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l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为什么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 ▲ 。 (2)为了判断酸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第2号与哪几号进行对照? ▲ 。(填写滤纸编号)
(3)实验结果表明, ▲ (选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32.(6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Al和Cu的活动性时,把铝片放入硫酸铜的水溶液中,无意中发现有较多气泡产生,于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
【猜 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氧气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气 丙同学认为可能二氧化碳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硫
【操作分析】铝片放入硫酸铜之前,应先用砂布将表面打磨光亮,理由是 ▲ 。 【探究设计】⑴闻该气体的气味,发现没有气味,排除了 ▲ 同学的猜想。 ⑵从物质的组成角度考虑,又排除了 ▲ 同学的猜想。 ⑶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现象 木条不复燃 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 ▲ 该气体是氢气 【思维拓展】由以上探究实验可以推知,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物质 ▲ (填化学式) 33.为了给立方体工件表面均匀地涂上某种油,需要用竖直向下的力F把漂浮在油面上的工件缓缓地压入油内,如图甲所示。工件的下底面与油面的距离为h,力F与h的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小科觉得图中CB的延长线BA段是没有意义的,老师告诉他,力F为负值时,表明它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了。
(1)分析BC段:随着h的增大,工件所受的浮力大小将 ▲ ,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大小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A点的坐标为(-a,0),则a = ▲ 。从图像分析,a表示了工件一个物理量的值,这个量就是工件 ▲ ;
第 6 页,共 10 页
(3)求C点所对应状态下,工件所受的浮力为 ▲ N。油对工件下底面的压强 为 ▲ Pa。(不考虑大气压强)
五、分析、计算题(共40分)
34. 晓明妈妈购买了一台某品牌的加湿器,其部分技术参数如下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1)该加湿器的电阻是多少?
(2)该加湿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
(3)该加湿器正常工作时将一箱3L的水消耗完需要的电能是多少?
(4)如果在用电高峰时,该加湿器加热4h实际消耗的电能为0.081kW·h,则此时电路的实际电压时多少?(不考虑箱体的吸热和热损失)
35. 用n股绳子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力为G的物体。若动滑轮的重力为G0,忽略轴间的摩擦和绳重,求证:当该滑轮组不省力时,机械效率?≤1/n。
36.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 ▲ 千克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液。(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20%之间)通过计算回答。
37.在支援四川德阳地区抗震救灾活动中,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G牛顿的运输车,将物资沿ABCD路线运至D处,AB段海拔高度为h1米,CD段海拔高度为h2米,如左图所示。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v米/秒运动,汽车t=0时经过A处,tl时经过B处,t2时经过C处,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简化为右图所示(P1、P2、tl和t2也为已知量)。
第 7 页,共 10 页
(1)请分析说明汽车在AB段和BC段运动时牵引力的大小关系。
(2)根据已知量求汽车沿斜坡BC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的表达式(总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38.同一型号的两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会一样亮吗,小军同学在进行电学实验时发现了有趣的实验现象。实验时,他将两个型号为“12V 25W”的灯泡L1和L2接到12V电源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并进行如下操作:
①首先,他闭合开关S2,发现两个灯泡一起变亮,亮度相同;
②接着,保持闭合开关S2,再闭合开关S1,L1因短路而熄灭,灯泡L2变得更亮;
③等到L1熄灭一段间后,又断开开关S1,发现L2亮度逐渐减弱,而L1逐渐亮起来,过一儿两个灯泡达到一样的亮度。为什么步骤③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呢?小军猜想可能是因为两端电压变化后,造成灯丝电阻变化所致。为检验自己猜想是否正确,小军任取其中一个灯泡,重新设计电路,将开关闭合后,测得灯泡两端电压和灯泡中的电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U/V I/A 0 0 1 0.71 2 0.94 4 1.27 6 1.55 8 1.80 10 2.03 11 2.14 (1)分析表中数据,判断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后灯丝电阻是否改变?如果灯丝电阻改变,其原因是什么?
(2)操作③这个步骤中,为何开关S1刚断开时,L1较暗而L2较亮?请作出合理解释。
(3)图中乙、丙两个电路均可用来测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值,小军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实验时采用的应是乙、丙中哪一个电路,并简述理由。
(4)小军在操作③这个步骤中,当L1两端电压为4V时,L2的实际功率为多大?
2011学年九年级阶段性质量检测
科学卷参考答案
第 8 页,共 10 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7 D 15 B 1 A 8 D 16 B 2 C 9 B 17 B 3 C 10 D 18 D 11 D 19 C 4 D 12 C 20 A 5 D 13 D 21 A 6 D 14 C 22 B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三、填空题(共35分) 23、(4分)B C A F 24、(4分)Cu Mg Mg2+ Fe2+ 25、(4分)不变 不变 运动 7.21×107 26、(7分)
(1)气体扩散作用(2)1、2(3)1(4)氧气、无机盐、尿素等(5)先收缩后舒张 27、(4分)15000 1350 28、(2分)4:3 29、(10分)(1)2H2O
通电2H2↑+O2↑ CaCl2+Na2CO3====CaCO3↓+2NaCl —— (2)置换反应 (3)刷油漆防止生锈 (4)氮肥
四、实验、简答题(共33分)
30、(12分)2 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Na2CO3 + BaCl2 = BaCO3↓+ 2 NaCl
Cu2+、OH- Ba2+、CO32- NH4+ Ca2+ SO42- NaOH 31、(6分)(1)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
(2)1和4 (3)弱碱性
32、(7分)【操作分析】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探究设计】⑴丁 ⑵ 丙 ⑶结论:该气体不是氧气 步骤:收集一试管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思维拓展】H2SO4 33、(8分)(1)变大 变大
(2)400 受到的重力 (3)1000 4000
五、分析、计算题(共40分)
34、(8分)1936Ω 0.11A 1.08×106J 198V 35、(6分)因用n股绳子组成的滑轮组,所以 η=W有/W总=Gh/FS=G/nF.
当该滑轮组不省力时,即F≥G,η=G/nF≤1/n; 36、(10分)(1)15 (2)14.04% 可以作为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液。 37、(8分) (1)汽车在BC段运动时牵引力较大。 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根据
速度秒一定,所以汽车在BC段运动时牵引力较大。 (2)设BC段长为L、高为h,由功的关系可得
第 9 页,共 10 页
又因为P2大于Pl且
38、(8分)(1)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后,灯丝电阻会改变。因为灯泡两端电压的改变,引起灯丝温度的改变使灯丝电阻改变。(2)当开关S1刚断开两个灯泡串联,灯泡,L1因灯丝温度低、电阻小而较暗,L2因灯丝温度高、电阻大而较亮。(3)应采用乙电路。因为在乙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可测得0V电压。(4)14.4W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