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

2025-11-23

影响面宽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书记队伍的选拔任用方面的原因。由于机关党支部自身职能定位的特殊性,强调以服务业务工作主为,提倡一岗双责,许多同志想当然地认为一个好的行政负责人必然就是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性,长期以来党支部书记队伍没有单独作为一个人才序列进行培养考察和储备,对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要求、成长规律等研究不够,新老书记之间的衔接和帮带的工作做的不够系统和完善。导致有些书记缺乏党务工作的历练,仓促上阵,开展党务工作质量低、效果差;有的书记群众基础并不太好也被“选”上了,党员干部认同度低,开展支部工作有困难,有的书记也对自身职务也不重视、不珍惜,好像商场搞的“买一送一”,送的都没有什么好东西,调研中也发现个别单位甚至不遵守法规程序,不进行选举,随意更换和指派书记人选,破坏了党内民主,影响了书记职务的形象;有的单位支部书记缺位后,长期不补选,也不明确临时负责人,让大家感觉书记职务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破坏了党务工作和党内职务的严肃性,这些都书记队伍建设乃至机关党建工作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二)书记队伍培训使用方面的原因。书记队伍作用发挥的好坏,关键在培训,核心是使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是培训不健全、使用不科学。在使用上,首先是支部书记作为支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没有落实,很多兼职书记一岗双责,工作比较繁忙,往往注重抓业务,把党务工作推给了副

书记,甚至托付给组织委员,导致支部工作流于形式,机关党委对此方面要求也不到位,比如有的机关党委召开支部书记会议,有的支部书记无故缺席,派个支委甚至普通党员参会,也没有人去较真和追究。其次是对支部书记的工作指导帮助不到位,上级往往是宏观指挥、“图上作业”,落实起来任由书记们自由发挥,很少深入到支部一线进行调研和指导帮助,支部书记的工作得到的各方面的支持还不够。在培训上,存在培训内容不科学,时间不充分,形式不灵活等等问题,有的单位还不够重视培训的作用,不落实《条例》对于培训的要求,多年不组织党支部书记培训,任由支部书记“自学成才”,有的搞“以会代训”,开会搞个动员,领导到会提提要求就算搞了培训,有的把培训搞成了“游学”,组织书记们旅游休闲几天,名曰“参观见学”,有的培训起来照本宣科,读读文件,效果质量难保证。如此种种,使得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难以与时俱进的提高。

(三)书记队伍考评导向方面的原因。考评的导向是风向标、是指挥棒,对整个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起着引领作用。长期以来,对机关党支部书记缺乏客观的,系统有效考评体系和机制,验以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支部书记的工作成绩。在对书记队伍的考评上存在两种错误的导向,一种是就党务考党务,把党务工作作为了一个孤立的事务性工作来考评,常见的做法有:把支部工作简单地量化,以数量来定高低;考评的层次停留于数次数,看记录本上一年开了几次会,搞了几个教育,殊不知,机关党务工作是个基础性的工

作,是政治、思想、组织的工作,不能完全按量化定高低。第二是以业务代替党务,用业务工作的考评结果完全替代对党务工作的考评,业务工作评了先进,党务工作直接也被定为先进。这种倾向也是不对的,业务工作成绩和党务工作固然具有相关性,但并不具有必然性,党务工作以服务业务为主要任务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内部,这样做容易以偏概全。

三、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当前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着眼于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全局,对于机关党支部书记建的问题应该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从选拔、培训、使用、考评、激励等多个方面同时改进、形成合力,全面提高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素质能力,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从而带动机关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把好书记队伍的入口关。改善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素质结构,要从源头上抓起,注重完善培养选拔任用的机制,为建设机关支部书记队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主要是注意三个方面。1、要细化和明确支部书记的任职条件和标准。《条例》对机关党务工作者的基本条件作了一个粗略的规定,也适用于机关党支部书记,但鉴于各地区和行业所处的情况差距较大,《条例》没有定出更为细致和完善的条件标准,因此在实践中并不便于操作。从社会一些相关行业和岗位的发展情况来看,明确制定一个岗位的准入条件和标准能够大大促进其发展,机关党支部书记应该有更为细致的条件标准,为此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

况,具体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标准和条件,比如党龄的要求,政治方面的要求,党务和业务经历的要求,党性修养和党务素质的要求等等,然后通过考试、考察、测试等途径进行甄别,在党支部书记推荐提名和批准的环节上进行把关。2、要注重支部书记队伍的培养储备。支部书记作为支部工作的负责人,是支部一班人的班长,肩负重要职责和使命,有着其应该具备的特有的能力素质和要求标准,这些能力素质不能无师自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需要的标准要求也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这就需要对有意识地对机关党支部书记的后备队伍进行培养,把他们放在党小组长、支部委员、副书记等党内岗位上进行锻炼,提前熟悉和掌握党务工作,吸取营养,增长才干。对担任机关党支部书记的同志应该要求有一定的党内任职经历或从事党务工作的经历,对于没有任何党务工作经历的同志拟任支部书记的要从严掌握,谨慎处理。对于重点培养的支部书记后备人选,根据情况还可以放到机关党委或者政工部门进行一些交流锻炼,以增强党务工作能力和政治敏感性,为胜任支部书记的岗位打下良好基础。3、要推广和完善支部书记的竞争上岗机制。《条例》明确规定,机关党支部书记、副书记通过选举产生,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书记、副书记在任期内职务变动,应当事先征得上级机关党组织的同意。既然是选举就应该有竞争,既可增强党员对书记的认同感,调动广大党员参与支部建设的积极性,也可增加书记对工作的责任感,还可以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机关

的基层党组织中推行公推直选,赋予普通党员对书记人员的提名权,充分发扬民主,公平公正选举,尊重多数党员的选择,对于非部门行政负责人被选举为书记的,可以担任专职支部书记,这种做法在作者单位也做了很好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书记出现缺位的,应及时按程序进行补选,不宜强行由上级指定。

(二)完善培训教育机制,把好书记队伍的素质关。教育培训是提高书记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在培训时间上,要充分保证,高效利用,《条例》对教育培训的时间作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参加教育培训不得少于40个学时;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安排内容;在培训形式上,要善于创新,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育方法,以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为落脚点。在具体的培训安排,还要抓好三个阶段:1、搞好新任书记的初任培训。以前没有担任过书记职务的同志在第一次担任书记时,必须要进行上岗前的集中强制培训,系统地讲授支部书记的作用地位意义,讲清支部书记的职责作用,传授支部书记的工作原则和方法,让成绩出色的老书记进行传帮带,通过系统的培训,使书记在上岗时能够切实肩负起支部建设的重任。2、抓好支部书记的年度轮训。随着党和国家机关工作的日新月益,党的支部工作也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考验,支部书记队伍更需要储备知识、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下半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扶梯问题如何“安全”解答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