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墩翻模施工专项方案
水泥、砂、石、水等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a 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河砂。 b 粗骨料按配合比设计选取,要求石料压碎值≤16%,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5%(以质量计)。
c 拌和用水采用现场水井集水,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满足拌和要求。 ②配合比
混凝土拌和站悬挂配合比指示牌,注明每次搅拌用砂、石、水泥、水等用量及塌落度要求。经常检测骨料含水量,据此调整水的用量。严格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投料,控制投料精度,保证水灰比、水泥用量、塌落度等技术指标,进而保证满足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和易性要求。
③碱含量控制
限制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中的碱含量是预防潜在的碱骨料反应的主要措施。
a 提高重视,加强试验工作,优化配合比设计;
b 采用低碱水泥,要求水泥碱含量≤0.6%,熟料碱含量≤0.5%; c 严格控制集料,选择非碱活性集料,当骨料供应发生变化时,应按照现行建筑材料规程进行详细的补充勘察和碱活性成分含量试验,未经论证,不得使用。
④运输
根据施工计划,采用4台混凝土罐车运送高墩混凝土。墩身浇筑前确认施工便道畅通,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浇筑。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防止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首先由罐车加速旋转20~30秒,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6.4.2墩身混凝土浇筑及养生 (1)浇筑前准备工作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尺寸、位置、强度、刚度、牢固性、平整度、内侧的光洁度等内容是否满足要求,不得有缝隙和孔洞。检查模板接缝是否严密,隔离剂是否涂抹均匀,模板中的杂物应清理干净;钢筋及预
24
高墩翻模施工专项方案
埋件的数量、型号、规格、摆放位置、保护层厚度等是否满足要求,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当地形条件良好时,墩身混凝土浇筑采用吊车配料斗、串桶浇筑,当地形条件不能满足吊车架设需求时采用泵送混凝土。对混凝土倾注高度超过2m的,采用串筒下料,防止离析。浇筑过程中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分层进行。
振捣方式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插点交错式布置。插点间距以不超过1.5倍作用半径为宜,振捣按一定方向依次进行,不得进行跳跃式振捣。振捣过程中注意振捣器要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插入式振捣器的机头,不得贴上模板,靠近模板振动时要保持5cm至10cm的间距。当振捣折角处不可避免靠近模板时,采用胶皮包裹机头。
严禁利用钢筋振动进行振捣。每次振捣的时间要严格掌握。插入式振捣器,一般只要15-30s。混凝土应振捣到浆体停止下沉、无明显气泡上升、表面平坦泛浆,呈现薄层水泥浆的状态为止,然后慢提振捣器。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防止由于过振产生离析现象。
(3)混凝土养生
墩身的养护工作由专人负责,每浇筑完一模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大于2.5MPa后拆除模板,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墩柱外观,检查合格后及时对墩身表面均匀喷洒清水,然后包裹土工布,包裹物紧贴墩身,沿墩身盘旋而上,相接处重叠覆盖10cm,保证包裹物内水分不易散失,包裹到顶部后用胶带粘紧,保证覆盖紧密。包裹好后,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设专人每日对墩柱进行检查,确保水分充足,以保证养护质量;当采用塑料薄膜作为包裹物时,要保证塑料薄膜表面无破损、无漏洞,发现有小面积破损,必须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宽胶带将破损处密封,大面积破损先对破损处洒水,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为防止浇筑下一节墩身混凝土时出现漏浆对已覆盖部位包裹物造成损坏,必须在浇注下节混凝土前用土工布紧包裹住最上节的塑料薄膜,围护范围在1.5m左右养护完成后及时拆除包裹物。由于墩身比较高,每拆一节模
25
高墩翻模施工专项方案
板,借助脚手架时及时进行覆盖、包裹。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有恐高症、高血压者严禁高空作业。 6.5施工措施 人行步梯施工措施:
人行步梯采用定制Z字型安全爬梯,爬梯基础为长5m*宽3m*高0.8m混凝土基础,基础内预埋24根地脚螺栓与爬梯柱脚连接。爬梯利用塔吊配合人工进行搭设。爬梯内设Φ20钢筋扶手,扶手与步梯平行间距0.8m,垂直高度1.1m。爬梯四周用密目防护网包裹,防止高空眩晕。
爬梯与墩身间每4m设置[10槽钢连接。墩身混凝土浇筑前于墩身内埋设两块150mm*200mm*16mm的钢板,拆模后使用槽钢一端与钢板焊接一端与爬梯焊接加固。
26
高墩翻模施工专项方案
爬梯示意图
爬梯与墩身操作平台间使用三根[10槽钢搭设衔接过道,槽钢上满铺木板,槽钢与爬梯、操作平台均采用焊接加固牢靠。槽钢间用Φ16钢筋进行焊接固定,间距50cm布置。过道两侧使用Φ16钢筋焊接扶手,扶手高度1.2m,并挂设密目网。
27
高墩翻模施工专项方案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