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片麻岩及其中的早期变质表壳岩包体为主的太古宙 岩石构成华北地台(板块)刚性主体部分。 古元古代时期, 区内处于隆升剥蚀, 形成山海关隆 起。古元古代末( 18 . 5 亿年)发生吕梁运动,形成统 一的华北板块(地台) 区, 同时伴有深成岩浆侵入及深 成变质变形作用, 表现为黑石岗岩体的侵入以及构造片 麻理的形成。
2、 华北板块(华北地台)盖层发展阶段
中元古代 — 三叠纪,本区进入地台盖层沉积阶段。 形成三套沉积盖层, 第一套为中、 新元古代陆内裂陷槽 沉积。 中元古代长城纪早期本区沉积了常州沟 — 串岭沟 期的陆地边缘相沉积物。 常州沟期海侵加大, 串岭沟期 海水广布, 为闭塞海湾 — 泻湖环境。 团山子期发生了全 区性海退, 本区普遍抬出水面, 经受风化剥蚀。 大红峪 期本区发生了大规模海退, 沉降范围扩大, 形成了大红 峪期大面积超覆。 大红峪末期, 葫芦岛地区隆起, 经受 风化剥蚀。 兴城运动发生在长城纪内, 并伴随有锦西岩 体沿东西向断裂带侵入, 是一次造陆运动。 高于庄期海 侵进一步扩大, 形成了更广泛的大面积超覆, 内源碳酸 盐沉积。 蓟县纪杨庄期形成了一套地台 — 沿岸滩相沉积 物。 雾迷山期海侵扩大到高峰, 接受内源碳酸岩沉积物。 雾迷山后期全区隆起, 经受风雨剥蚀。 直到新元古代青 白口纪井儿峪期, 本区开始沉降, 以滨海陆屑滩相沉积 为主。 井儿峪末期, 蓟县运动使全区上升, 结束了元古 宙沉积史。
第二套沉积盖层为早古生代,典型浅海碳酸盐建
造。 古生代寒武纪本区再度沉降。 早寒武世为内源碎屑 岩夹泥岩建造。 本区处于干旱、 炎热的气候条件, 海水 蒸发量大, 含盐度高, 处于氧化环境, 为闭塞 — 半闭塞 环境。中晚寒武世海侵扩大,以内源碳酸盐沉积为主, 气候温暖, 为半闭塞开阔地台相沉积。 奥陶纪本区处于 广泛的海侵期, 以内源碳酸盐建造为主, 为潮间带 — 潮 下带地台相沉积。早奥陶世末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 本区露出水面,风化剥蚀。
第三套沉积盖层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至三叠纪, 由
晚石炭世、 早二叠世海、 陆交互相近海平原沼泽相沉积 至中二叠世、三叠纪为大陆河流相沉积。
3、 大陆板内变形活化阶段
中生代三叠纪末开始, 稳定的地台发生了强烈的构 造运动, 使本区发生了大规模的褶皱, 断裂和岩浆活动, 板内变形,地台活化。
在中生代三叠纪末期, 以南北向对偶为主的印支运 动, 形成了本区一些主要的东西向断裂构造 ( 九股屯断裂 带, 影壁山断裂带 ) 和掀斜构造 ( 高桥单斜 ) 或者说大型的 构造向斜盆地, 岩浆活动规模不大, 以闪长岩类岩株形 式产出, 如水泉闪长岩体。 燕山期本区发生了更强烈的 构造运动, 构造形迹方向明显发生了改变。 以北西、 南 东对偶作用, 形成了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构造 ( 如老官 堡、 塔山断裂带, 大杨和沟, 盘道沟断裂带等显示地垒 式的断裂构造 ) ,以及所伴随的大规模岩浆活动 ( 如虹螺 岩体 ) 。 早、 中侏罗世以山间碎屑盆地为主, 伴有中基性 火山喷发。 早白垩世本区形成了一套火山 — 火山碎屑岩 建造,为大陆裂隐盆地沉积。
新生代以来, 随着海盆地的不断下降、 陆地的抬升, 海陆差异性升降运动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运动形式。 第三 纪全区处于剥蚀状态, 无沉积形成。 第四纪近海地区和
山间沟谷地带, 接受了黄土、 砂砾石堆积, 其它地区继 续遭受风化剥蚀。
第七章 结语
通过十五天的艰苦奋斗与顽强拼搏,终于完成了牤牛山、夹山、钓鱼台、莲花山、白庙、龙回头地质路线的观察与白庙路线的剖面实测、相关区域的地质填图实习。在本次实习当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野外地质实习的工作要求与实际经验以及编制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的方法与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构造地质学所研究的内容,也培养了自己严谨认真的学习工作精神,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方面知识的欠缺与不足,例如对构造地质学学习的内容还不够全面透彻,对野外实际情况的误判与粗心,作图还不够熟练等等。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综合实习,来巩固在自己课堂上所学到的新知识、新内容,以及时的发现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是自己的地质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本次实习过程中,我要特别感谢各位指导老师对我的细心指导与教学,感谢各位同学对我的帮助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