件:详地质勘探报告。

四、活荷载:

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01(2006年版)取值,使用方法有特殊要求的按实际荷载取值。

五、主要结构材料:

1、钢筋:

直径小于12㎜时,采用HPB235钢筋;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时采用HRB400钢筋。 2、混凝土: 垫层:C15 基础:C35

墙、柱:C50、C40、C35(随楼层增高,混凝土强度等级逐步递减)。 梁、板:C35

3、型钢、钢板、钢管:Q235-B。

4、焊条:HPB235级钢筋,Q235钢焊接材料:E43。 HR400钢筋焊接材料:E50。

六、结构选型: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火车站的使用特点及为满足良好的空间感的要求,本工程主体结构层高高、柱距大,故框架柱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柱,框架梁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次梁采用密肋,以减小楼板厚度。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顶采用钢网架结构。

本工程长178.6米、宽126米,为方便使用考虑,本工程主体结构不设置变形缝。施工过程中宜采用外加剂方法,以解决结构超长产生的变形问题。

七、地基基础:

由于本工程地下一层与地铁站台相连,故地基基础需综合考虑本工程与地铁设计荷载及专业技术要求方能确定基础形式及做法。地基持力层及承载力需依据地勘报告及现状综合考虑。

第三篇 设备设计说明 设备篇之给水排水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有关资料。

2、建筑及有关工种提供的作业图及相关资料。 3、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26—9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2005)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等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污废水系统、雨水及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 以上部分为建筑室内工程,不包括室外管线部分,同时也不包括公共厨房等需专业厂家配合的部分内容。

三、给水设计

1、水源;本工程水源由城市供水管网供水,从建筑物西侧引入供水干管两根、接管管径均为DN200。供水压力不小于0.15MPa。 2、生活给水系统:

2.1、本工程给水系统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不分区。室外给水系统与消防系统合用,在室内给水系统与消防系统分开设置。

2.2、在地下一层设置生活给水机房,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不足的部分,由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提供。

2.3、生活供水管道采用钢塑复合管并丝扣连接。当管径大于DN100时,可采用沟槽连接。

2.4、给水管道上使用的阀门当管径小于DN50时,采用全铜截止阀,当管径大于等于DN50时,采用铜芯闸阀,给水管网的最低处设泄水阀。

2.5、敷设在吊顶内的生活给水管道作防结露保温,保温材料选用高压聚乙烯难燃泡沫塑料,保温厚度8毫米,外缠阻燃塑料布。敷设在非采暖房间内的给水管道作防结冻保温,保温材料选用聚氨酯管壳,保温厚度30㎜-40㎜,外缠玻璃丝布。

2.6给水计量:按功能及管理要求均分别计量。

2.7、本工程采用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不再设置生活水箱,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应采用密闭连接,杜绝二次污染。 3、消防给水系统:

遵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要求,分别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手提式灭火器系统。 3.1、消防水源

消防水源为市政水,由小区引入两根DN200市政给水管道,给水管道小区内连通成环。 3.2、室内、外消防用水量 3.2.1、室外消防用水量30升/秒 3.2.2、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20升/秒

3.2.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中危险级Ⅱ级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用面积为160m2。用水量按27升/秒计。

3.3、消防水箱及消防水池

屋顶设高位水箱:18m3,屋顶水箱出水管分别设置消火栓系统和喷淋系统增压稳压装置。增压稳压装置为成套设备,流量为18 m3/h,扬程为15mH2O,功率为4.0kW。增压稳压装置为消火栓系统及喷淋系统各一套,分开设置。喷淋系统稳压装置其DN100出水管接在报警阀组前。地下一层设消防水池,贮水量240m3,含2小时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和一小时喷淋系统用水量(不含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3.4、室内消火栓系统

3.4.1、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升/秒、供水能力按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设计;每根立管的供水能力为10升/秒、每只水枪最小出水流量为5升/秒、水枪充实水柱为10米、消火栓间距≤50米、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只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消火栓选用单阀单口消火栓,消火栓立管DN100。水枪喷嘴19毫米,消火栓栓口口径为65毫米,配25米麻质衬胶水带和20米软管自救卷盘。

3.4.2、消火栓箱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按钮,并设指示灯。建筑物屋顶设实验用消火栓。

3.4.3、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设在地下一层的消火栓系统给水泵出水管环线相连接;保证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大于0.5MPa。室内消火栓系统管道平面成环。

3.4.4、地下车库内的消火栓系统管道均设电伴热保温防冻。 3.4.5、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管道采用焊接无缝钢管。

3.4.6、消火栓系统加压泵设置在地下一层站房内,共设置两台,加压泵为消防专用恒压泵,加压泵一用一备。

3.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5.1、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本建筑防护等级为中危险级Ⅱ级,消防水量按火灾延续时间一小时计算。

3.5.2、自动喷水系统在地下泵房内设喷淋系统给水泵,自动报警装置。地下车库设预作用报警装置;其余部位设置湿式报警装置。保证每组报警装置所带喷头数量不超过800个。

3.5.3、在吊顶内相同位置设置直立型喷头。喷头向上安装,喷头数量不计入喷头总数。

3.5.4、各喷洒干管均按防火分区及楼层设电信号阀门和水流指示器,电信号均接至消防管理中心,每层管网末端设检验装置。

3.5.5、地下车库内采用预作用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利冬季防冻。喷头直立向上安装。系统末端设置快速放气阀。

3.5.6、设置吊顶部位采用吊顶型喷头,喷头向下安装。距墙柱距离<600㎜时,采用边墙型喷头。 3.5.7、高大空间采用快速反应喷头,其余均采用普通型喷头,动作温度为68℃。

3.5.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道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或内外热镀锌无缝钢管。丝扣连接。当管径大于等于DN150时,采用沟槽连接。

3.5.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设置于地下一层消防泵房内,共设置两台,加压泵为消防专用恒压泵,加压泵一用一备。


南昌西客站设计说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