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民老师答游戏问题
1、游戏结束时的交流分享,教师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分别采取哪些方法比较适宜?
其实,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交流有很多形式。面对小年龄的幼儿时,我们常常会运用情境再现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教师会注重鼓励幼儿一起模仿一起参与,这样会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面对大年龄的幼儿时,我们常常会引导幼儿围绕问题开展各种形式(集体或分组)的讨论,激发幼儿在相互质疑、相互帮助中整理原有经验或获得新经验,以解决游戏中生成的各种问题??
2、请问,如果没有条件允许下,一个活动室里如何安排游戏?就一个环境如何兼顾区域和角色?请帮帮我
千万不要为了“兼顾”而“兼顾”哦。活动室是孩子的天下,所以游戏安排最好去听听孩子的想法哦!
3、现今角色游戏和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及材料提供的大方向是什么?两者是不是要互相渗透、融合?
角色游戏的玩具材料多种多样:有色彩鲜艳的、逼真的玩具,如煤气灶、听诊器、方向盘??这样的玩具的提供常常为了激发幼儿扮演角色,诱发其原有经验,满足其模仿的需要。角色游戏中许多教师还会提供许多低结构材料,比如雪花片、各种粗细的吸管、绳子??这些材料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智慧,鼓励幼儿产生大量的因情节诱发而建构的替代玩具。而区域游戏在很多幼儿园被定位为“个别化学习”活动,这样的定位会要求教师提供的材料有一定的目标指向,这样的定位会要求教师提供的材料更便于观察学习及动手操作,而幼儿也会通过观察获取信息,在操作中亲自体验、发现新知识、新经验。由此可见,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引发不同的活动过程,两者可以成为各自独立的活动,而有机渗透、有机融合将极大地挑战教师的专业能力。
4、中班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是什么?
娃娃家、医院、大剧场、公安局、超市、游乐场、公共汽车、饭店??数不胜数哦。凡是中班孩子经历过的,都可能成为他们的游戏内容,只要他们对此有兴趣。
5、小班的自由活动该如何开展?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哪些活动材料? 本来就是“自由活动”,就让孩子们玩玩自己喜欢的内容吧。
6、在教师的理论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游戏分为自主性游戏和( ),老师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的写“自发性”,有的写“规则性”,有的写“区域游戏”,现在老师的概念很模糊,在游戏书上也难以找到答案,希望专家给与答复,谢谢
游戏的分类有很多种,你在考试中碰到的问题,对应的是“游戏的发起者”这样一个维度,自主性游戏的发起者是幼儿,因此所对应的自然是以教师发起的教师预设游戏。
7、大班的孩子在进行游戏活动或者是集中活动时,该如何对她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孩子的注意力才较集中??进行语言课等多门课程中如何有效的调节幼儿的注意力??
和幼儿共同游戏时教师时刻关注“玩什么?”“怎么玩?”是提高有效性的关键。
8、在游戏中是否要控制孩子的人数?孩子的人数又该如何控制呢?这样会不会影响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呢?
经常观察游戏的教师会发现,游戏中幼儿的人数常常与幼儿的关注程度成正比,新的主题、喜欢的内容往往会人满为患,此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顺应绝大多数幼儿的兴趣是最明智的选择哦。当然,有不少幼儿园由于场地、材料的限制,而不得不适当控制幼儿的人数时,我们建议和幼儿共同创建一些规则,以保证游戏有序开展哦。
9、小班角色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是如何有机结合的?他们的游戏内容是否和中大班一样,跟随孩子的兴趣或需要马上调整?
很多教师和小班幼儿一起做游戏,常常会纳闷:怎么总是老面孔,老也离不开娃娃家、理发店、汽车、医院呢?其实,这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游戏就犹如一个个生活片段的模仿,他们会热衷于反映生活中那些熟悉的内容,这和中大班幼儿的游戏相比较会有不少差异,年龄稍大的幼儿或许会投入到一些远离生活的主题,沉浸在想象中乐此不疲。至于小班幼儿的学习主题,有些能够自然地融入到游戏中,而有些则不能,教师应该根据班级的情况作具体的安排。最后想说,小班孩子的兴趣往往会比较短暂,而且容易转移,作为教师对幼儿产生的兴趣到底是即时回应?还是延后回应(或不回应)?需要教师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
10、中大班的区角游戏主题,应该如何设置才算合理呢?
看约定俗成的标准,无外乎能涉及不同领域、能满足不同儿童发展需求、能动静交替、能积累不同经验??只是,能不能再问问孩子喜欢玩什么呢?区角游戏的主题来源应该是孩子和教师共同选择的吧! 11、在角色游戏的内容选择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让幼儿在不变的游戏内容中游戏兴趣得到长时间的保持?
选孩子喜欢的(最好是幼儿自主产生的!)、能激发广大幼儿兴趣的(会有群众基础!)、能在其中获得各种积极经验的(符合幼儿园教育背景)、能激发幼儿不断想象创造各种情节的(不断变化着)??这样的主题颇具生命力,这样的主题才能保持幼儿较长久的游戏兴趣。
12、有的幼儿园将幼儿制作角色游戏材料的时间与角色游戏时间分开来,比如早晨来园后请小班孩子撕贴水果,然后在角色游戏时间将水果投放进\小超市\买卖水果,这样把角色游戏材料操作时间与游戏时间分开合理吗?
关键要看“拆”背后的准确定位,提供时间、空间让儿童有充分地学,再让幼儿能尽情地玩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