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2)

2025-07-01

***********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2 企业概况

2.1企业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开采矿种: 开采方式: 生产规模: 矿区面积:

2.2矿山位置及范围

***********位于****,隶属*******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北纬****。该矿批准的开采范围拐点坐标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为:

1,X:*** Y:*** 2,X:*** Y:*** 3,X:*** Y:*** 4,X:*** Y:*** 5,X:*** Y:*** 6,X:*** Y:***

2.3自然地理条件

***********矿区地处******。出露基底岩石为阜平期变质岩,岩浆岩为****,矿区内无断层及褶皱等构造。

本矿区地震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2.4矿山储量及服务年限

截止到2007年10月18日,矿区内保有经济基础资源储量为(122b)99.28×104m3,荒料量29.78×104m3。

如果按照3.333×104m3/年矿石,1×104m3/年荒料的规模组织生产,按回采率98%计算,矿山的服务年限为26.26年。

6

***********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2.5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该矿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季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年平均气温9.4~13.5℃;年平均降水量570~670mm。当年11月至翌年3月为冰冻期。

2.6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该矿区内无常年地表水体,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区内沟谷发育,利于地表迳流,降水绝大部分呈地表径流排走,小部分沿着表层裂隙和孔隙渗入地下,补给来源有限。开采后未发生水文地质问题,矿坑内无积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7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矿体产于辉长岩体中,岩石整体性较好,节理及裂隙不发育,矿体开采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2.8排土场基本情况

2.8.1位置与交通

排土场位于****,从***国道经乡级公路及石子路通往场区,交通较便利。

2.8.2地形、地貌

排土场位于*****,海西期构造运动期间,有玄武岩喷出及花岗岩侵入,山体表面受风化构造作用较强。

排土场地层由于受风化构造作用影响,山体上部陡峭,下部较缓,表层有0.1-0.3m残坡积层覆盖,植被较发育,山体下部岩石裸露情况较厚。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2.8.3气候及冻土深度

****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一月份平均气温-4.9℃,七月份平均气温26.4℃。

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排土场区冻土深度0.6m,属季节性冻土。

7

***********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2.8.4水文地质条件

排土场堆积物主要为粒径不等的渣石,透水性强,下伏沟底残坡积层以碎石为主,砂土充填,透水性较强。渗透系数50-150m/日,进入排土区的雨水很快经堆积的废石层排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8.5排土场现状

排土场长约70.0m,宽约50.0m,排土场区高点标高321.0m,低点标高308.54m,相对高差12.46m。

排土场作业平台表面散落体积不等的碎石,作业平台不平整;坡顶线呈弧形,排土工作面向坡顶线方向有3%左右的反坡;排土作业平台未设置安全车档。

排土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属山洼形排土场,汇水面积较小,排土场现状堆积物主要为粒径不等的渣石。弃渣岩性以玄武岩、花岗片麻岩为主,含少量砂土,粒径不等,均属硬质岩石组成,弃渣堆放规律上细下粗,堆放坡度35°-40°。

8

***********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3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现对该排土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其存在的危害因素主要有:

3.1排土场滑坡危害

排土场的滑坡是由于松散固体大规模错动、滑移,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危害。排土场滑坡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

(1)建设初期排土场勘察设计、建设不符合要求。有些联合企业在矿山基建初期,往往缺乏富有矿山生产经验的基建管理决策人员,这样,排土场建设质量的重要性在一开始就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排土场工程地质勘察和排土规划设计等涉及到排土场建设质量的许多重要方面常被忽视。加之对矿山建设进度的过分关注,排土场在投用前对其底部的软弱层不清理或清理不彻底,这就给排土场滑坡埋下了隐患。

(2)生产中排土不科学,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排土作业。初期排士场底部排弃的疏水性块石厚度不够,或在生产的某一时期,进行岩土混排,从而人为地在排土场内部形成了软弱面。

(3)排水设施不健全。导致排土场滑坡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大气降雨和地表水对排土场的浸润作用,排土场初始稳定状态发生改变,稳定性条件迅速恶化。如果在暴雨时,排土场排水不及时,大量的地表水便汇入排土场。雨水渗入内部后,排土场原来的平衡状态便会发生变化,排土场充水饱和,一方面增加了排土场重量,同时又降低了排土场内部潜在滑动面的摩擦力,从而形成排土场滑坡。

(4)人为因素。不可否认,目前在我国,尤其是农村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滥采滥挖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村民在靠近排土场的坡底和两侧进行采石、取土活动,削弱了排土场的底部抗剪力和两侧的阻挡力;此外临近排土场的爆破振动效应对排土场稳定性的影响也是不容忽

9

***********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视的。上述危害排土场安全的人为因素极有可能引起排土场滑坡。

(5)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因素。排土场滑坡除了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因外,有时人力不可抗拒因素也会造成排土场滑坡,例如,地震、大暴雨等。

3.2泥石流危害

形成泥石流的三个基本条件:泥石流区内含有丰富的松散岩土;山坡地形陡峻,具有较大的沟床纵坡;泥石流区的上中游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充足的水源。产生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

(1)水动力成因泥石流是大量松散的固体物料堆积在汇水面积大的山谷地带,在动水冲刷作用下沿陡坡地形急速流动。这种成因的泥石流主要是受发达地表水系的影响。

(2)重力成因泥石流是吸水岩土遇水软化,当含水量达到一定时,便转化为黏稠状流体。此外,亦可能由坍塌、滑坡体直接转变为泥石流。根据R·A拜格诺的颗粒流理论,黏滞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在动能作用下,彼此撞击频繁,使颗粒及相邻滑移层间动量交换,进而使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具有弥散压力,被水软化成似液态的泥化母岩(如黏土、风化岩)与岩土块及水混合成浆体(液固相)在滑坡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作用下,促使滑体向流动转化,酿成泥石流。

一旦发生泥石流将对下游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后果。

3.3排水危害

排水设施是排土场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些设施不健全或运行状态不正常,会直接关系到排土场的安全运行。造成排水系统危害的主要原因有:

(1)排水设施的型式、规格与设计不符,或者其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

(2)排水沟及坝端截水沟护砌变形、破损、断裂和磨蚀,沟内淤堵。

10


矿山排土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驾照新规理论考试c1理论考试试题题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