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火 4.0 26.0 50.0 0.0278 综合分析可知:从节能的角度,用燃气灶烧开水的策略为 (填字母) A.先中火后大火 B.先大火后中火 C.一直用大火 D.一直用中火
24.(2018?南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 承接到像。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25.(2018?南京)有四个颜色相同的实心球,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材料不同。为找出这个球,测得如下数据。
球的标号 体积/cm3 质量/g (a) A 5 10 B 8 20 C 12 24 D 18 36 (1)通过计算处理数据可以完成任务,则表格中(a)处的内容为 。 (2)除计算外,还可以通过 方法,更加形象直观的处理数据,找出这个球。 (3)分析可知,标号为 的球与其它三个球材料不同。
26.(2018?南京)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中,水平桌面上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水平木板和毛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每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操作是为了测量 。
(2)比较 两次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6
(3)鞋底做的凹凸不平,应用了比较 两次实验所得的结论。
(4)从本实验的器材中选择 ,并添加斜面和小车还可以做“探究速度对动能大小的影响”实验。
27.(2018?南京)用硬币做以下物理小实验 (1)甲图中,硬币的直径为 cm。
(2)图乙中,用力吹气能将硬币吹入盘中。吹气时,硬币上方空气流速大,气体压强 。
(3)图丙中,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保持人眼、碗和硬币的位置不变,要使眼睛再次看到“硬币”,以下方案: ①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 ②在碗上方适当位置放一光屏; ③用手电筒照亮硬币;
④在碗上方适当位置放一平面镜; 其中可行的有 。
28.(2018?南京)两只铭牌模糊的小灯泡L1、L2,仅能看清分别标有“0.3A”和“0.5A”字样。 (1)图甲是小明测量小灯泡L1额定功率时连接的实物图; ①图中有一根线连接错误,请在这积线上打“×”,并在图中改正; 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 (远填“A”或“B”)端;
③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1A,移动滑片P,通过观察 表的示数来判断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 W。
(2)小华利用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了小灯泡L2的额定功率,请在虚线框内补上小灯泡、电压表和定值电阻R(阻值已知)这三个元件的符号,使电路完整,实验操作方便。
7
五.计算题
29.(2018?南京)2018年2月,一辆无人驾驶迷你巴士在南京试运行,如图所示它是一辆“微型公交”,体现了“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科学发展理念。
(1)巴士行驶过程中,以巴士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的
(2)为了安全,巴士设计的最大速度是20km/h。若它匀速行驶6km,耗时20min,则巴士行驶的速度多大? (3)满载的巴士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总质量为3000kg,若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600cm2,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g取10N/kg)
30.(2018?南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能反映水平风力大小的装置,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6V,R0为定值电阻,L为额定电压是2.5V的小灯泡,其I﹣U关系的部分数据如图乙所示,AB为长14cm、阻值60Ω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电阻丝的阻值与长度成正比),OP为质量、电阻均不计的金属细杆,下端连接一个重2N的圆球P.闭合开关S,无风时,OP下垂并与A端接触,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有风时,OP绕悬挂点O转动,风对球的作用力F方向始终水平向右,已知OA为10cm,OP始终与AB接触良好且无摩擦;求:
(1)电流表示数为0.2A时,灯泡的电阻为 Ω; (2)无风时R0消耗的电功率。
(3)为保护电路,允许风对球施加的最大作用力。
8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8?南京)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于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事例中利用物质透光性的是( )
【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熔点等等。 【解答】解:
A.拉力器上的弹簧是利用了弹簧的弹性,故A不符合题意; B、连接在电路中的碳棒,利用了碳棒的导电性,故B不符合题意; C、能吸引铁钉的磁体,利用了磁铁的磁性,故C不符合题意;
D、玻璃具有良好的透光性,用玻璃做房间的窗户,可以保证室内明亮,光照充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不同的属性在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
2.(2018?南京)下列措随不符合安全用电规范的是( ) A.用湿布擦抹正在工作的台灯 B.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 C.用电器的开关装在火线上
D.使用测电笔时,手接触笔尾的金属电极
【分析】(1)湿物体是导体,接触带电体容易发生触电;
(2)大功率或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以防用电器外壳带电,会危及人身安全; (3)开关应该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
(4)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有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这样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解答】解:
A、水是电的导体,用湿布擦抹正在工作的台灯时,可能会因湿抹布导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与大地相连,若金属外壳带电,电流会通过地线导入大地,故B符合安全用电原
9
则;
C、用电器的开关应装在火线上,这样在断开开关时,能“切断”火线,灯泡才不会带电,故C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触及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但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这样才能正确辨别火线和零线,故D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常识,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3.(2018?南京)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问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区分的。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筑工地夜问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减弱噪声的途径可做出正确选择。
4.(2018?南京)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一液化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一凝固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一汽化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一升华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凝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