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英国已经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的曙光,代表是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15世纪末,英国新的一批人文主义学者登上文坛,代表是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16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文主义出现空前的繁荣,大量剧场建立,剧作家众多,代表是斯宾赛《仙后》。
△“大学才子派”塑造的一系列追求权力、追求财富、追求知识的“巨人”形象。 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即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 △莎士比亚出现的前提
大学才子派,是英国文艺晚期出现的流派,成员是大学教员,他们知识丰富、富有热情、思想先进,他们创造一系列追求,财富、知识。代表作是斯宾塞的《仙后》。
二、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的生平和创作
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一个比较富裕的市民之家,父亲是从事皮革手套制作和销售的商人;
家道中落;
14岁时辍学,据说成为了一个屠户;
18岁与安娜结婚,因偷猎被追赶不得不出走伦敦;他到达伦敦时,正值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英国进入鼎盛期;
在伦敦,他当过看马人,剧场清洁夫,舞台提词人以及舞台上的临时演员等等,这些经历,增加了莎士比亚对社会与人生的整体认知。
1590年,《亨利六世》三部曲他带来了声誉 ;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0首十四行诗 共分三个阶段:
△A、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诗歌创作时期;
国家强盛,民族意识高涨;
10部以英国历史上的君主为主人公的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等等;10部喜剧,包括《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等等。
△此时的作品充满了对于现实人间的希望。 一般了解B、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和悲喜剧创作时期; 伊丽莎白统治的后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这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高峰时期 10部悲剧,3部悲喜剧。
一般了解C、第三个时期(1608-1612),传奇剧创作时期;
退居田园、书斋,以传奇剧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退隐之意。 在这时的创作呈现出高远妙逸的创作风格。 4部传奇剧,包括《暴风雨》、《辛白林》等等。
人的内心世界是莎士比亚的专长,他无时无刻不从中早就意外情节,他从意识中掏出全部不可思议的东西。在此种心理探索中,难以有诗人超越他。他指明了人类灵魂中最奇特的一些特点。
第八节 《哈姆雷特》
一、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Hamlet) 、《奥赛罗》(Othello)《麦克白》(Macbeth)、《李尔王》(King Lear) 二、《哈姆雷特》
△ 全名《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1、故事情节:
鬼魂出现——哈姆雷特装疯——克劳狄斯的试探——反试探、戏中戏——被国王流放到国外并安排谋杀——奥菲利娅发疯并淹死——哈姆雷特逃脱监控——雷欧提斯归来复仇——决斗,同归于尽 △2、作品主题
(1)对于个体私欲膨胀的抨击 第一、克劳狄斯:权欲的膨胀; 第二、乔特鲁特:情欲的膨胀;
第三、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贪欲的膨胀 ——欲望就其本身而言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一个人的欲望意味着对他人欲望的否定,因此,欲望是必然的却是有罪的。
——从古希腊以来,莎士比亚第一次对于人的欲望给予反思。 第四、然而,罪孽最重的还是王子……
…… 被复仇的欲望所控制,变成了复仇的狂人;
复仇的欲望使他毁了自己的情人、羞辱自己的母亲、不惜自己的生命,最后整个毁掉了自己。
(2)展现了人的形象的完整性 (2) 展现人的形象的完整性 权欲、情欲、贪欲、复仇…… ……如此种种,皆是人之“局限”所在;
……在人之“局限”的意义上应对人类抱同情、怜悯之心; ……由“怜悯”而生“慈悲”;
……在“慈悲”中达致生命的真正领悟。 3、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A、人类自信的象征(快乐王子)
B、人性复杂的象征(延宕王子) C、人性完整的象征 4、艺术特点:
A、善于通过内心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深沉内心; B、善于运用内心独白;
C、在创作方法上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重性。 △三、其他三大悲剧 (掌握故事情节) 1、《麦克白》
A 、故事情节:
B 、贪欲-预言(幻象)-毁灭 2、《奥塞罗》
A 、故事情节
B 、嫉妒-谗言(幻象)-毁灭 3、《李尔王》
A、故事情节(女巫)
B、虚荣-奉承(幻象) -毁灭
( 预言像面镜子,你想的什么照的就是什么,悲剧的根源在内心深处。)
第九节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一、文化历史背景:绝对君主专制的建立
文艺复兴晚期,人性解放走向极端,整个社会陷入混乱 走向何处?
走向绝对的个体自由 or 走向绝对的专制
——人心思定,甘作臣仆。
——17世纪是一个君主专权的时代,帝王的时代。 二、英、法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1、英国:伊丽莎白一世( 1558-1603 )
2、法国: 路易十四(太阳王, Roi Soleil,1638-1715 )
“严惩那些以藐视国家法令为荣的人,这就是对于公众做好事。” “朕即国家” 。
宫廷政治:壮阔的宫廷生活造就了注重文明礼仪的宫廷风度。荣誉、高雅成为当时宫廷风度的标准。一切以有节制的“理性”为号召,最后在此高度“文明”专制的社会氛围中,所有人团聚在了路易十四的周围。 三、科学的发展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1543)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1610) 哈维:人体血液运行(1628)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87) 列文虎克:细胞学说(1684)
——科学使人们看得更远,也使人们变成了怀疑主义者 ——科学不仅证明了神的虚妄,也使人变得毫无高贵可言 ——19世纪,科学又使人们变成了“暴徒”。 △四、十七世纪“理性”(ration)的内涵
1、理性是人树立根据,并照之行动的能力; 2、十七世纪“理性”的根据:现实实用; 3、“人情练达皆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
总结:天才的文艺复兴过去了,一个君主专制下的“庸人”时代到来!
△古典主义文学
高度的君主专制必然影响此时的文学创作。 文学的主题是赞颂“国王的光荣”;形式上遵循学院所制定的古典主义信条。欧洲文学从此进入古典主义(Le lassicisme)时期。 △ 与文艺复兴文学相比。
十七世纪有三种文学思潮: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以及清教徒文学。 △ 1、古典主义文学在思想上的特征:(简答或论述)
第一、受到王权直接干预; 第二、宣扬理性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抨击封建贵族、教士以及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 △ 形式上的特征:
第一、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吸收艺术题材和形式; 第二、有严格的艺术规律之要求: “三一律”(three unities ),同一时间(一天)、同一地点、围绕单一情节。
第三、语言准确、华丽、典雅;
第四、人物塑造上的类型化。
△ 2、以高乃依(Corneille Pierre,1606~1684) 《熙德》(“大将军”)为例 (熙德,名词解释) △ A、故事情节 (简答题)
唐·狄哀克 ? 唐·高迈斯 罗狄克 ? 施曼拉
报仇、战争、熙德、真情流露 B、主题
△ 责任、义务永远高于个人情感。
第一、责任、义务与爱情构成了主要的矛盾。
这种矛盾也是文艺复兴与十七时期古典主义两个时代之间的矛盾。全剧的
精彩之处在于写出了理性与情感的对抗。
与《哈姆雷特》中的复仇欲望构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国王的威严是最高的标准。 第三、违背了古典主义的正统原则。 沙坡兰的批评。 C、语言准确、华丽。
3、拉辛(Racine,Jean;1639~1699 )《安德洛玛克》 △ A、故事情节:
希腊国王庇吕斯(阿基琉斯之子) 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 赫克托尔之妻安德洛玛克
庇吕斯未婚妻爱尔米奥娜 爱尔米奥娜的爱慕者奥雷斯
最后,安德洛玛克获得了庇吕斯的权位,成为国王,决意为自己的的丈夫复仇。
庇吕斯 爱尔米奥娜
奥雷斯 安德洛玛克
B、对于欲望的批判 贪欲 情欲 嫉妒 C、标准的三一律 4、巴洛克(Baroque)文学 5、清教徒文学
△清教徒文学主要产生于17世纪的英国,是英国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以及封建天主教阶层的斗争的产物。 约翰·班扬(1628-1688)《天路历程》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 )《失乐园》: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战斗精神 《失乐园》(1667) 《复乐园》(1671)《斗士参孙》(1671)
第十节 莫里哀《伪君子》
一、莫里哀(Moliere,1622~1673)的生平与创作 王室陈列商的儿子;
1643-1645年组织“光耀剧团”演出;
1645-1658年民间演出,对民间的了解,积累丰富演出经验。
1658年,莫里哀在卢浮宫为路易十四演出,得到路易十四的赏识,从此演出事业达到了顶峰。
△ 1673年,演出《没病找病》中咳血而死。
(记名字)
《丈夫学堂》:反对封建礼教、维护人的天性; 《太太学堂》:对于封建夫权思想的抨击; 《唐·璜》:对当时满口仁义道德,实则行使特权贵族抨击; 《恨世者》:一个恨世的人,却爱上了一个风骚的寡妇; 《吝啬鬼》:阿巴贡,对于早期资产阶级的抨击; 《乔治·唐丹》:讽刺了一个向封建贵族妥协的资产阶级。
附录:四大吝啬鬼
1、夏洛克,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 2、阿巴贡,莫里哀喜剧《吝啬鬼》;
3、葛朗台,巴尔扎克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 4、泼留希金 ,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
△三、 莫里哀《伪君子》
(一)故事情节以及人物 (论述故事情节) 五幕喜剧
第一幕:一对糊涂虫 一个伪君子 第二幕:嫁女伪君子 女仆出主意;
第三幕:觊觎主母 反咬一口 获得财产; 第四幕:贵族知真相 恶狗反咬人;
第五幕:峰回路转皇帝驾临 柳暗花明小人遭殃
△达尔杜弗、柏奈尔老太太、奥尔恭、欧米尔、大密斯 玛丽亚娜、桃丽娜、克雷央特 △(二)作品主题 (简答题)
1、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腐朽贪婪
达尔杜弗 :享乐 、贪婪 、伪善 、狡诈、凶狠 2、批判封建贵族的昏庸无知 奥尔恭 、柏奈尔老太太
3、赞扬下层劳动人民的机智勇敢 桃丽娜:明白是非、机智勇敢
(三)作品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