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测量方案 - 图文(4)

2025-08-04

测量方案

观测点埋设示意图 f、沉降观测成果按观测时间和实测高程编制时间与高程关系曲线,可以清晰了解墩、台沉降全过程。 2)墩台位移观测 a、桥梁墩、台位移观测通过墩、台中心点位的位移变动测量来进行,主要目的是确保墩、台中心点处于平面的正确位置。 b、墩、台顶面中心标建立之后,通过中心坐标的不同时期观测,以了解墩台纵向(桥梁中心线方向)的横向(桥墩中心线主向,与桥中心线正交)变异来说明。 c、墩、台中心点位坐标不同时间的观测资料是墩、台位移观测的重要依据,建立专门的位移观测记录。 3)桥梁、墩台沉降观测精度及要求 所有沉降变形观测均严格按照水准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在同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台DS2水准仪,配2米水准尺,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均形成闭合或附合检验条件。沉降变形观测的测量精度为±1mm。 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观测时,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

15

测量方案

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4)观测频次 桥梁墩台的观测频次按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明确要求时,正常按每周一次标准执行,荷载变化前后各加测一次。墩台沉降观测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7.3.2箱梁支架预压沉降观测 根据《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 194-2009)要求,支架预压在支架搭设完成以后进行,压重的垂直运输由25t汽车吊完成,加载时土袋布置顺序与混凝土浇筑顺序一致。 支架系统进行预压时以跨或联为单位,每个断面横向设置5个对称沉降观测点,顺桥向每隔1/4跨或加密至每隔5m一组。监测采用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每一级加载后,每12小时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内平均沉降小于2mm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全部荷载加载完后进行一次监测,记录下标高,并每隔24小时进行下一次沉降监测,计算沉降量。 预压过程中分别测量测点处的预压前初始高程h1、压重高程h2及卸载后的高程h3,沉降观测结果列表记录。为使支架系统的变形能够有时间充分发展,在压重时分别稳定24h、48h、72h后测量测点高程,当支架24h平均沉降平均值小于1mm或连续三天沉降小于5mm时才可以停止预压。支架卸载可一次性卸载,卸载后6h后进行卸载后监测个监测点高程。

考虑到墩台对支架系统的影响,支架跨中部位的沉降值应大于墩、台附近的沉降值,为切实反映支架各不同部位的沉降值,将同一个横断面上的5个沉降观测点的观测值作为一组数据,按下列公式对预压数据进行整理:

16

测量方案

?h1??h??h1ii?1i?1nn2in (压重时平均总压缩沉降值)

3i?h2??h??h1ii?1i?1nnn (平均非弹性压缩沉降值)

△h1为压重时平均总压缩沉降值, △h2为平均非弹性压缩沉降值, △h3=(△h1-△h2)为弹性压缩值。 根据上述数据,通过调整顶托及底托螺旋精确确定底板高程,其调整量?h=hsi-h3i+△h3,式中hsi为该点设计梁底高程,h3i为该点卸载后高程,当△h>0时支架上调,△h<0时支架下调。 相同地基条件下,同一支架布置类型,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基本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部分支架预压试验,测得非弹性压缩沉降值△h2。弹性压缩值由△h3=NL/EA计算得出,则总压缩沉降值△h1=△h2+△h3。由此可以通过把立模标高比设计标高抬高△h1。 预压过程中派专人观察支架变形情况,一旦异常,立即进行补救,加载的顺序应与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尽可能一致,不可随意堆放。 7.4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图式等应与原施工测量相同,其测量的基本方法和精度要求要与施工测量相同。如发现竣工测量成果超过设计及规范限差时,在实体上作出明显标识,并上报工程监理部,及时与设计部门、业主协商,提出整改和处理方案。 测定桥梁中线,丈量跨距;墩台个部竣工尺寸应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收集,并作好记录;墩心坐标、外形尺寸、垂直度;外形尺寸、垫石及支座中心坐标、顶面高程;现浇梁施工竣工测量:外形尺寸、顶面高程。 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竣工测量成果表,编绘竣工图和单项工程竣工测量报告。

17

测量方案

8.测量管理专项制度 8.1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1)测量仪器的保管和维护。测量仪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在潮湿和粉尘环境中作业过后,要把仪器擦拭干净,并置于通风干燥处将水汽晾干。为保持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和稳定性不下降,或损坏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仪器操作者不得远离仪器,使仪器设备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2)测量仪器的检校。用于测量生产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计量法规的要求进行定期强制送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测量生产,用于工程的测量设备应建立台帐,仪器的型号、精度指标、使用状态、检校情况应作好记录,确保测量仪器处于受控状态。 (3)测量仪器要作好日常检校,定期了解使用仪器的精度状况,做好检校记录。 (4)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应建立外出作业台账,并签字确认,作业过程中谁使用谁保管原则。基坑边或其他临边处放样时,要确保架设的仪器稳定性,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5)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 (6)仪器的使用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避免一切会对仪器造成损伤的行为,以免影响精度。 8.2测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1)测前控制,每次测量作业前必须制订测量作业方案,明确测量方法,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 (2)桩点的复测,进行复核测量或放样时,必须对作为已知点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平面控制点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水准点应检测相邻两点间的高差,当检测结果表明桩点准确可靠时,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 (3)仪器对中整平,确保建站点、后视点和测点处仪器的对中整平正确,防止对点错误的发生。 (4)放样测量作业后应及时利用测距、测角、测坐标、测平面尺寸、

18

测量方案

测与相邻结构间距离等方式进行复核,做到步步有复核。 (5)野外数据的记录 1)记录应采用双记录复测制。记录下放样方位角、距离和复测坐标进行复核。 2)记录员必须在记录簿中记录清楚测量人员和测量时间,以便对测量事故责任进行分析和认定。 3)观测员与记录员之间应密切配合,观测速度与记录速度协调一致,记录员必须对记录数据进行回报,以防止记录员忙中听错记错观测数据。 8.3测量内业管理制度 (1)原始记录的复核 1)复核原始记录时,应对记录薄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包括点的名称,点之标记,观测数据、日期、人员等。 2)采用双记录复核时,原始记录由两个记录员互相复核,确保记录成果正确无误。在因测量人数受限而采用单人记录时必须遵循单记录双复核,当发现记录错误时,复核人必须让记录员重新计算进行确认。 (2)图纸复核 测量成果计算前,必须对与施工测量相关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复核,确认测量计算所采用的设计数据正确无误,当发现图纸数据与复核结果不符合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以防止设计图纸中设计施工数据错误导致计算成果发生错误。严禁使用未经设计部门认可的非正式图纸中的数据作为测量成果计算的依据。 (3)成果计算和复核 计算人员必须认真抄录原始记录及起算数据。成果书编制完以后,首先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连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可用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存。 (4)成果审核与归档 测量成果编制完成后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对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过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

19


高速公路测量方案 - 图文(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