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兴城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2)

2025-08-15

本组俗称 “ 串岭沟页岩 ” (高振西, 1934 ) 在蓟县标准剖面, 本组分为三段: 一段以黄褐色含

铁细砂岩。 二、 三段以黑色、 深灰色页片状粉砂质页岩 粉砂岩为主; 黑色页岩中含微古植物化石。 总厚 880m 。 本组主要为浅海相潮间带沉积。 区域上本组底部常形成 铁矿(宣龙式)。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为上、 下两部分: 下部为黑灰色、 灰色粉砂岩、 粉砂质页岩夹黄色长石砂岩数层 ; 上部为黄 灰色含云母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夹长石砂岩薄层。 在葫芦岛地区, 本组以含铁页岩为主, 厚度 275 . 5m (辽宁省区域地质志, 1989 )。

团山子组( Cht ) 大红峪组( Chd ) 高于庄组( Chg ) 2 .蓟县系( Pt2Jx )

杨庄组( Jxy ):原 1 ∶ 20 万地质图(锦西幅)称震旦系杨庄组 ( Z2y )。

本组俗称 “ 杨庄页岩 ” (高振西, 1934 )。

在蓟县标准剖面上, 本组分为三段, 一段为紫红色、 灰白色砂泥质白云岩夹粗晶白云岩及燧石结核白云岩; 二段为紫红、 灰白色砂质泥晶白云岩互层, 层面县泥裂、 食盐假晶等; 三段为灰白、 紫红色泥质白云岩与燧石条 带白云岩互层。含丰富叠层石。总厚 707m 。与下伏高 于庄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杨庄组在蓟县地区具特殊的红 色或红、白相间色,属泻湖相蒸发盐建造。

在兴城地区杨庄组分上、 下两部分: 下部灰色、 灰 黑色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紫色薄层白云岩及石英砂岩扁

豆体; 上部灰色、 浅灰色厚层白云岩、 燧石条带白云带。 厚 622m 。相对于蓟县地区,兴城地区的杨庄组不具典 型的红色层。

辽宁省 区域 地质志 记载 ,兴城 三道 沟本组厚

456 . 1m , 含叠层石 Conophyton (锥 叠层石), Yangzhuangia (杨庄叠层石)等。

雾迷山组( Jxw ) 洪水庄组( Jxh ) 铁岭组( Jxt )

3 .青白口系( Pt3Qn ) 下马岭组( Qnx ) 长龙山组( Qnc ) 井儿峪组( Qnj )

(三) 下古生界 1 .寒武系

昌平组(∈ 1c ):原 1 ∶ 20 万地质图(锦西幅) 及《辽宁省区域地质 志》( 1989 )均称老庄户组。 现采用燕山地区统一标准 称昌平组。

昌平组为张文佑 1935 年创名于北京昌平龙山,原 称 “ 昌平灰岩 ” 。

昌平组是燕山地区寒武纪最早沉积, 其时代大致相

当于早寒武世晚期沧浪铺期至龙王庙期。 昌平组与青白 口系井儿峪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代表了长时期的 沉积间断。

兴城地区昌平组为黄灰色角砾状白云质灰岩, 黄灰

色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顶部含燧石条带),厚 59m 。

馒头组( ∈ 1m ):馒头组由 Willis 和 Blackwelder 于 1907 年创名于 山东长清张夏的馒头山,称 “ 馒头页岩 ” 。

兴城地区馒头组为褐红色、 紫红色含砾粉砂岩、 紫 红色泥岩与砖红色页岩。厚 35m 。

本区馒头组时代大致相当于早寒武纪龙王庙期晚 期。

毛庄组( ∈ 2mz ):毛庄组为卢衍豪、董南庭于 1953 年创名于山东张 夏地区。

兴城地区毛庄组下部为土黄色、 黄绿色、 紫红色页

岩、 粉砂质页岩夹灰色中层、 薄层泥质灰岩, 厚 34 . 7m ;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厚 57 . 3m 。 本组下部有: Redlichia (莱得利基虫), Probowmania (原波曼虫) 等三叶虫。 本区毛庄期生物地层的重要特征是华北地区 早寒武世标准化石 Redlichia 与中寒武世褶颊虫类的 Probowmania 共生。 代表 Redlichia 类三叶虫在华北地 区的最高层位。

徐庄组( ∈ 2x ) :徐庄组由卢衍豪、董南庭 1953 年创名于山东张夏 地区。

兴城地区徐庄组下部为紫红、 灰绿色泥岩、 页岩夹

薄层泥质灰岩、 鲕粒灰岩, 厚 22m ; 上部为紫红色页岩、 泥岩、 灰绿色粉砂岩与深灰色鲕粒灰岩、 泥质灰岩。 厚 68 . 3m 。

本组产 Bailiella (毕雷氏虫)、 Lioparia (光褶虫) 等。

张夏组( ∈ 2z ):张夏组是 Willis 和 Blackwelder 于 1907 年创名于 山东张夏。称 “ 张夏石灰岩 ” 。

兴城地区张夏组以深灰色、 紫灰色厚层鲕状灰岩为 主,夹薄层泥质灰岩、竹叶状砾屑灰岩及灰绿色页岩。 厚 144 . 5m 。

产有: Poshania ( 博山虫 ) 、 Dorypygella (小叉尾虫)、 Damesella (德氏虫)等。

崮山组( ∈ 3g ) 长山组( ∈ 3c ) 凤山组( ∈ 3f )

2 .奥陶系 冶里组( O1y ) 亮甲山组( O1l ) 马家沟组( O2m ) :马家沟组由 Grabau 1922 年创名于河北唐山开平 镇马家沟村。称 “ 马家沟石灰岩 ” 。

兴城地区马家组可分上、 下两组分: 下部为薄层结 晶灰岩、 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 上部为灰色花 纹状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 夹微薄层灰岩, 含头足类: Amenoceras (阿门角石)。厚 346m 。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后, 区内和华北地台大部分

地区一同处于沉积间断, 缺失上奥陶统、 志留系、 泥盆 系及下石炭统,直到晚石炭世早期方下降接受沉积。

(四) 上古生界

1 .石炭系

上石炭统本溪组( C2b ):本溪组一名为赵亚曾 1926 年创名于辽宁本溪牛毛 岭。

本溪组广泛分布于华北各地, 为中奥陶统之上长期

间断后形成的一套海、 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灰岩。 其底部 常含有古风化壳型铁矿层(称山西式铁矿) 和铝土矿层。 兴城地区本溪组底部为褐铁矿层或含铁质底砾岩;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铝土质页岩。厚 6~30m 。

2 .二叠系 太原组( C2-P1t ):太原组为翁文灏、 Grabau 于 1922 年创名, 地点为

山西太原西铭月门沟七里沟。 长期以来华北地区太原组 时代被置于晚石炭世。 但是近年来我国石炭、 二叠系界 限研究已同国际接轨, 将含 Pseudoschwagerina (假希 氏蜓)或 Sphaeroschwagerina (球希氏蜓)的蜓带底 界作为二叠系底界。因而在山西晋祠柳子沟标准剖面 上,将含 Pseudoschwagerina 的太原组中上部(庙沟 灰岩以上层位) 应划入二叠系, 称太原阶(中国区域年 代地层表, 2002 ),太原组下部含 Triticites (麦蜓)的

层位(吴家峪灰岩、 晋祠砂岩及半沟灰岩) 作为石炭系 顶部, 建立晋祠阶。 因而, 华北各地的原称太原组地层 时代大部分为石炭、二叠系过渡地层。

兴城地区太原组底部为铝土质胶结中细砾岩, 向上

为黄绿色、 黑灰色页岩、 铝土质页岩、 炭质页岩夹粗粒 长石砂岩及数层煤层。厚 10~15m 。本组碎屑岩中含植 物化石: Neuropteris (脉羊齿)、 Sphenophyllum (楔 叶) 等。 杨家杖子榆树屯黑色角岩化页岩中产海相化石 腕足类、瓣鳃类等。

山西组( P1-2s ):山西组由 Blackwelderia 和 Willis 于 1907 年在山西 太原创名。

兴城地区山西组下部为黄褐色厚层泥质胶结含砾

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绿色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 含菱铁矿结核。厚 40~80m 。

本组含植物 化石: Lepidodendron (鳞 木)、 Pecopteris ( 栉羊齿)、 Nearopteris ( 脉羊齿)、 Sphenophyllum (楔叶)等。

石盒子组( P2-3s ) 蛤蟆山组( P3h ) (五) 中生界

1 .三叠系 红砬组( T1h ) 后富隆山组( T2hf )

2 .侏罗系 羊草沟组( J1y ) 兴隆沟组( J1x ) 北票组( J1b ) 海房沟组( J2h ) 髫髻山组( J2t )土城子组( J2tc )

3 .白垩系 义县组( K1y ):义县组由室井渡 1940 年创名于义县, 称 “ 义县火山 岩类 ” 。

燕山地区区域上义县组主体为中基性火山岩, 大体

上由下部火山岩系、 中部含化石碎屑岩系、 上部火山岩 系组成。

中部碎屑岩系(凝灰质页岩) 中含丰富热河动物群

化石,鱼类: Lycoptera (狼鳍鱼)、叶肢介 Eosetheria (东方叶肢介); 昆虫: Ephemeropsis (拟蜉蝣);双壳 类 Ferganoconcha (费尔干蚌) 及恐龙、 鸟类与早期被 子植物化石。

兴城地区义县组广泛分布, 下部为黄灰、 紫红色中 细砾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砾石成分复杂因地而异。 上部为灰色黑云安山岩、 橄榄安山玄武岩、 安山质集块 岩, 火山角砾岩夹凝灰质粉砂岩、 砾岩数层。 厚度大于

500m 。

九佛堂组( K1j ) 冰沟组( K1b ) (六) 新生界 层

二、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各条路线及其相关地层地貌简述:

1、牦牛山路线

《《《《《《《《《《《插入牦牛山地层信手剖面图》》》》》》》》》》》 (1)马家沟组(O2m)

本组岩石为为薄层白云质灰岩,化学成分CACO3,MGCO3。形成于中奥陶时期。青灰色致密块状,微晶,含有花瓣状燧石结核,为浅海到深海相沉积岩石 (2)本溪组(C2b):

兴城地区本溪组底部为褐铁矿层或含铁质底砾岩;上部为灰黑色页岩、铝土质页岩。在本溪组与马家沟组的接触带上的演示定为砂岩,矿物成分石英、长石、云母,红褐色,层理构造发育,结构为中细砾,砂岩内夹有薄层页岩呈土黄色,表面风化严重。矿产:铝土矿,灰白色、块状、有滑腻感、具沾舌性。褐铁矿:位于铝土矿下层,红褐色,蜂窝状,比重较大。本溪组与马家沟组的接触带为一个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带!

(3)太原组(C2-P1t)

本组地层由一系列言行组合形成:底部为砾岩岩、中间层为粉砂岩上部为碳质页岩。这样的3个旋回共同组成了本溪组底层,在其上部有一层含砾砂岩。碳质页岩抗风化能力较差,一般周边有煤的形成,本处也不列外。 (4)山西组(P1-2s)

牦牛山地区山西组底层与太原组基本相似,底部也为砾岩岩、中间层为粉砂岩上部为碳质页岩。这样的3-四个旋回共同组成了本溪组底层,在其上部也同样有一层含砾砂岩。

(5)石盒子组(P2-3s)

兴城牦牛山地区本组下部为灰白、灰黄色含砾石英砂岩和含砾长石砂岩,上部为紫红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来紫红色薄层细砂岩,含植物化石,

2、龙回头路线:本条路线位于海滨、有潮汐现象。在这里出现了海石地貌:海蚀洞,海石涯,海石柱,海石阶地等。《《《《《《《《《《《《《插入海石地貌素描图

河流的地质作用使得砾石定向排列如图、、、、、、、、、、、、、、、 3、钓鱼台路线:本条路线上主要观察的是岩浆岩的岩体与岩脉的侵入切割穿插关系。详细描述在后面侵入岩部分。


2024年辽宁兴城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通力快车公司2024年上半年安全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