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完整教案(2)

2025-07-28

第一章 一般口语交际及训练

第一节 语音技巧在教师口语中的具体运用

【教学目的】 掌握语音技巧。

【重点难点】

音量调节、清晰流畅表达。 【教学方法】

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课前练习

抽两学生练习一分钟说话《我的学习生活》、《学习普通话的体会》和两学生 自由练习一分钟说话《我的学习生活》、《学习普通话的体会》。师生一起点评。 二、新授

⒈音量调节训练。

教师运用口语进行工作,首先要会正确地用气发声。(说话声音不能持久,容易“哑”、“破”,或者声音稍偏高、偏响就脸红脖子粗,乃至青筋毕露。)

吸气训练:站立,胸自然挺起,两肩下垂,不能耸起,小腹微收。如闻花香一样,感觉两肋渐开,将气吸收肺底,有八成满。

呼气训练:呼气要平稳,有控制,要随内容和情感的变化调节呼气的快慢、强弱。

(1)数数字练习:一口气从1数到30,声音要规整、圆润,不感到挤压、力竭。

(2)数葫芦练习:一口气数不了十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

(3)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十个枣、九个枣??一个枣,看谁数得快又好。

另一方面,要注意音量适中,运用自己的耳感进行监听调节,调节时注意:

(1)不宜过低。声音应清楚地直达坐在最后一排学生的耳中。有时适当放 低音量,学生会感到亲切,但要低得合理,合度,做到:低而不虚、沉而不浊,有一定的内在力量。

(2)不宜过高。用声以中音区为主,这样教师说得轻松,学生听了也不觉得累。

(3)不宜过亮。过亮的声音显得尖利、单薄,情味不浓。音色暗一些,有助于沟通和交流。

(4)不宜过平。就一堂课的教学进程而言,导入、讲授、提问、诱导等教学环节,其口语的音量应有变化,有时甚至可以有明显的落差。

开嗓训练:朗读一古诗给30米远的人听。

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控嗓训练: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闰土是谁呢?这篇课文在介绍这位少年时,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月亮底下,海边沙地上,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碧绿的西瓜地。夜深人静,田野静悄悄,就在这碧绿的瓜地里,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偷西瓜的猹尽力地刺去??这少年就是闰土。他是一个勇敢机灵,活泼可爱的少年!鲁迅先生用他生花的妙笔,将 “少年闰土”这一生动鲜明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仔细研究一下,鲁迅先生是怎样具体地写少年闰土的。

第二课时

⒉清晰表达训练

从发音方面说,教师说话,出口要干净利落,每个字的“吐字归音”都毫不含糊。

桃子李子梨子栗子桔子柿子榛子栽满院子村子和寨子;蚕丝生丝熟丝缫丝染丝晒丝纺丝织丝自制粗丝细丝人造丝;名词动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助词连词组成诗词唱词和快板词。

从表意方面说,说话要确切明达,决不模棱两可。 举例:

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看,这是什么?(出示松鼠图)

还有谁说得更好一点?(提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

小朋友喜欢这只松鼠吗?那么接下来小松鼠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想不想

知道?(贴上笼子、窗户,笼上有锁。)

小松鼠怎么啦?小松鼠被谁关起来了?为什么会被关起来呢?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谁来说说小松鼠被谁关起来了?为什么会被关起来? ⒊流畅表达训练

教师说话要“知而能言、言之能顺”。它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说一段相对完整的话时,不“卡壳”,说得流畅,没有口头禅,出语干净。 二是答疑接话时,要应对敏捷,说得流畅。 练习: (1)改说

这个嘛,这幅图,当然是中国地图,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嗯?是我们祖国,我们国家就这么大,当然,是960万平方公里,对不对?这是我们祖国,这个祖国,为什么叫祖国,当然,我们看,看看这几个人就知道了。这是男的,有胡子,当然是老人,我们爷爷当然有胡子咯。女的是奶奶,很老,当然是奶奶。这个?嗯?还有小孩,他们喊他们什么呢?是?当然。爷爷奶奶。他们大家住在什么地方呢?当然住在我们中国。嗯?那么好了,我们的爷爷奶奶,祖父,祖母,当然,还有爸爸,妈妈,当然还有更早的祖先,当然是我们的祖祖辈辈,嗯?都一直生长在这个土地,这块国家,所以叫做“祖国”。

(2)仿说:苏州园林的教学片段

下面我们来看这么一幅画(出示画),这幅画画的是苏州园林,你们看美不美?清澈的湖水,美丽的花草树木,还有各式各样的小石头布满湖岸。苏州园林的景色确实美,叶老的文章写得也美,读着这样的文章,那是一种美的享受。叶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说明文不一定板着面孔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这篇《苏州园林》也是说明文,大家都很喜欢这篇文章,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 教学小结

本次课用丰富的材料进行训练,学生很感兴趣,因初次训练,学生感觉比较吃力。 作业

一分钟说话《我的业余生活》、《我和体育》。 教学反馈 训练辛苦但有趣。

第二章 一般口语交际及训练

第二节 态势语在教师口语中的具体运用

【教学目的】

通过态势语训练,掌握态势语要领,初步掌握态势语运用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态势语的要领。 【教学方法】

讲授、欣赏、练习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 定义

态势语,也称“体态语”,“身势语”,“人体语言”,它用表情,手势和体态动作来交流思想感情的语言辅助工具。

美国传媒学家:你是否认识到,你所传播的信息中只有35%是语言的。当你面对面地同某个人讲话时,他可以从你的言语之外的其他形式中接受65%的信息。 二、态势语的作用

(一)态势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⒈强化语义表达。斯霞老师教“饱满” ⒉激发学习兴趣。张世禄老师教《触龙说太后》 ⒊组织课堂教学。

(二)态势语在教育中的作用。 ⒈在学生感到伤心需要安慰时; ⒉在学生取得成绩时; ⒊在学生犯了错误时。 三、态势语的基本要求

⒈得体:要与场合、年龄、身份等相符。如:拍屁股、摸头。

⒉自然:要随情所致,自然大方,有一定的美感。如:微笑,搔首弄姿,吐舌头。 ⒊适度:要把握分寸,动作幅度不宜过分夸张。不宜过多,变成“哑巴课”,或“手

舞之足之蹈之”变成“舞蹈课”。如:《故乡》的教学片段。

四、教师态势语的技巧 ⒈仪容

民间俗话: “不以衣貌取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们在公共场合的仪容。衣着原则——TPO原则

T(time):着装要注意季节与时代 P(place):着装要注意场所

O(object):着装要注意交际对象、目的

教师仪容的总原则:服饰和容貌不能花枝招展,但也不能不修边幅。 穿着打扮这一无声语言所传递的种种信息,常会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印象。 中山装、西装——严肃 T恤——随便

穿着时髦、涂脂抹粉——新潮 穿着奇异、扮相特别——浪漫 穿名牌高档,戴贵重饰物——富有 普通、价廉的衣服——俭朴 讨论:

你喜欢什么样穿着打扮的老师,设想你第一次登上讲台时的服饰,并说明 你希望向你的学生传递什么信息。 ⒉身姿(站姿,坐姿,行姿)

古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1)站姿:

自然式:两脚平行或略呈八字行,双距与肩同宽。

前进式:重心均衡分布在两脚之间或根据表达需要落在前脚丁字步:两脚呈丁字站立。

教师的站姿要端庄,挺直,精神饱满。弯腰驼背会让人感到精神不振。教师讲课站累了,可将重心轮换在放在一条腿上,作稍息的站姿。但身体不要后仰,歪斜或左右摇晃,腿不要下意识地抖动。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撑在讲台上或将上身俯在讲台上。

(2)坐姿:

严肃坐姿:落座在位置的前半部,两腿平行垂直,两脚落地,腰板挺直——说者、听者都十分严肃认真。

随意坐姿:不同的坐姿反映不同的心理:


教师口语完整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数据结构期末考试(题集)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