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9. “冰山”现象:有些传染病由于隐性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大,临床上表现出典型症状及体征者仅占极少部分,而严重病例和死亡病例更为少见的感染状况。 10. 意外:一种潜在有害的、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 二、填空题:
1. 院内感染的分类交叉感染、自身感染、医院性感染、带入传染。
2. 临床试验的特点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有人为的干预措施。 3. 分子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疾病病因的探讨及病因致病机制的研究,疾
病易感性的测定,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价。 4. 提高诊断试验效率方法有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联合试验,优化试验方法。 5.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6. 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是代表性,二是可比性。
7. 流行过程与传染过程完全不同,它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它的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8. 三种常见的伤害交通事故、自杀、中毒。 三、简答题:(答案请写在后面所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 1、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优点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2)虽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偏倚和导致错误的结论,但是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并且较易于组织实施;3)该方法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在许多方面有广泛应用。
局限性 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3)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4)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2、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判断原则有:
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判断原则有:1). 开始用药时间与可疑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2). 可疑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3). 可疑药物不良反应能否用并用药作用,病人的临床状况或其他疗法的影响来解释。4). 停药或减量后,可疑药物不良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5)再次接触同样药品后,同样反应是否重新出现。 3、伤害是可以预防控制的,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从源头抓起;
2) 加强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
3) 加强应急能力和紧急处置的能力; 4) 做好善后工作; 5) 制定合乎实际、切实可行的伤害预防方案和控制措施,在政策上和财政上给予保证。
4、病因判断的常用标准:
1) 关联的时间顺序; 2) 关联的强度; 3) 剂量-反应关系;
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 5)关联的可重复性; 6)关联的合理性;
72
7)终止效应;
8)关联的“特异性”。 四、问答与计算题:(答案写在所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
1、某厂1990年职工25000人,筛检发现肺结核病人56人,其中旧病例22人。经过治疗,治愈40人,未愈9人,死亡7人。计算该人群1990年肺结核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
发病率=(56-22)/25000×10000/万=13. 6/万 患病率=56/25000×10000/万=22. 4/万 死亡率=7/25000×10000/万=2. 8/万 病死率=7/56×100%=12. 5% 2、300位成年男性体格检查,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查,结果在165例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的人中,心电图阳性87例,阴性78例;135例冠脉造影显示不狭窄的人中,心电图阳性11例,阴性124例。试评价心电图运动试验用于诊断冠心病的真实性(计算课本中所列的指标)。
检查结果 阳性 阴性 合计
病人 87 78 165
非病人 11 124 135
合计 98 202 300
灵敏度=87/165×100%=52. 7% 假阴性率=1-52. 7%=47. 3% 特异度=124/135×100%=91. 9% 假阳性率=1-91. 9%=8. 1% 约登指数=52. 7%+91. 9%-1=44. 6%
3为了研究婴儿腹泻与喂养方式的关系,有研究者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得到如下资料:病例组共87例有腹泻,其中人工喂养59例,母乳喂养28例;对照组共41人,其中人工喂养8例,母乳喂养33例。请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评价喂养方式与婴儿腹泻的关系?
喂养方式 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 合计
病例 59 28 87
对照 8 33 41
合计 67 61 128
OR=59×33/(8×28)=8. 69
人工喂养引起婴儿腹泻的危险性是母乳喂养的8. 69倍。
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后附白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 队列研究 2. 流行 3. 冰山现象 4. 金标准 5. 疾病监测 6. A型药物不良反应 7. 偏倚 8. 医院感染 9. 暴露 10.失效安全数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 , 和理论研究三大类。
73
2. 偏倚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 , 和 。 3. 形成病因假设时常用的Mill准则包括:求同法, , ,类推法和排除法
4. 2004年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法定报告的乙类病种中 、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三种传染病采取甲类的防制措施。
5. 院感监测常用的指标有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患病率、 、和 。 6. 队列研究根据观察开始的时间可为 和 两种类型。 7. 临床试验研究要遵循的三个原则是 , 和 。 8. 病例对照研究类型主要有 和 。 9. 医院感染的种类包括自身感染, , 和代入传染。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40分) 1.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 )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2.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3.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 )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4.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 )
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 E.以上均是
5.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 )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 )
A.发病率 B.病死率 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7.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 )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 )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74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 )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四、简答题(请将答案写在后附白纸上。共10分) 1.简述筛检的应用原则。
2.学习和研究流行病学,应具备哪5点基本观点?。 3.简述疾病因果判断的标准。 4.试述潜伏期的流行病意义及其应用。
5.请以本小组社会医学实践课题为例,简述调查问卷的内容构成、设计原则和你对如何设计出一份理想的调查问卷的经验与体会。
五、计算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后附白纸上。共20分)
1. 1990年某疾病监测点为了查实该地主要疾病的发生、死亡及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有关数据如下:1990年7月1日该监测点人口数 9.5万;同年1月1日该点人口数 9.2万;同日记录的恶性肿瘤病例62例,其中,当天新病例 2例;1990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80例,同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人数120。
请计算该监测点人群
1)1990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患病率、死亡(专)率及病死率。 2)1990年1月1日恶性肿瘤的时点患病率。
2. 2001年1月~12月,在西安市某口腔医院门诊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关系”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照选自该口腔医院门诊的非口腔粘膜白斑病就诊者,如:镶牙、补牙、洁牙、牙周炎等患者。病例和对照的配比条件:同性别,年龄相差在2岁以内,西安市居民,并且近10年来一直居住在该市。结果为:病例与对照均吸烟者共45对;均不吸烟者20对;病例吸烟而对照不吸烟者共25对;病例不吸烟而对照吸烟者共10对。 1) 将以上资料整理成规范的供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的四格表。 2)如何分析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有无关联?
3)如何计算和解释关联强度?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如何下结论? 4)该研究的设计是否存在不足,谈谈你的看法?
3. 某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获得以下资料,吸烟者肺癌年死亡率为Ie=96/10万,非吸烟组肺癌年死亡率为I。=7/10万,全人群中肺癌年死亡率为It=56/10万。试计算RR值、AR值、AR%、PAR、PAR%,并分析各指标的流行病学意义。
六、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75
1.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属于实验法。( )
2.抽样调查可能产生的误差有抽样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种。( ) 3.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由果推因的方法。( ) 4.最常用的描述的流行病学方法是病例对照研究。( )
5.在病例对照调查中,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等于相对危险度。( )
6.混杂偏倚主要来源于在资料分析时,不注意配比、分层、标准化等分析方法,为此要控制它则在分析资料时,可将混杂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标准化处理或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 ) 7.爆发性疾病不一定都具有传染性。( ) 8.罹患率与发病率含义相同,经常互相替代。( ) 9.某小学内发生的少数病例称为散发病例。( )
10.分子流行病学是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流行病学方法相结合的学科。( )
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后附白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 队列研究: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组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2. 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 3. 冰山现象: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仅有小部分感染者有明显临床征象出现,如同冰山外露于海面的尖顶部分,而绝大部分感染者在临床上无法观察到,如同隐于海平面下的庞大山体。此种感染状态称为“冰山”现象。
4. 金标准:标准诊断方法,可以明确肯定或排除某种疾病的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包括:病理学诊断、外科手术发现、特殊的影像诊断、综合诊断标准和长期临床随访所获的肯定诊断。
5. 疾病监测:疾病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传达给所有应当知道的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6. A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该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常与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如抗凝血药物所致的出血等。 7. 偏倚:指在研究推理过程的任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获得的结果系统的偏离真实值。发生于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的各个阶段。
8. 医院感染: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和医护人员在护理或治疗患者过程中发生的感染。
9. 暴露:是对疾病结局的概率预测,即对发病后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包括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10. 失效安全数:通过计算假如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 二.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和理论研究三大类。 2. 偏倚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