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兴趣的技术---网络技术
在七八十年代计算机对于人们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东西,只有那些搞科学的人才知道计算机,更别说是网络技术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在如今这个技术满天飞的社会中,网络技术已经逐渐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它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买东西时可以不用出门,只要通过网上购物付款就可以了;而人们也可以在家中工作,如果需要相关的资料,只要上网就可以了;在远方工作的人想念父母却不能回家时可以与父母进行视频聊天。那么如此方便的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中国的网络发展史
我国的INTERNET的发展以1987年通过中国学术网CANET向世界发出第一封E-mail为标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四大主流网络体系,即:中科院的科学技术网CSTNET;国家教育部的教
育和科研网CERNET;原邮电部的CHINANET和原电子部的金桥网CHINAGBN。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 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现状
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广义上,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上,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如今网络技术成了一种教与学的工具,他有自身的优点:利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自主学习;利用网络技术,创设情境,优化知识形成的过程;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不局限于课本。在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1.学生网络学习习惯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候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表现在电脑游戏、
网络图片、聊天等非学习内容对学生诱惑会转移学生注意力,例如:在中小学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生往往把信息技术课当做休闲娱乐课,偏爱上网、聊天、游戏,没有感到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对当前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他们没有学习的需求导致学习兴趣很低。对学生认识的转变、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一方面加强引导和合理制止(采用轻松而有趣的上课方式让学生有一定的娱乐休息时间),课间可以和学生聊一些与网络技术有关的最新的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另外,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学习有关的网站。信息技术课是终身学习开阔视野的工具,要坚持学习以便维持信息技术学习的历程。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
网络教学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是现代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很有限,(有的地方还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真正让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比较难。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的经历不可能相同,自学的能力有大有小,所有的这些因素影响了在网络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决定了其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所以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些因素,比如可以通过各种通讯交流工具如QQ了解自己的学生的需要和内心;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小组交流,寻求帮助;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等。也就是说只要学生掌握了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方法,就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学校的关注问题
这里所说的学校主要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在这些地区的学校中虽然国家给配置了计算机,但在小学计算机几乎是摆设,小学生只知道有计算机教室确没见过计算机,学校认为孩子们太小没有能力使用计算机,害怕他们把计算机弄坏;在初中和高中由于学生的课业过重,孩子们并没有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资源学习而是进行娱乐。这些问题都要学校所有老师共同努力解决。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解决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关键。 网络技术的未来趋势
应用服务的导向在网络发展的趋势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如现在的手机,越来越多地趋近智能化,3G这个话题已经成了通讯业最热门的了。手机不当是打电话、上网,在其他领域里更是大显神通。如销售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帮助客户进行查询或直接下定单,销售人员在外工作也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实现所有的工作模式,而非要带一
个笨重的计算机了。 总之,随着80年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被引入了市场,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并显示出实用价值。它使得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更大的需求促使新的进步不断出现。人工智能已经并且将继续不可避免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今后网络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网络的进一步融合。所以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