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复习题
形条件 和 风力条件 。心理条件 P88-89 35根据车辆运行状态的特征,道路通行能力可分为 路段通行能力 、 交织通行能力 、 河道通行能力 、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36根据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的不同,通行能力可分为 基本通行能力 、 可能通行能力 、 实用通行能力 。37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主要是 密度 和 运行状态 。P9038服务水平的等级通常用V/C来评定,V/C代表_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_之比。P91 39不同的服务水平允许通过的交通量不同称之为 服务流率或服务交通量 。服务等级越高,其相应的服务交通量越小。P90 5可能通行能力是指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可能交通量,是将基本通行能力修正后的得到的,可以考虑的修正系数有 道路条件的修正系数 、___测向净空受限的修正系数_、 纵坡度修正系数 、 视距不足修正系数 。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1.基本通行能力是指___道路______和__交通_______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2.双向双车道高速公路在无阻断车流情况下的理想通行能力为__4400_____辆小汽车/小时。 4不设信号灯的十字型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采用 可插间隙 理论。P114 5环形交叉口按其中心岛直径的大小分为 常规环形交叉口 、 小型环形交叉口 、 微型环形交叉口 三类。 6道路交通规划的步骤是 组织准备 、 制订目标 、 综合调查 、 分析预测 、 制订方案 、 评价和选择 、 连续规划 。P130 7交通预测通常分 交通发生预测 、 交通分布预测 、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 交通分配预测 四阶段进行。 8重力模型法考虑了分
第 6 页 共 11 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
区之间的交通分布受到__地区间距离_____、__运行时间_____、___费用___等交通阻抗的影响。P149 a级道路服务水平--开流畅通,平均车速大于48km/h,交通量小于道路通行能力的 2.60%服务水平---------主要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能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 3.交织--指的是两股车流在短距离内连续进行合流、分流的交通现象 4.合流--两股车流合二为一的交通现象 4。车辆换算系数-----确定一种车型为标准车,取其系数为1,根据各种车辆行车时所占用道路程度,分别确定其换算系数。 5。设计通行能力-----指的是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6。可能通行能力-----指的是在现实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某一路段的通行能力。 7。基本通行能力-----指的是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某一路段通过小客车最大数,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 8。区间平均车速-----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中,车辆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时间 9。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瞬时车速,这些瞬时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 1。动视力:是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同车体一起按一定的速度前进,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力。 2。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4。设计车速: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5。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的现象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掌握交通流的规律的工作过程。 6.OD调查定义:起讫点的调查。 调查方
第 7 页 共 11 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
法:①家访调查 ②发表调查 ③路边询问调查 ④公交车辆出行。 调查包括:①个人出行 ②车辆出行 ③货物流通出行。 OD调查工作步骤:①划定调查区域 ②确定交通分区 ③抽样方法 ④表格设计 ⑤人员训练 ⑥实地调查 ⑦精度检验 7。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 8。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9。中位车速:也称为50﹪位车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 10.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相对相位差:相对相位差是线联动系统开始工作时,各个交叉口的信号机相对于主机起始的时间偏移,即相邻两处绿灯的时间间隔,是一个相对值。 2.延误:指车辆在行驶种,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得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3.行使延误:由于各种交通组成间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 3.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他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 4.停车时间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实际静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 5.路网密度:指的是路网密度是指城市中所有的道路总长度与城市总面积之比。
6.核查线:为检查OD调查数据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的障碍(河流,铁道等)。 1.车流的波动:车流中两种不同密度部分的分界面经过一辆辆车向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称为车流的波动。 1.线性跟驰模型—跟驰模型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表达式。驾驶人所接受的刺激是指其前方导引车的加速或减速以及随之而发生的这两车之间的速度差和车间距离的变化;驾驶人对刺激的反应是指其为了紧密而安全的跟踪前车所作爱的加速和减速动
第 8 页 共 11 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
作及其实际效果。 2.车头间距—在一条车道上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间距,一般用车辆上具有代表性的点来衡量,如前保险杆或前轮。 3.车头时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车车头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车头时距 4.交通流三要素—交通量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 5.设计小时交通量—根据交通量预测所选定的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小时交通量 6.交通密度—单位长度道路上一个车道(或单位宽度)内车辆(或人,自行车)数,衡量道路时间、空间的密集程度,是衡量交通状况的一个瞬时性指标 7.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的瞬时车速,描述的是车辆某一时刻的运行状态 8.最佳密度—在交通流密度中,能够使道路上的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的密度,又称临界密度 9.方向分布系数—主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交通量的比值 1.交通工程学所研究的交通特性是对人、车辆、道路交通特性的研究。(0) 2.交通管理部门通常以速度累积频率分布曲线上的特征值之一15%位车速作为3.某些路段的最高限速。(x) 4.交通量为零时表示该路段上没有车辆运行。(x) 5.车流运行状态为临近状态时,交通量达到最大值(x) 6.当道路上车流密度为最佳密度时,车辆无法移动,速度接近于零(0) 7.地点车速调查时要避开特殊情况,如减速、停车、突然加速等等。(x) 8.当道路上运行的车辆数很多,即车流密度很大时,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关系式。(0) 9.在混合交通情况下,车辆类型众多,对道路影响不一,应将混合交通量换算为标准车型的当量交通量。标准车型的选区依据是根据交通量比例最大的车型作为标准车型。(x) 2.一般情况下,同一车辆在同一路段上行驶车速大于行程车速。(0) 3.地点车速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中,平均速度是一个主要的特征值,平均速度越高,表示大部分车辆已较高的速度运行。(0) 4.当交通调查的目的是评
第 9 页 共 11 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
价交通管理的效果时,前后两次的调查时间、地点应保持不变。( 0) 5.多通道排队系统 保持稳定,排队能够消散的条件是ρ<1。( 0) 6.由流体力学模拟理论中的车流连续性方程可知,车流量随距离而降低时,车流密度随时间而增大。( 0) 7.交通量是指道路上实际运行的交通体的观测值,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交通环境状况下所所确定的最大流量,所以交通量一定小于通行能力。( x) 8.交通流在正常运行时,道路上的交通量小于通行能力。( 0) 9.甲-乙路段上交通量为1000辆/时,丙-丁路段上的交通量为1500辆/时,所以丙丁路段上的交通流运行状况比甲-乙路段上的要差。( x) 1.不同服务水平允许通过的交通量不同称之为服务交通量。服务等级高的道路车速快,驾驶员开车的自由度大,舒适与安全性好,其相应的服务交通量也大。(x ) 2.随着行车速度增高,驾驶员的注视点后移。(x) 3.区间车速就是行程车速。(x) 4.固定延误是由交通拥挤产生的。(x) 5.期望线是形心直线,其宽度代表出行次数。(0) 6.目前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冲突点法。(0) 7.路网中的某一路段,当交通量达到道路的通行能力时,车速接近于零。(x) 8.一般来说,交通量分布系数在市中心大,在乡村小。(0) 1.行程车速一般小于行驶车速。(0) 2.高峰小时系数必然小于1。(0) 3.一般PHF5较PHF15大。(x) 4.方向分布系数必然介于0.5~1.0之间。(0) 5.交叉口信号控制的绿灯间隔时间一般为3~5s,其值越大道路使用效率越高。(x) 6.时间平均车速总是大于区间平均车速。(0) 7.车流波动理论主要分析车流量和密度、速度之间的关系,可描述车流的拥挤至消散过程,可用于分析排队系统的效率。(0) 4.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类型可通过均值和方差的关系判断。(0) 6.服务交通量就是指道路的实际交通量。(x) 4.车流密度随
第 10 页 共 11 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
车流量的增加而减少。(x)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