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5)

2025-07-18

1. 2. 二、小组交流,初步质疑。 1.交流自己找的资料。

2.初步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刀客,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摸清学情。 三、准备展示,提出质疑。 四、交流探究,成果展示。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朗读课文。(班级展示重在重点段落活句子) 3.展示生字、词语。(以学困生为主) 4.交流展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5.展示作者写作思路。

6.学生针对刚才的交流展示,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共同解决。 五、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届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商鞅变法的故事,作者怎样刻画了商鞅这一人物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1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22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学生对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聪明——机智

课后记:

———————————————————————————————————————————————————————————————————————————————————————

7*狄仁杰公正护法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唐代名相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讴歌了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从高精神。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一代名相狄仁杰。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狄仁杰公正护法。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狄仁杰位居宰相后,使国家安定巩固,深为武则天倚靠和器重。

23

编选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同时,用心体会人物的情感与认识,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及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充分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提示要求,自主阅读,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或问题,展开对话交流,教师适当的点拨。注意引导学生用过去掌握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本课。注意语言的积累和朗读的训练。在读中悟语,在读中悟情,在读中

受到感染与熏陶。根据课文的特点,可采取演一演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怎样公正护法的,感悟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编写小剧本,再演一演。 3、情感与价值

帮助学生认识“庇、屠、辜、悯、悼”5个生字,读读记记“包庇、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及“明察善断、声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以为戒、哀鸿遍野”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狄仁杰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多少我国历史上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人物?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学生介绍狄仁杰的有关资料。

狄仁杰,生于隋大业三年,即607年(一说生于唐贞观四年,即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包庇、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刚正廉明、明察善断、声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以为戒、哀鸿遍野”

24

●重点理解“刚正廉明、明察善断、犯颜直谏、哀鸿遍野”,让学生用“刚正廉明、明察善断”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课文讲了唐代名相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讴歌了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从高精神。) 5、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写的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一代名相狄仁杰。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狄仁杰公正护法。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狄仁杰位居宰相后,使国家安定巩固,深为武则天倚靠和器重。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1、交流印象。

【①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一是狄仁杰明察善断,循律准确,断案如神。如,“处理了大量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二是狄仁杰为了维护法律敢于犯言直谏。可以从三个事例中体会任务单情感与认识。②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③注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2、交流问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把握有价值的问题,切莫脱离文本,去解决无关紧要的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能解决的要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留下来,待下节课解决。】 四、置留问题,练习拓展

1、课文究竟是怎么写出狄仁杰是公正护法的?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2、出示作业和课外阅读。

(1)书写课后的生字,抄写课文中四字成语词语。 (2)选读《不肯拿立场做交易的人》《王安石惩罚皇亲(一)》《王安石惩罚皇亲(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狄仁杰公正护法》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狄仁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自读感悟 1、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读后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 3、交流体会。 交流一:断案如神

【在狄仁杰担任大理寺负责人的第一年中,“处理了大量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体会狄仁杰明察善断,公正有效地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交流二:犯言直谏

【让学生抓住是那个三个具体事例:一是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吴砍了昭陵的柏树。二是有个叫王立本的大臣,滥用职权。三是将宰相张光辅部下制造的冤狱中的受害者改死刑为流放。从三个具体的事例中让学生体会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注意引导在学生读中感悟。】

25


作业一(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