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嘉尔曼和斯佳丽的人物形象异同

2025-11-21

略论嘉尔曼和斯佳丽的人物形象异同

嘉尔曼和斯佳丽是外国文学史上的两位性格形象鲜明的人物。斯佳丽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作为一个倍受争议的焦点人物,斯佳丽历来是广大读者和评论家争论评议的对象,且褒贬不一,爱憎各异,众说纷纭。斯佳丽张扬个性,挑战传统观念,表现了其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也体现了她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珍惜,体现了在经济社会中人的价值和美国独立自由精神的真正内涵,展现了女性的勇气和魄力。而嘉尔曼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之所以能在一个半世纪中经久不衰,就是在于她反映出了人性的内在需求,以及她所代表的精神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人性、精神给人们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对待传统道德、法律

(一) 斯佳丽冲破道德束缚

生活在塔拉庄园的斯佳丽是个受父母宠爱的千金小姐。刚与读者见面时,她是一个未完成学业的十六岁的女孩子,不知人间甘苦、充满青春活力和激情,热衷于天天穿着漂亮衣服穿梭于上流社会的各种舞会,精心打扮装媚作娇以勾引男孩子,一门心思地过着上等人的生活.斯佳丽虽然出身于南方贵族家庭,但在她身上却看不到一点儿当时南方人心中的“淑女”的影子。相反,她常常违背母亲的教导和男孩一起爬树、骑马、掷石子;她不肯做像小雀儿一样只吃一点点东西的淑女,坚决拒绝在参加宴会前塞饱肚子。骨子里的自我意识,再加上父母的宠爱娇纵,使得她养成了任性倔强、高傲自负,贪图虚荣的个性。斯佳丽的身上有很强的叛逆性,蔑视传统,与上流社会的道德规范格格不入。当听说阿希礼和玫兰妮订婚时,她就在十二橡树的大野宴上,大胆的向阿希礼坦白自己的真情,甚至提出要与阿希礼私奔。她的这种真情的流露是为旧时风俗礼教所绝不能容忍的。而在被拒绝后,她“从椅子上刷的站了起来,用尽了全身之力,向阿希礼脸上狠狠打了一耳光。”然后“抓起书桌上那个花瓶,狠狠地向火炉扔了过去。”这种丧失理智的举动,是出于她对阿希礼疯狂的爱,也是斯佳丽内心激情的喷发。在这里,一个蛮横、刁泼、背离南方妇道观、对爱情执着的失意而又叛逆的少女形象已跃然纸上。尔后,斯佳丽为了报

复阿希礼,竟然赌气答应跟自己一点也不爱的查尔斯-----媚兰的哥哥结婚,而且说越快越好。之后,在查理死后服丧期间早早脱去丧服,公开抛头露面;义卖会上以寡居身份在众目睽睽之下同瑞德跳舞; 毫无顾忌地做着这些别人认为大逆不道、有悖风俗之事。她那叛逆精神,挑战传统观念的性格在这些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嘉尔曼无视法律道德

嘉尔曼追求妇女个性解放、理想生活,无视传统礼教道德。嘉尔曼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邪恶的人物,她的职业就是犯罪。她为走私集团刺探消息,充当耳目,以巫术和美色行骗是她惯用的手段。她活跃于城镇、海港、山野、大道,与各色人打交道,神通广大,男土匪们称她为“救星”。她经常使用的武器就是她的色相,在这方面,她与娟妓没有多少区别,甚至比婚妓更为可怕,因为她的卖身是一个可怕的陷井,不仅要夺去对方的钱财,甚至还有对方的性命。她邪恶的生涯带来了她邪恶的特点轻狂、放荡、狡诈、残忍,即使是对她如醉如痴的唐?若瑟也称她为“妖精”。但是,嘉尔曼又不是一个单纯邪恶的形象。她的复杂性在于,尽管她有“恶”的特点,但却被表现为一朵“恶之花”一一梅里美赋予这一人物许多闪闪发光的东西,使她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

她站在社会的对立面,声称自己“不属于这些恶棍的专卖烂桔子的商人国家”,俨然是文明社会的一个“化外之民”。她对社会的道德规范表示出最大的轻蔑,以触犯它为乐事,对那些不敢越出道德樊篱的庸人加以嘲笑,揶揄唐?若瑟为“金丝鸟”。我们很难用道德与否来评判嘉尔曼,因为她不但反抗有形的监狱、法律,而且反抗无形的道德,确切地说,嘉尔曼根本就没有文明社会的道德观念,不知道德为何物,只忠于自由,自由是最高的道德,在她看来,人类社会中公认的正人君子反倒是最不道德的,她拒绝道德评价。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生活在人间,是社会大集体中的一员,都必须遵守某些基本准则,必须注意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切行为正是为了让别人接受自己,理解自己,因此,我们活在宇宙间,无不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可是,嘉尔曼是独立的、自在的,她从不拜倒在世人的脚下,不需要他人接受自己,她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中,还得经受他人的评价,正是因此,嘉尔曼是真正自由的,她是自己的绝对的主人,灵魂深处没有一丝一毫的奴性。嘉尔曼彻底否定了传统道德,她永远不会成为这个社会上的良民。嘉尔曼追求的是绝对的自由,在她看来,人间的有

形的国家机器,无形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爱情婚姻家庭都是对自我的束缚,她不能忍受不公正的法律,也不能忍受公正的法律;她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也反抗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她照样感到窒息;她不能生活在没有爱情的家庭,同样不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她的魅力就在于这种洒脱不羁的个性、任何人包括读者、评论家都不能使她屈服,她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这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是独一无二的。

二、经济独立和爱情自由主动选择

(一) 斯佳丽主动选择

1.南北战争横扫了斯佳丽的世界,将她扫出生活的安乐窝。而塔拉———那昔日的天堂,如今只是一片无尽的荒凉。黑人都走了,田亩荒废了,仓库烧光了,母亲埃伦死于伤寒,父亲杰拉尔德不堪打击而变成了痴呆老头,两个妹妹也在疾病中挣扎。现在再也没有安稳的海港可容她停泊,所有这一切都让斯佳丽痛不欲生,她作为奴隶主家的长女,只能靠自己重整塔拉庄园。她回忆起祖辈们赤手空拳创业的事迹,想起父亲告诉她的“只有塔拉庄园的泥土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并发誓“任何人都休想从她手里夺走塔拉庄园”。于是作为一家之主的她,无可推卸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孤独和身心的疲惫虽时时袭击着她,她却从未有过退却的念头,面对重重困难和障碍,她靠自己坚强的毅力解决生平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切问题,表现出顽强的拼搏精神和非凡的生活能力。她认识到,在人生起落之中,要生存下去,而且还要生存得好,坚强和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斯佳丽的行为方式既源于她内心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性格,也取决于她相对独立的观念。斯佳丽没有因环境的恶劣而消沉、沦落,她坚定地认为:“她决不能也决不愿去投奔杰拉尔德和埃伦的家族。她家的人是不接受施舍的,她的家人凡事都要靠自己。她的担子她得自己挑。,她正视现实,努力适应新的世界并奋力拼搏,为自己在其中求得一块立足之地。她这种努力去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非常可贵、独立的人格。

2.她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她对生活清醒的认识和对现实理智的态度。 在那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旧的社会秩序已被打破,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斯佳丽清楚地看到,昔日的辉煌已随着南方的失败而失去,面对这完全陌生的而又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斯佳丽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理智地面对这个新兴的功利主义世界,才能保全她自己、她的家人和她的塔拉。在这种观念支配下, 金钱对她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能赚取更多的钱,她毫不顾忌那种

以为女人应该是无知、不能有自己意见的上流社会的传统观念, 自作主张买下锯木厂并抛头露面亲自经营。她“不但给北佬作着买卖,并且跟他们混得十分亲密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利益,她不顾众人的非议,冲破重重障碍雇犯人到工厂来做工,她自己坦然地走着这条路,而并非仅仅由于生活所需的不得已而为之,她的这一系列行为意味着她开始背叛原来的阶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向着自己阶级的对立面迈进。她以非凡的勇气面对来自保守势力的种种侮辱、胁迫和打击,以她的机敏和果断,以一个接一个骇世惊俗的行动,不断地去顺应时代和社会。

3.对爱执著, 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男权社会中, 传统婚姻中的定位是男人扮演主动的角色, 而女人则扮演被动的角色。然而, 斯佳丽是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婚姻, 这实际上是对男权社会压迫的一种抵抗。斯佳丽的一生都在主动地追求爱情, 她不肯被动地接受男性的挑选, 也不接受父亲为她选择的婚姻, 而是主动地向阿希礼表白。求爱失败之后的几次婚姻, 虽然是对物质金钱的妥协, 但都是她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在婚姻的殿堂里, 斯佳丽是一个骄傲的公主, 一生都主动地追求爱情, 追求幸福, 自由自在地追求她需要的一切, 她是在那个时代少有的自己婚姻的主宰者。

斯佳丽对爱情的追求实际上是对自我中心的追求。在许多年里, 斯佳丽心目中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阿希礼, 斯佳丽对阿希礼执著的追求,她把他视为梦中的白马王子,毫无保留地奉献出盲目而纯真的爱。尽管一直没有得到他,却一如既往地爱他,历尽一切磨难都不改初衷。而这种爱既无任何功利目的可言。斯佳丽对希礼的爱堪称一种忠贞不渝的、执著的、包含着自我牺牲的爱。尽管这一切对于奉行“狡猾的实际主义”的斯佳丽来说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但是只要是“为了阿希礼,她是可以牺牲任何东西的”,“无论希礼要求她什么,她都可以答应”,因此当希礼上前线之际,托她照顾玫兰妮时,她虽然“感到一阵残酷的失望”,但还是答应了阿希礼。为信守对阿希礼的诺言,斯佳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为了照顾即将分娩的玫兰妮,她放弃了逃离危险的机会,留在炮弹呼啸、战火纷飞的亚特兰大,后来她历尽辛苦、终于带着玫兰妮和孩子回到塔拉。在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之中,很大程度上是爱情的驱使。

而斯佳丽与瑞特的关系就更反映了她的不自觉的女性意识的复杂性。他们可以被分别看作是男性与女性的代表, 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因此看

作是男性与女性双方力量的较量与互相征服的关系, 因为永恒的女性气质与永恒的男性气质这两种含糊本质之间的斗争是理所当然的。后来, 她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瑞特再次找回来, 她知道, 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她无法得到, 只要她下了决心就是了, 她会想出一个办法, 把他弄回来, 毕竟,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呢! 斯佳丽与瑞特的关系是与她的性格及女性意识息息相关的: 斯佳丽可以抛弃别人, 但她绝对不能容忍别人抛弃她因为那是对她的莫大的污辱, 她绝对不会也不能承认失败, 她要把命运操在自己的手中。可见, 在斯佳丽的潜意识中, 有着强烈的对男性的征服意识。

(二)嘉尔曼爱情自由

为了自由爱情牺牲生命。自由高于生命的爱情观,爱情与自由冲突下的选择,决不做男性的服用,不做爱情的奴隶。

对于爱情,嘉尔曼有其独特的个人见解。嘉尔曼把爱情视作最为美好、最为珍贵的人间感情,不为金钱所转移,不为强力所压服。他对唐?若瑟的爱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也不为金钱所转移,而是以自由为宗旨的诚挚之爱。当唐?若瑟看到嘉尔曼与另一个男人在一起厮混而大为恼火时,嘉尔曼却笑他是个大傻瓜,并对他表露心迹道:“你怎么这样愚蠢,居然会吃起醋来呢?你没看出我爱你吗?我从来没有问你要过钱!”⑥显然,在嘉尔曼看来,爱情是不能用金钱购买和交换得到的,爱情用金钱来换取,那是对爱情的襄读、践踏。正因此,她之爱唐?若瑟,不仅没有向他索取过一文钱,反而在唐?若瑟落狱遭难时,不惜解囊,买通看守给他送入藏于面包内的锉刀和金币,帮助他出逃;但当唐荷塞成为他丈夫,开始约束干涉她的行为,千方百计想一个人占有她时,嘉尔曼毫不犹豫地向唐?若瑟提出警告::“我不愿意给人家纠缠,尤其不要人家指挥我,我要的是自由,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嘉尔曼所承认的爱情显然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占有,或一方从属于另一方,而是两厢情愿,平等互重。她理想的幸福爱情是互为独立,各自享有充分的自由。然而唐?若瑟呢,他爱嘉尔曼,决然不是嘉尔曼爱他那样的方式,而是爱之愈深则愈不任其自行其事,执意将她变成笼中鸟,为他所独有,服从他的意志。

嘉尔曼追求爱情,但更崇尚自由,在爱情与自由发生冲突时,嘉尔曼坚定不移的维护自由、放弃爱情,乃至自己年轻的生命。当唐?若瑟证实了嘉尔曼爱上卢卡斯时,嫉火中烧,粗暴地对嘉尔曼说:“我禁止你同他说话。”嘉尔曼毫不示弱,回敬道:“如果有人禁止我做一件事,我偏要马上去做。”


略论嘉尔曼和斯佳丽的人物形象异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已整理可直接打印)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