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绪论 1.1 设计项目目的、背景、意义 1.1.1 项目目的
经过这次毕业设计,使学生熟悉并切能够掌握排水工程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以及步骤,能根据所给的原始设计资料正确的选择设计方案,掌握一以往的污水厂设计的基本流程及各构筑物的设计方法,熟悉设计计算书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并能够独立学会绘制工程图纸,且合乎规范。
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关参考工具书,资料充分发挥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积极创新,所选择的工艺流程应体现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在保证出水水质符合排水规定的条件下,节省投资,安全、可靠、管理方便。
为了改善桐梓市当地的污水处理状况以及远期的规划拟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并将当地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行适当的处理使污水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的一级生化方法处理后,达到设定的某些标准排入水体、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并结合当地的生活水平、土地资源以及材料设备的供应维修情况选择一套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 1.1.2 项目背景
(1) 工程概况
桐梓县,贵州省遵义市辖县。位于贵州省北部,与重庆市接壤,素称“黔北门户”、“川黔锁钥”。是“中国方竹笋之乡”。地理坐标北纬27°57′-28°54′,东经106°26′-107°17′,南北最长处81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国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桐梓县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衔接地带,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冰川作用显著,溶蚀、侵蚀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全县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形状,羊磴河、松坎河、桐梓河将全县切割为三个各具特征的地貌单元。县境内兼有山原、中山、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多种地貌形态,且岩溶广布,石峰林立,暗河、溶洞比较发育。
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峰为狮溪镇柏枝山南牛角寨海拔2227米,最低点为坡渡镇渝黔界河面,海拔310米,相对高差达1917米。
桐梓县山脉均系大娄山山脉的支脉,大娄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蒙山山脉系娄山山脉的支脉,主脉由娄山山脉中部西行横亘于县境中部后再向南、北向延展,南至十二茅坡,北达尧龙山。主脉凉风垭呈东南向,是县境南北分异的分水岭,其南为浅切割的中山、坝子,其北为深切割的中山峡谷。
(2) 自然资料 1) 气象
桐梓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不甚分明,水热同季,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无霜期长,春暖风和,时有倒春寒,初夏多雨,盛夏多旱,热而不酷,秋温陡降有绵雨、\秋风\,冬无严寒,多云寡照,偶有凝冻,垂直地域分布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 桐梓多年平均阴天数245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091.6小时。1978年中央气象局整理的全国气候之最中列出桐梓年平均总云量8.4,年平均低云量7.2,冬季低云量8.5,均名列全国第一。桐梓年均温14.6℃,最冷月-5℃,最热月24.5℃。极端最高气温有37℃,极端最低气温-7℃。由于海拔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显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桐梓属全省少雨区,年平均降雨量1038.8毫米。夏季降水量最多,冬季降水是最少,呈冬干夏湿现象。常年水位5米,最高水位8米。
2) 水文
桐梓县内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分属长江上游干流区赤水河、綦江河和乌江水系,计有大于2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57条,总长度831.48公里,河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河流等级为:干流7条,一级支流32条,二级支流18条。主要河流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集雨面积2919.45平方公里。
3) 地形地貌
桐梓县位于黔北山地与四川盆地的衔接地带,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冰川作用显著,溶蚀、侵蚀并存,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属黔北中山峡谷区。全县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形状,羊磴河、松坎河、桐梓河将全县切割为三个各具特征的地貌单元。县境内兼有山原、中山、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多种地貌形态,且岩溶广布,石峰林立,暗河、溶洞比较发育
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峰为狮溪镇柏枝山南牛角寨海拔2227米,最低点为坡渡镇渝黔界河面,海拔310米,相对高差达1917米。桐梓县山脉均系大娄山山脉的支脉,大娄山山脉呈东北-西南向。蒙山山脉系娄山山脉的支脉,主脉由娄山山脉中部西行横亘于县境中部后再向南、北向延展,南至十二茅坡,北达尧龙山。主脉凉风垭呈东南向,是县境南北分异的分水岭,其南为浅切割的中山、坝子,其北为深切割的中山峡谷。
(3) 城市规模
根据桐梓县总体规划要求,桐梓县污水处理厂服务人口近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28万人,远期:2030年为38万人。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指标为280L/cap?d。
工业污水量近期为3.0×104m3/d,远期为4.0×104m3/d,其中包括工业企业内部生活淋浴污水。
(4) 市政给排水条件
桐梓县各片区现状均为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污水水质如下:
表1.1-1 进水水质
项目 数值 COD 490mg/L BOD5 250 mg/L SS 270 mg/L NH3-N 28 mg/L TP 4.2mg/L 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河中。 1.1.3 项目意义 随着现在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以往的处理工艺已经不达标。并且现在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递增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出量日益增多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周围河流致使城市周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但直接污染了市区的地下饮用水而且对河流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危害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同时水生态系统体现了人与水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而城市污水治理已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设计要求和内容 1.2.1 设计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排水工程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及步骤,能根据原始设计资料正确选择设计方案,掌握污水厂设计的基本流程及各构筑物的设计方法,熟悉设计计算和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并绘制工程图纸,且合乎规范。
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有关参考工具书接资料充分发挥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积极创新,所选工艺流程应体现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在保证出水水质条件下,尽量节省投资,安全可靠,管理方便。
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格式负荷学校和土木建筑学院毕业设计细则中的相关规定。
1.2.2 设计内容
(1) 设计方案
要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设计方案的比较,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2) 设计计算
1) 确定污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及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类型和数量。 2)进行处理构筑物及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3)进行污水厂各构筑物、建筑物以及各种管渠等总体布置。 (3) 设计图纸
设计图纸一套(折合1#图12张以上,手绘图不少于1张。):包括泵站、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图、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图、、单项处理构筑物施工图、大样图、污水处理厂内部给排水(含雨水)管线布置图等。
(4) 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至少四万字(约合80页)以上。 1.3 设计的依据和原则 1.3.1 设计的依据
依据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设计手册的等: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2、《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城镇排水》第二版.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7、《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JJ3025-93).
8、《给水排水工程实用设计手册》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新型城市污水处理构筑物图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11) 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1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0-1999) 14、《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 15、《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TJ36-2010) 1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JT7162-2001)
17、《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1.3.2 设计的原则
设计主要是保证受纳水体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的水环境;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时要加快建设桐梓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
快速发展。设计中,要参照几个不同的原则,确保选取高效、合理、经济的工艺流程和处理方案。
(1) 在桐梓市环境保护局及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依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相关规定,选择并设定了污水排放标准,确定排放标准在国家一级B标准这一范畴。根据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选取处理方案对桐梓市污水进行一级和二级生化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2) 处理方案的选择时,尽量选取运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高效的工艺流程,尽可能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管理以及设备购买费用,其次最大可能性的优化使用占地面积,降低用电的电能能耗。 (3) 在设计的中尽量考虑到国内外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致力于在经过采用节能、高效、简便易行的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污水和污泥的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处理技术含量和效果。适应国家规定的不断上升的污水排放标准。 (4) 在运行处理工艺的过程中,污水处置和处理这些过程中要考虑到产生的栅渣和污泥的妥善处理,尽可能做到资源的回收利用,以充分利用资源。为了规避处理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要保障生产以及运输过程的整齐和清洁。
(5) 做到生产管理和控制的信息化水平、自动化,做到技术便于管理、可靠、出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受纳水体标准,使处理流程中经济合理。 (6) 既要做到污泥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合理经济,又要做到水厂的环境绿化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根据上面所说的,在进行处理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污水以及污泥的处理效果,以达到各项处理达到并且符合标准:其次是尽量节省水厂、管网和基建的投资、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使各个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构筑物安全高效的运行,避免处理过程出现的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达到设备和当地的土地资源以及其他的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以保护环境为最大的目的和目标,保护市民的饮用水体不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