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起步作文十六讲(7)

2025-10-05

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yà)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选自北京出版社《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一书) 【阅读手记】

文章通过三个画面写了父爱、友爱、情爱,可谓是层次井然,结构清晰。先描写父子四人围坐在“洋炉子”旁边吃水煮豆腐的情景。次写和朋友月夜泛舟西湖,虽时隔十年,只因友情的珍贵,作者记忆犹新。再写寂寞山城中妻儿天真地微笑,写出了寂寞只属于空旷的山城,而不属于屋内情意绵绵的家。最后总括全文,点明即使是冬天,“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作者巧妙地用“冬天”这一题目,将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片段串联起来,可见作者在层次布局上的精心安排。 佳作示例 倾心一爱 曹 燕

风雨过后,天空中留下一弯色彩斑斓的弧,那是奶奶留下的永远抹不去的虹。 ——题记 白色

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寒风肃杀,天蒙蒙亮时,您都会一如既往穿好衣服出门去,只为买得那新鲜的豆浆。有些颤抖的手紧紧地端着盛豆浆的锅。为了不让豆浆洒落,您不停挪动着

脚步努力调整着平衡。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回家后,您小心翼翼地点着炉子,煮着豆浆,没有一点儿声响。为了让我每次一饮而尽,您轻轻地用爱拂去多余的热量……捧起这热腾腾的豆浆,我知道,您的爱氤氲在这白色的香气里。您为了给我这个喝不起牛奶的孩子补补营养,不知花费了多少……

奶奶呀,那白色的豆浆,怎能让我忘怀! 红色

炎热的午后,窗外声声蝉鸣伴着即将罢工的风扇的嘈杂,我生气地扔下手中的笔。那时,奶奶您知道吗,我多想吃盒冰淇淋,哪怕吃根冰棍也好。但我知道那是一种奢望。您似乎明白了一切,一头钻进厨房,弄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端着一碗用水冰过的凉拌西红柿出来,递给我,让我快吃。接过这沉甸甸的碗,心中的烦躁早已消失了,几口下肚,顿时凉爽很多。您笑着说:“你这馋孩子。”而我却又调皮地舔着碗,趴在奶奶肩头耍赖说:“我还要。”顿时,笑声传遍了整间屋子。不经意间,我却摸到自己脸边一丝泪痕…… 奶奶呀,叫我怎能忘怀红色的西红柿呢! 黄色

每次学习到深夜,您都会一直默默陪在我的身边。在昏黄的灯光下,您正在为我缝补心爱的花衬衫。饱经沧桑的脸上,皱纹遍布,干裂的手似乎有些变形,您艰难地捏着针,一针一线慢慢地缝着。密密的针脚,勾勒出的是深沉的爱,您偶尔抬头,静静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慢慢散开……顿时,幸福的泪水在我的眼眶中打转。于是,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奶奶过上好日子。

奶奶呀,那昏黄的灯光,让我怎能忘记!

可还未等我实现誓言,您已经永远离开了我。奶奶,您走好,我的一生会因你的色彩而永远美丽。

(作者系山东省济南市济微中学学生,指导教师筑张金鑫) 【评析】

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作文,作者巧妙地运用色彩,选取生活中的三个细节,表现了奶奶对自己的那种深深的爱,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在结构层次的处理上也显示了作者的别具匠心:开篇用题记的形式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在每一段的最后都用简短的语言抒发对奶奶的感激;最后一段照应全文,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最高潮。 如何安排层次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要使记叙文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就要格外精心地安排文章的层次结构。 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通常在安排文章层次结构时运用如下几种形式: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安排结构;按事件的特定关系安排结构。另外,前后的衔接、勾连、照应、过渡等,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渡,过渡句段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它们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使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可见。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整体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决策的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在作文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使文章

的结构层次更加清晰,主题更加突出。 【写作训练】

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朋友。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当你有困惑需要倾诉的时候,他总会不厌其烦,为你化解心中的不快。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作文的层次不够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的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大段,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另一种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交叉,这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整体构思不到位,想到哪就写到哪。以“朋友”为话题作文,可采用多种文体来写,在写记叙文时,可选取生活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两个人之间纯真的友谊,也可以通过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写。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真挚感人。

起步作文十六讲9:线索,千头万绪一脉牵 知识点透视

记叙文不仅要写明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还要抒发我们的感想,内容很多,可谓千头万绪。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帮助我们串联起这些内容,让人觉得繁而不乱呢?那就要在写作前先找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就是文章的线索。线索是作者思路在文章里的反映,是把文章内容贯穿成一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清楚,记叙文才能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写作文如果没有线索就会难以下笔,如同面对一堆散乱的珠玉难以提挈。有了线索并抓住线索,就能考虑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伏笔、照应。我们可以用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如鲁迅的《故乡》即以人物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还可以用时间空间的变化、事件的发展、思想感情的变化、具体的景或物等为线索。有的文章还可以贯穿多条线索。 名家美文 粽子里的乡愁 琦 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

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化名人书系 谈故乡》一书) 【阅读手记】

故乡端午的风俗,母亲包的各种粽子,“我”最爱吃的灰汤粽,还有用灰汤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间疗法,给乞丐布施“富贵粽”的场景,苦命的乞讨小姑娘,“我”的同情,母亲的叹息,以及铭记在心的教诲,无可追忆的怅惘,点点滴滴的回忆,是如此有条不紊又感人至深。作者是怎样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传达出这样多的内容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佳作示例 锁 曹向阳

16岁的女儿的抽屉不知何时挂上了一把锁。那锁小巧精致,有金黄色的光泽,然而妈妈却觉得它十分碍眼。

一天早晨,妈妈为女儿清扫屋子。她照例又瞥了那铜锁一眼,却意外地发现书桌边的废纸篓里有许多捏成团的废纸。她记起了女儿屋里的灯昨夜亮了很久,于是心里有了一种隐隐的不安。她快步走过去,捡起一团废纸,匆匆地展开。那皱皱的纸上只有一大滴墨水和几个字:我爱你……妈妈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她慢慢地将纸装进了衣袋里,眼睛定定地盯着那把小铜锁。

下午刚过五点半,女儿就回来了。她看起来兴高采烈而又带点神秘。妈妈不动声色地看着女儿神采飞扬的脸,平静地问道:“有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女儿心虚似的低下了头,连连说:“没,没有……”妈妈把手伸进了口袋里,却什么也没有掏出来。她像平常一样,对女儿说:“去做作业吧,吃饭时我叫你。”然后转身进了厨房。

女儿蹦蹦跳跳地来到了书桌旁。她一看小铜锁开着,就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道:“我怎么这么不小心!秘密可别被妈妈发现了!”悄悄来到门边的母亲听到这里,心情愈加沉重了。她边往厨房里走,边想:看来必须得同女儿谈一下了。 “吃饭了!”妈妈把饭菜放好了,向里屋的女儿喊道。

门应声开了,女儿左手拿着作业本,右手托着精美的礼品走了出来。妈妈一下惊呆了:那不就是她在女儿抽屉里看到的东西吗?

女儿来到饭桌前,将礼品交给妈妈。妈妈愣愣地接了。女儿有点羞涩地说:“妈妈,这是我用第一次得到的稿费给您买的生日礼物。祝您生日快乐!”她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老师说,我昨天晚上写的那篇作文,也有可能发表呢,我念给您听听吧。”她翻出作业本,深情地念道:“我爱你,妈妈。你是一个多么慈祥,多么懂得尊重女儿的人……” 妈妈的手紧紧地捏着那张已经被汗水湿透的纸,想起那把被锁匠打开的小铜锁,百感交集。

(选自华语教学出版社《全国101所名校尖子生作文全编》一书) 【评析】

这篇文章采用了两条线索:妈妈对女儿的怀疑误解是明线,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是暗线,两条线索在小小的“锁”上交汇。妈妈对女儿的不信任以及女儿对妈妈的敬爱随着“锁”的撬开形成了对比,引人深思。 【写作训练】

运用一件物品作为线索是记叙文常见的方法,请你也试试写一篇用具体的物品作为线索的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人们的工作劳动对象和工作劳动的结果常常离不开物品,比如巧手的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俭朴的父亲总是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事物中,比如珍藏回忆的一张照片,老师窗前默默吐香的米兰等。这样的物品就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时的线索。作为线索的物品要在文中反复出现,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出现,也可以成为人物的一个特定标志,伴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出现。如《粽子里的乡愁》以“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为线索,粽子贯穿故事的整个情节。而在电影《佐罗》里总有一个黑色的面具伴随着佐罗每一次英雄行为出现,这个面具增添了英雄的传奇色彩,成了佐罗的标志。 名家美文 我的母亲 丰子恺

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个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母亲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来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都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


初中生起步作文十六讲(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