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1学期考试试题 (B)卷西方经济学08市场营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B 3.B 4.A 5.B 6.B 7.B 8.A 9.C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CE.3ABCD.4BD. 51ACE.64BDE.7BC.8CD. 9AD.10ABC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稀缺法则:(P13)
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合理合理使用和物品的客观要求而言,任何资源和物品都是稀缺的。如果资源是不限的,能够无限量地生产任何物品,或者人类的需要已经完全满足,那么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正是因为资源有限,才客观上要求人类面临各种选择,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受到惩罚,企业破产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2、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
3、完全垄断(P101) 4、经济周期(P173)
5、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 (P140) 四、简答题
1.简述恩格定律及其意义。
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对德国劳动者生活状况的调查统计,提出了一个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恩格定理:对于一个国家或家庭来说,富裕程度越高,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3、简述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内容。
答;乘数—加速数原理的主要思想是:投资扩张时,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增加作用,收入的增加又通过加速作用对投资 加速推进作用,这样,经济进入循环扩张阶段;相反,投资减少时,减少的投资又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缩减作用,收入的缩减
又通过加速效应进一步减少投资,这样,又不断循环地导致经济进
入循环衰退阶段。
3.简述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给”。既然总需求增加可以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那么使得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或储蓄减少、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和减少税收都可以导致总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上方移动,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得价格总水平提高,从而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此外,国家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也会间接地引起投资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诱发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
4.简述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所遵循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即VMP=r。 当VMP>r时,增加一单位要素带来的收益超过成本,因而应增加要素投入。
当VMP 1、论述边际技术替代率出现递减的原因。(10分) 答: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他表示增加一单位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当不同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时候,在维护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的时候,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替代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可以利用劳动 6 替代资本为例,说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原因。随着劳动使用量的不断增加的时候,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而此时资本的使用表明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在整体下降的趋势下,又大体经历了“高 位徘徊——波动下降克服各种经济中冲击之后稳步上升,逐步进入量不断减少,从而边际产量不断上升。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的小康水平。 原因在于两种效应的相互作用:一种是直接效应,假定资本投入量 不变,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会使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劳动的投入和 产出组合会沿着一条既定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移动;另一种效应 是间接效应,这就是在劳动使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资本的使用量 不断降低,使得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不断向下放移动,从而降低了 劳动的边际产量。这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从而劳动的边际产 量不断下降。 因此,随着对资本的不断替代,作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 产量之比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2、试分析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10分) 答:(1)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2)同一个市场的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3)生产资源可以自由 流动。(4)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存在外部性问题。(5)生产者对投 入品、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等具有完全信息。 六、案例分析题 我国1979年、1988年、1994年、1999年和2000年的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499、0.419和0.436。试分析这一现象所反映的问题。 答: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食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下降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历史数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