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复习题
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科学诞生于(B.1930年) 2.世界上最先创办交通工程(道路交通)专业的学校是(A 哈佛大学) 1.时间是驾驶员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C 知觉—反应)2.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C 视觉) 3.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C视觉) 4.利用中央分隔带把车行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这种道路称为(A一块板 ) 5.一般来讲,驾驶员开始制动前,最少需要(B0.4 )s的知觉——反应时间 6.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的所需总时间之比,是指( B行程车速 ) 7.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D应为( B.60% )8.关于第8D5%位车速和第15%位车速,正确的是( A第85%位车速是指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未达到的车速 ) 9.AADT指( C年平均日交通量 ) 10.在交通管理上用做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是(D 85%位车速 ) 11.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称为(A 运行延误) 12.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02年3月20日测得三月份星期一平均日交通量为15800辆/日,月变系数为0.96,星期一的日变系数为0.97,第30位小时系数为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C.至少修建3车道) 1.对于过境车辆(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外),应该用(C 路边询问 )方法调查其出行情况? 2.关于分隔核查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为( D常位于主干道路的中心线上) 3.OD调查中,关于调查区的划分,正确的说法是( D 调查区划分的越小,调查工作量越不准确 ) 1.车辆到达服从符合泊松分布,接受服务的时间符合负指数分布,单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可计为(C M/M/1 )。 2.关于排队论中的记号,正确的说法有(M 代表泊松输入
第 1 页 共 11 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
或负指数分布服务/. Ek 代表爱尔朗分布的输入或服务) 3.当道路上车辆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情况下,车辆到达数符合的统计分布是(D二项分布)。 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是( C综合运输 ) 2.以下是交通工程学的研究方向的是(A.工程 B.教育 D.环境 E.能源) 3.下列是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的是( A.系统性 B.综合性 C.交叉性 D.社会性F.动态性) 4.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 B.车 C.路 D.环境)1.交通规划的调查主要包括(B社会经济调查) 2.重力模型用于交通(D.分布量)预测 3.代表小区间所发生的出行,连接各小区形心的直线叫(C.核查线) 4.四阶段法中的4个阶段是指(D. 交通分配 E.方式划分) 5.中长期规划的期限一般是(B.10~20年)6.交通规划的三大调查是(B.社会经济调查) 1.汽车的动力性主要表现的三个方面是(A.最高车速C.加速时间 D.爬坡能力) 2.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 C. 制动时汽车方向稳定性变窄) 4.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为(A.快速路 B.主干路 C.支路 D.次干路 ) 5.分析交通量的特性分析,一般从(A.时间分布 B.空间分布 C.构成)方面进行分析 6.下列指标反应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的是(A.城乡分布 B.路段上的分布 C.方向分布 D.车道上的分布)速ut。 1.下列通行能力中,何者不受道路及交通条件影响(A.基本通行能力 ) 2.服务水平用服务等级来表示。美国将服务水平分为六级,其中“稳定车流”指道路服务水平为(C.C级 D.D级)。 3.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作用是(A.用于道路设计 B.便于道路参数计算 ) 4.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D.设计通行能力 5.影响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有(A.车道宽 B.侧向净宽) 6.在可能通行能力的分析计算时,当车道外缘到路侧障碍物的横向距
第 2 页 共 11 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
离不足时,其修正系数为(A. 视距不足修正系数)7.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直径大于 25米以上的环交,称为(A.常规环交)。8.无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采用的是(A.间隙接受理论)。9.根据车流运行特征,道路通行能力可分为路段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匝道和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以及(B.交织段通行能力)。
1.交通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横断科学,通常称为五E科学,五E分别指 工程 执法、教育、环境、能源。 2交通工程学科具有__系统性、综合性_、_交叉性或复合性_、社会性_、_前瞻性__、__动态性_的特点。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对象是 人、车 、 路、周围环境 ;研究目的是保障交通 安全 、迅速 、舒适、便利 和 经济。4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交通特性 、 交通调查 、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交通流理论 、 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 交通组织管理与监控、诱导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 交通事故的预测、预防,交通安全的评价、对策与交通违法处理 、 停车需求与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管理 、交通环境保护、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自行车交通的特性、通行能力、使用条件及线路的规划设计 。道路交通立法、条例等。新交通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 5 驾驶员交通特性中 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 、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 、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特性 与交通安全的关系最密切。 6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主要从_视力__、_视野_、色感______等几个方面来考察。 7汽车的动力性能包括__最高车速_、加速度或加速时间_、_最大爬坡能力_。 8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形式主要有 棋盘形(方格形) 、带形 、放射形 、 放射环形 。 9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 三角形 、 并列形 、 放射形 、 树叉形 。 10反映交通流运行特性交通流基本参数主要有 交通量 、 行车速度 、 车流密度 、
第 3 页 共 11 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
11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其随 时间 和 空间 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交通量的时间分布主要包括 月变化 、 周变化 和 时变化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包括 城乡分布 、 在路段上的分布 、 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 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 12按平均值所取时间段的长度计,常用的平均交通量有 AADT 、 MADT 、 WADT 。 13高峰小时系数是_高峰小时__交通量扩大的高峰小时_交通量之比。P35 14第30位小时交通量系数是__第30位小时交通量_____与__年平均日交通量_____之比。 15表征行车速度统计分布特性的车速有 中位车速 85%位车速 15%位车速与速率波动幅度 。P39 16时间平均车速是地点车速的_平均值______,空间(区间)平均车速是地点车速的__调和平均值_____,两者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P40 17如果车流的交通量为300辆/小时,则平均的车头时距为_30_秒。 18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___该区域内道路总长____与__该区域的总面积_____之比。P29 19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人 、车 、 路 .环境 。P45 20交通量的调查是在固定地点、固定时段内的车辆数量调查。其调查方法包括__人工观测法_____、_试验车移动调查法____、__车辆感应器测定法___、__仪器自动计测法_____等。P49 摄影法 17交通量调查的方法有 人工观测法 、 试验车移动调查法 、车辆感应器测定法 、 摄影法 。 18交通量调查的种类有 区域交通量调查 、 小区边界线交通量调查 、 核查线调查 、 特定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 四种。P46-47 19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通流要素调查 、 通出行调查 、 交通事故调查 、 交通环境调查 。P45 20地点车速的调查方法有 人工测定法 、 使用测速仪器测定速度 、 车辆感应器测速 。P54-57 21区间车速的调查方法有 试
第 4 页 共 11 页
《交通工程》复习题
验车观测法 、 车辆牌号对照法 、 使入使出测量法 。P57-58 22延误的种类有 基本延误(固定延误)、 运行延误 、 行车时间延误 和 停车延误 。P65 23交叉口延误调查的方法主要有 直接测定车辆通过的行驶时间法 和 定时段测定法 。P65-66 24在交通工程领域中最常见的交通流理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交通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的相互关系及量测方法 、 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 、 排队论的应用 、 跟驰理论 、 驾驶人处理信息的特性 、 交通流的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交通流模拟P6 26交通流的分布具有随机性,描述这种随机性的统计规律的方法有两种即__离散型分布___和___连续型分布____。P70 27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中描述车辆到达数统计规律的离散分布有 泊松分布 、 二项分布 、 拟合优度检验 三类,描述车头时距分布规律的连续型分布有 负指数分布 、 移位负指数分布 。P71-75 28排队系统的组成部分是 输入过程 、 排队规则 、 服务方式 。单通道服务系统保持稳定状态的条件是 平均达到率大于平均服务率 。P75-7630在M/M/1系统中,要保持系统稳定的条件是_平均达到率大于平均服务率 ______。P7631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有 制约性 、 延迟性 、 传递性 三种特性。P79-8032流体力学模拟理论是运用 流体动力学 的基本原理,模拟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建立车流的 连续性方程 ,并把车流密度的变化比拟成水波的起伏而抽象为 车流波 。P8133车流波由低密度状态向高密度状态转变的界面移动,称其为 集结波 。P82(车流波由高密度状态向低密度状态转变的分界——疏散波)34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道路条件 、 交通条件 、 管制条件 、 气候条件 、 温度条件 、 地
第 5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