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物理试卷(有答案)(word版)(5)

2025-09-30

U=I(R1+R3)=0.2A×(20Ω+10Ω)=6V;

(2)闭合S1、S2、S3,电阻R1、R2并联,电流表A1测量的是干路中的总电流,A2测量R2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则通过R1的电流:I1=

=

=0.3A, =

=0.2A,

A2的示数(通过R2的电流):I2=

所以干路中电流表A1的示数:I=I+I2=0.3A+0.2A=0.5A, 电流表A1、A2示数之比为

=

=;

通电lminR1产生的热量:Q1=I12R1t=(0.3A)2×20Ω×60s=108J。 故答案为:20;6;5:2;108。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电路连接方式和电流表测量的对象的判断。

19.(2018?南京)图甲为热敏电阻的R﹣t图象,图乙为用此热敏电阻R和电磁继电器组成的一个简单恒温箱温控电路(U为恒压电源),继电器线圈的电阻为150Ω,图中的”电源”是恒温箱加热器的电源,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工作,实现温控。 (1)恒温箱内的加热器应接在 A、B (选填“A、B“或“C、D”)端

(2)要实现对50℃﹣100℃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该装置恒压电源U至少为 4.8 V.若恒压电源U为6V,则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至少为 100 Ω。

【分析】(1)当温度低的时候,电路与AB相连,此时加热器要工作,所以加热器的电路要与AB相连; (2)分析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明确应采用的电源电压; 要使恒温箱内的温度保持 100℃,当温度达到100℃时,电路就要断开,即电路要达到20mA.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即可求得电阻的大小。

【解答】解:(1)当温度较低的时候,热敏电阻的电阻较大,电路中的电流较小,此时继电器的衔铁与AB部分连接,此时是需要加热的,恒温箱内的加热器要工作,所以该把恒温箱内的加热器接在A、B 端。 (2)由图甲可知:5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90Ω,要实现对50℃﹣100℃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流要到达20mA=0.02A, 则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

需要的最小电源电压U=IR=0.02A×(150Ω+90Ω)=4.8V;

21

由图甲可知:温度达到100℃,热敏电阻R=50Ω, 若恒压电源U为6V,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

即:0.02A=解得:R′=100Ω。

故答案为:(1)A、B;(2)4.8;100。

【点评】在解答本题的时候要分析清楚,控制电路和加热电路是两个不同的电路,只有当温度较低,需要加热的时候,加热电路才会工作,而控制电路是一直通电的。

三.作图题

20.(2018?南京)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经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次反射,完成光路图。 【解答】解:

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法线用要用虚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的作图,由于反射光线一定与入射光线平行,所以交通工具的后尾灯反射的光线一定沿原入射光线的方向返回,起到警示的作用。

21.(2018?南京)如图所示,小明沿滑道下滑,画出滑道对小明作用力的示意图。(作图时用方框代替小明)

【分析】首先对所要表示的力进行分析,再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解答】解:小明沿滑道下滑,则滑道对小明有垂直于滑道向上的支持力F和摩擦力f,因小明沿滑道下滑,故小明受到平行于滑道向上的摩擦力,如图所示:

22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最主要是明确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注意力的方向是:向斜向上且与滑道垂直。箭头旁必须标注弹力的大小

22.(2018?南京)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正上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图中标出电源正极和小磁针N极。

【分析】已知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出小磁针的磁极,再由右手螺旋定则来得出电流方向,进而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由图知,螺线管的磁极为:左N、右S,则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磁极为:左S、右N,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从右端流入、左端流出,电源右侧为正极、左侧为负极,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右手螺旋定则的掌握情况。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四.实验探究题

23.(2018?南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下表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 。 (a)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沸腾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3)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查阅资料,同一燃气灶不同火力加热的耗气量还有如下信息:

火力大小 水的质量m/kg 水的初温t0/℃ 水的末温t/℃ 大火 中火

消耗的燃气V/m3 4.0 4.0 26.0 26.0 50.0 50.0 23

0.0453 0.0278 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填字母) A.先中火后大火 B.先大火后中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

【分析】(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

(2)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中火节约燃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探究水的沸腾温度变化规律时,需要时间,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时间/min;

(2)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需要吸热,才能保持沸腾,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3)分析资料可知,低温时加热使水达到相同的温度,质量是4kg的水,初温是26℃加热到50℃时,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453m3,大火消耗的燃气是0.0278m3,水在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所以用中火节约燃气,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A。 故答案为:(1)时间/min;(2)98;需要;(3)A。

【点评】“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是热现象中重要实验之一,实验涉及内容很多,该题主要考查了分析处理数据,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4.(2018?南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等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 不能 承接到像。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分析】(1)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4

(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3)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1)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20cm,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则焦距f=10cm;

(2)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即光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10cm﹣20cm之间,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说明像距变小,即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故放置的是凸透镜;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1)等大;(2)右;(3)不能;不能;(4)远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必须牢固掌握。并且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5.(2018?南京)有四个颜色相同的实心球,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材料不同。为找出这个球,测得如下数据。

球的标号 体积/cm3 质量/g (a) A 5 10 B 8 20 C 12 24 D 18 36 /(g/cm3) 。

(1)通过计算处理数据可以完成任务,则表格中(a)处的内容为

(2)除计算外,还可以通过 画图象 方法,更加形象直观的处理数据,找出这个球。 (3)分析可知,标号为 B 的球与其它三个球材料不同。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鉴别物质; (2)画图象的方法更形象直观的处理数据,便于找出这个球; (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可得。

【解答】解:(1)四个颜色相同的实心球,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材料不同。为找出这个球需要测量密度,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故a应为

/(g/cm3);

(2)除计算外,还可以通过画图象的方法更形象直观的处理数据,便于找出这个球; (3)由表格,根据ρ=可得,

=2g/cm3;ρB=

=2.5g/cm3;ρC=

=2g/cm3;ρD=

=2g/cm3;

ρA=====

25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物理试卷(有答案)(word版)(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阿司匹林文献综述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