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导论 14级金融1班 赵永谋
1、理论: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
①研究资源跨时间配置的一种科学(对生产要素中个资本的使用方面的讨论) “MM定理”(其基础是金融经济学):企业资本结构、红利分配、资本配置 ②研究对象:研究金融资产的定价和配置(金融资产:债券、股票、期权等;特点:风险、回报时间不定)
③关于时间、风险的经济学
货币的时间价值,将未来的资产贴现,使净价值大于0 2、技术:空间经济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
①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区位及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资源跨空间配置) 中心地理论(六边形,以满足更多商家的需求) 预出成本取决于市场半径
②财政学:研究公共部门获取和使用资金情况的学科(钱从哪来,到哪去) 方向——税收、公共(国家)支出
3,国际经济学(不同产业间、产业内的贸易) (宏观+微观) 国际贸易(标准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货币经济学)、国际投资, 4,产业经济学
日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 欧美:产业组织
中国:有日本的,有欧美的产业结构 5,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 6,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公共选择观,法经济学
第四课:经济学发展历程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前史(古希腊——1776) 即1500——1776 重商学派
只想做个有趣的人
经济学导论 14级金融1班 赵永谋
重农学派 *产生自法国 physiocrat 二、1776—19世纪70年代(古典时代)
标志:现代经济学诞生标志《国富论》,论述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什么是国民财富:劳动产品(Y)=劳动生产率(y)*生产劳动者人数(L) *萨缪尔森评《国富论》:国民财富如何增长的手册 苏格兰启蒙运动 简介:《国富论》
1、Y<y劳动生产率 g(Y)=g(y)+g(L) L生产劳动者人数 Y=Ly\\增长率 2、70规则(rule of 70)
一个变量增长为其自身二倍的时间(倍增时间):t=70/r (增长率r%)
*推导:2=(1+r%)^t
t=ln2/ln(1+r%)≈0.7/r%=70/r
3、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1).技艺娴熟(人力资本); (2).节省劳动转换的时间;
(3).发明专门机器(物质资本积累)。 4、国富论体系图(图五)
5、理想的制度:天赋自由体系(system of nature liberty) 看不见的手:个人利益→公共利益
有限政府:政府的作用:1、国防 2、司法(维护财产产权) 3、少量的公共工程 T.R.Malthus(马尔萨斯)[英] 价值理论 D.Richardo(大卫李嘉图)[英] →争论:社会发展前景 J.B.Say(萨伊)[法] 社会政策 马尔萨斯《人口论》
2个公理:食物为人力生存所必需
两性间的情欲为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3个定理: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只想做个有趣的人
经济学导论 14级金融1班 赵永谋
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坚定不移的增长
人口限制分为积极限制(升高死亡率)与消极限制(降低出生率) 4个推论:失业与贫困不可避免,与社会制度无关 私有制抑制人口增长
工资水平由人口水平变动所决定 反对济贫法
(解释:第一,认为工人贫困、失业并非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而是人口法则作用的结果;第二,建立在财产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社会制度,不过是幻想,相反,财产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出自人口的自然法则产生的;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同样受人口法则的支配,工资水平是受人口的增减而变动的;第四,反对救济穷人,救济穷人即帮助穷人制造穷人。) 李嘉图:劳动价值论-比较成本学说(优势最大,劣势最小。) 萨伊定律
(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供给自行创造需求(供给X产生对Y的需求)
6、亚当斯密(正)――――马尔萨斯,李嘉图,萨伊(反)――――约翰穆勒(合) *1848年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一次结合,里程碑式的著作。
*1848年《一个共产主义幽灵在游荡》马克思,恩格斯 时期分为早年,晚年马克思
*K.马克思 古典学派最后一位大师
*马克思对西方经济学的划分:1830年之前古典学派,1830年之后庸俗学派 三、19世纪(1870)----20世纪20年代末(新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马歇尔
*标志:【英】杰文斯 边际效应价值论的出现,史称边际革命(1870) 1、K.Menses(卡尔门格尔) 价值悖论
L.Walras(瓦尔拉斯) (价值之谜)(价值详谬) 2、边际革命
亚当斯密:价值一词含义---效用(功利)=使用价值 ---购买力=交换价值 例:水 使用价值大,交换价值小
只想做个有趣的人
经济学导论 14级金融1班 赵永谋
钻石 使用价值小,交换价值大 斯密:自然价值理论 李嘉图:交换价值―劳动 边际:使用商品的连续
边际效用:所使用商品的最后一个单位的效用 边际量:总量的导数 边际革命贡献:
1、FOC first order condition; 2、生产供给转向效益需求;
3、小穆勒(正)-----边际革命(反)-----马歇尔-新古典主义(合)
*1890《经济学原理》(1.政经→经济学;2.开创了新古典时代)(第二次大综合) 4、马歇尔:价值由需求,供给共同决定 均衡价值论为核心,供求论为框架形成 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
市场价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部门间竞争决定 5、边际效应价值论:
边际效应大小决定于物品的稀缺性
效用、价值是主观的(不可测,是人与物的关系);
认为使用价值(效用)与价值(购买力)是一体的,统一的; 价值不是事先决定的,是在市场中被发现的; 指向市场,资源由市场配置。 6、劳动价值论:
效用、价值是客观的(可测量,对所有人都一样);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一致的;
价值是生产过程中决定的,剩下的是实现程度; 指向计划,资源由计划配置。 *5,6为两种价值论区别
只想做个有趣的人
经济学导论 14级金融1班 赵永谋
*H.Hoower(1929—1933)
1933年 一月希特勒上台 三月罗斯福就任 二者都动用政府干预经济 四、1936----20世纪70年代 新古典综合时代(凯恩斯时代)
1、标志: J.M.凯恩斯 1935.1.1致Benard Shaw的信《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即凯恩斯革命(1936年出版) 2、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原因:1.父亲为经济学家J.N.凯恩斯; 2.老师A.Pigou; 3.Bloomsbury成员之一,对艺术等有造诣; 4.知识结构,罕见的才能组合
3、凯恩斯革命:理论上,政策上,方法上,数学上的革命
理论上:补充了经济学中市场失灵的思想:市场经济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的平等分配
政策上:Z=C+I+G(政府需求) 方法上:总量分析法(宏观分析)
教学上:新教材1948年萨缪尔森《经济学》 有效需求理论:(1).就业决定于有效需求;
(2).有效需求=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有效需求=总需求); (3消费需求决定收入(C是收入水平y的函数); 4、凯恩斯理论的缺点:
1针对产品市场的分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无微观基础;
3无长期分析;哈罗德多马(H-D)模型、索洛模型 4缺少通货膨胀理论。M弗里德曼
五、20世纪70年代下半期----今天(新新古典综合时代) 1、经济危机1973—1975
滞胀(价格刚性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的特点则是物价下跌。) 2、发展进程:(1)新自由主义思潮
i.伦敦学派:罗宾斯,哈耶克(早期);
只想做个有趣的人
经济学导论 14级金融1班 赵永谋
ii.弗赖堡学派(德):欧根,艾哈德:提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iii.新奥地利学派:以哈耶克为代表(极右,市场自由);
iv.芝加哥学派:M.弗里德曼 货币主义 (在经济中货币很重要,通货膨胀
时时处处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单一规则”政治主张,政府发3%货币 (美国人口增长率1.7%+劳动增长率
1.3%) V.理性预期学派:代表:R.Lucas(罗伯特-卢卡斯) (2)、形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分支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卢卡斯前:适应性预期,极端形式:静态预期 *理性预期导致政策无效
*卢卡斯批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恩斯主义理论批判的主要代表和集中体现): (2)、新凯恩斯主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接受理性预期假说,国家干预仍然必要 (3)、新经济增长理论 代表:卢卡斯,罗默
1956----1985 索洛模型支配经济增长
内容:储蓄只能暂时的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因素是技术进步;
资本增加 Y=F(K,L)
1985年新经济增长理论出现=内生增长理论
3、趋势:(1)、新凯恩斯主义标准:带有名义刚性的DSGE模型, (标志:1理性预期;2跨期选择;3有微观基础)
(2)、研究方法上,研究方式的数学化不可逆转,而且愈演愈烈 (3)、研究范围上,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界将愈来愈模糊 (4)、在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上,经济学的“工程化”(金融工程)
只想做个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