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讲义整理 ........
1-、请谈谈你对电视编辑工作性质的认识。 ....................
在电视行业里,编辑一词通常有双重含义,既指代一个创作环节,又是一项工种名称。作为工种而言,编辑通常被称为编导,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负责整个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在节目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编导必须承担后期剪辑结构的任务,同时,他又必须参与前期的策划,在采编合一的情况下,他还须参加现场拍摄工作,既是记者又是编辑。电视编辑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电视编辑工作性质实质上由两方面因素决定:
一是技巧层面的剪辑因素,它需要制作者掌握电视语言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技巧; 二是内容层面的创作因素,它要求制作者能驾驭节目表现的广度与深度,这是以创作者多方面的素质和长期实践为基础的。
对于电视编辑性质的认识还应该上升到观念层面上。电视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它不仅仅体现在后期工作中,在前期的策划、采访尤其是拍摄中,都应有画面意识和编辑意识。 2、 请简略描述电视编辑的后期工作流程,并且了解熟悉素材的重要性。 ................................整个后期编辑工作大致可分为准备、剪辑、合成这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准备阶段:修改脚本-熟悉素材-选择素材-确定风格基调-撰写编辑提纲; 2、剪辑阶段:选择素材-剪辑(粗编、精编)-检查声音画面
3、合成阶段:配解说、加字幕、配音乐音效-合成为播出版 熟悉原始的图像和声音素材,这是很重要的,它至少有以下作用:
1、通过熟悉素材,想象可能的编辑效果,在脑海里建立起初步的形象系统; 2、原始素材常常能激发创作灵感,有利于调整构思,保证素材的最有效利用; 3、 可以发现现有素材不足,以便尽快补拍或寻找相关声像素材;
4、对素材进行整理分类,做详尽的场记单,场记单包括素材带编号、每个镜头的内容、长度、质量效果,以便编辑时查找。 3、 选择电视镜头的要求是什么? ...............镜头选择 如何选择镜头是剪辑时首先面临的问题。一般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技术质量:即镜头影像是否清晰、曝光是否准确、运动镜头速度是否均匀。通常要求镜头影像清晰、曝光准确、镜头稳定(速度均匀);
(2)美学质量:即光线、构图、色彩等造型效果如何,有时还需考虑辅助元素的可用量,比如考虑哪个镜头适合配以音乐或音响等辅助元素,用以抒情或起承转合;
(3)影像的丰富多变性:尽可能丰富形象表现力和画面信息量,避免使用重复或过于相近的镜头,为观众提供多视点多角度的观看方式;
(4)叙事需要:所选镜头应该是与内容表现相关的,这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影像素材好但与内容无关联的镜头,应该坚决舍弃,不要枝蔓;二是质量欠缺但是内容表现必需的镜头,比如偷拍、叙事必需又无可替代、突发性事态,等等,选择依据首先考虑的是内容意义的表达,不能简单以技术、美学要求为框框。 4、 什么是组合编辑法、插入编辑法?什么是平剪、串剪? ..........................所谓粗编就是根据节目表达需要和时长规定,将镜头大致串接在一起,基本完成节目结构形态,它是精编的基础。 所谓精编是对已粗编的节目进行调整、修改和包装,从而达到播出要求。粗编的节目长度略长于规定时间,以便在精编时增减替换镜头,作特技处理,实现最佳效果。 所谓平剪,就是在连接镜头时,上一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同时同位结束,下一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同时同位进入,这是镜头编辑的基础方式。
所谓串剪,就是上下镜头的画面声音不同时同位转换,比如,上一镜头的画面结束,而相应的声音却延续至下一画面内,或者下一个镜头的声音提前进入上一个镜头,加强了上下镜头的呼应和艺术感染力。 5、 请谈谈电视编辑受到哪两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大众传播特性对电视编辑产生什么影响? ........................................一、直观自由的视听形象组合规律是电视节目编辑的基础 二、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对编辑影响
1、重视制作节目的真实性 除了电视剧、电视散文等假定性为前提的艺术样式外,电视各类节目大多反映的是现
实生活真实的事态和状况,这一点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于电视叙事的基本判断 2、重视电视媒体的特性 电视媒体有着与电影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不同的传播特性。比如,线性传播转瞬即逝、手段多样样式丰富、时效性强、现场感强、收视随意,这些传播特性赋予电视独有的表达要求。
3、重视节目的受众观念 一个好的电视编辑在制作节目的时候,既要考虑镜头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与艺术性,又要在每一组镜头组合和声画配合上,不断追问:观众是否看明白了?这样编辑的传播效果如何?电视编辑如果单凭自己的兴趣,而不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单纯追求阳春白雪的艺术探索,这在大众传播中是难以生存的。 6、 请谈谈对现代电编辑观念的理解。 .................一、重视建立电视特有的现场纪实感
电视是现今最能保持现实生活素材完整性和原始性的媒介,其画面语言直观记录了生活中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事件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形态,包括形象、声音、氛围、环境、表情、动作,这种声画同步的记录方式赋予观众最大程度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二、重视多元素综合运用和立体化编辑
作为传播媒介,电视如果只满足于单纯展示原始状态的视听形象,是完成不了传播任务的,只有将零乱的原始素材加以整理加工,才能形成结构有序的信息系统。 三、重视文字图像的共时性传播 四、重视特技构成的视觉表现
特技也是电视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特技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运用便利、画面丰富的层次上,只有很好理解它在叙事表意上的特殊效果,有机融入到节目创作中,才能真正用好特技,即便是最简单、最常见的特技也会具有特别的生命力。 第二章
1、什么是蒙太奇?了解蒙太奇的由来与发展。
在影视制作后期,拍摄下来的许多镜头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重新排列组接,这个最基本意义的镜头组接,被称为是蒙太奇。\蒙太奇\源于法语建筑学上的专有名词,原意是\构成\、\装配\,被电影借用后就成为\组接\之意。它既指节目(影片)的总体结构安排,包括时空结构、段落布局、叙述方式等,也指镜头的分切组合、镜头的运用、声画组合等技巧。
2、 电视画面的表意特性有哪些?这些特点对电视画面编辑产生什么影响? 库里肖夫发现了蒙太奇表意的基本特点:
1、 单个镜头不具有独立的明确的叙事功能,只有镜头组接在一起才能产生意义; 2、 不同顺序的镜头组接会传达出不同的意义。 对画面编辑产生的影响:随着有声片的出现以及对影像语言表现手法探索的深入,一些电影工作者开始反思以苏联电影学者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在理论上开始研究电影与真实、电影与观众等基本问题,在实践中出现了新的电影语言表现方式。具体表现在:
一、客观视像的再现是指电视画面可以准确客观地记录镜头前现实场景的各种面貌,包括物体的运动与现实的声音,而且,电视原本记录的就是现实生活,不是虚构的故事,因此,电视画面在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真实感的同时,也具有电影画面所缺少的亲近性。
二、画外意义的延伸是指摄影机记录的客观影像,经过人们的观念作用,则会延伸出比本身直接的形象含义更为丰富的引申意义。
三、画面解释的随机性:单一的影视画面客观记录了现实具象,但是它展现的只是具体的有限的事物存在形态,并不能提供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一方面,画外的解说词解释常常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画面的随机解释可能会削弱真实感的表达。
四、画面造型的审美性:影视画面造型的构成因素丰富,它既纳入了传统平面绘画或照片所具有的构图、色彩、影调等造型要素,同时又包括了运动、景别、节奏、剪辑以及声音等。 3、 蒙太奇的心理基础是什么?
4、 什么是蒙太奇效果?它有哪几类基本表现形态?
蒙太奇效果指利用画面蒙太奇组接,从简单的事实中创造出思想、隐喻、节奏、情绪。
表现形态镜头+镜头 2、一个镜头内 普通镜头、长镜头3、声音+声音4、一个声音之中5、段落+段落 5、 什么是镜头内部蒙太奇?它有什么特点?镜头内部蒙太奇与分切式蒙太奇在叙事特点和剪辑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镜头内部蒙太奇,又称机内剪辑,它通过变化拍摄角度和调整景别的距离,用一个连续的镜头完成一组分切式镜头所担负的镜头组合任务,以保证叙事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统一性。
内部蒙太奇特点:
第一、镜头内部蒙太奇由于不间断地表现一段相对完整的事件,因此,它具有传达信息的完整性,同时把判断的权利交给了观众。
第二、镜头内部蒙太奇在表现事实真实性方面,具有说服力。
第三、镜头内部蒙太奇由于连续记录事态进展,因此在叙事上具有一气呵成的感染力。 镜头内部蒙太奇(简称长镜头)与分切式蒙太奇在剪辑风格上的不同之处:. 1、蒙太奇的叙事是主观的,表现的;而镜头内部蒙太奇则是客观的、再现的。 2、蒙太奇强调形象对列,而长镜头重视场面调度和时空连续。 3、蒙太奇是是剪辑的艺术;而长镜头是摄影的艺术。
4、蒙太奇是强制、封闭的叙事;而长镜头是非强制性的、开放型的叙事。 第三章
请谈谈电视播映时间及方式对电视节目编辑的影响。
播映时间是单部影视片或节目播映的总体时间长度。尽管电影电视在艺术表现上可以表现无限的时空,但是,它必定受到播出时间和屏幕画框空间的限制,必须是在一个特定的长度中,讲述故事,传达信息,因此,放映时间是有限的时间。
2、 运用哪些剪辑技巧可以实现压缩、延长屏幕时间感的效果?慢动特技有什么作用? 实现压缩:
1、片断省略2、插入镜头3、借物暗示4、辅助性剪辑技术 实现延长屏幕时间感: (1)反复切换 将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拍摄的同一场面或环境内的镜头反复切换,从而达到通过延长时间渲染主题或情绪的目的。
(2)慢动作慢动作与快动作一样,从本质上说,都是改变现实运动形态的技术方法,电视中的慢动作通常在特技台上完成,电影则采用升格(慢动作)或降格(快动作)摄影。
慢动特技作用:是延长实际运动过程。瞬间变化被延缓放大,主体动作因此得到格外地强调突出,于是,慢动作被认为是\时间上的特写\。这种时间上的\放大\与叙事铺垫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深邃的艺术意境。 3、 如何理解屏幕空间?
屏幕空间就其最基础的物理性而言,是指屏幕画框内表现出来的物质现实影像形式;就其艺术性而言,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受到透视、光影、运动、剪辑等因素作用的包含运动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的幻觉,它不是现实空间本身,是被重新安排和创造的蒙太奇空间。
4、 屏幕空间有哪几种形态?它们有哪些基本表现方式?
屏幕上处理空间的形式可被分为两种:构成的空间和再现的空间。 (一)、构成的空间:构成的空间是指将一系列记录真实空间的片断,经过选择、取舍、重新组合构成新的统一的空间形态。它并不是真实空间在屏幕上的直接反映,而是通过剪辑创造出来的综合空间,是电视叙事中最基础又最具活力的表现方式。 (1)空间组合的基本方式
1、 通过局部空间组合表现事物的全貌。全景、中景、近景等不同景别具有不同的介绍功能,在一组镜头中,将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相关镜头有序的组接在一起,观众能够在屏幕上看到这个事物存在的相对完整的空间面貌。
2、利用直接的空间跳跃,简化叙事过程。直接的空间跳跃是指同一动作的时空省略,当动作由一处直接转换到另一处时,实际时间连续被中断,但是,屏幕空间应表现出连续感,这就需要空间的转换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
(2)画外空间:是指与由画面内容延伸出来的存在于人们观念中的空间形态,是画内空间的统一体。 (二)、再现的空间:是通过摄像机的记录特性和运动特性再现事物的直观行为空间,由于摄像机可以以人眼观察相似的透视比把形象的形态造型、环境背景、运动方式等逼真记录下来,从而使观众产生真实的空间感。 如:摇镜头渐次展现空间领域,纵向移动牵引观众体会空间的深度,利用前后景的比例关系和背景的光影变化可以显示空间丰富的层次,借用镜面作用可以拓展空间。 5、 画外空间有什么作用?
画外空间的运用可以有以下作用:
1、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含蓄表达情绪和思想; 2、拓展画面空间,丰富信息量; 3、增强屏幕空间真实感、立体感;
4、增强叙事的戏剧性、趣味性。
6、理解造型性屏幕空间的作用及表现方式。
通过造型因素作用,屏幕空间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表达思想和伸发情绪的重要结构元素。 表现方式:电视片叙事大多缺乏完整的情节和连续的动作,情绪思想的体现常常通过屏幕的造型来实现, 1).重视背景环境的选择,重视利用屏幕空间的造型性来树立典型环境氛围。 2).在影视创作中,空间的造型力量还可以通过空间变形来显示。也就是说,为了表现主观情绪和心理意象进行空间的变形,从而加强空间造型的表现力。空间变形从摄像和剪辑两方面都可以实现。 3).后期编辑中,特技为创造新的空间表现形态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可能性。如叠化、抠像、多画面分屏。 第四章
1.什么是叙事剪接点、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节奏剪接点、声音剪接点?了解这五种剪接点的运用情况。 叙事剪接点:以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或者解说词叙事,或者情节发展所需的时间长度为依据,这是电视节目中最基础的剪接依据。一个镜头必须有能够保证让观众看清内容的最低限度的时间长度,这个低限长度是以展示画面内容为基础的,同时要视景别、内容、上下情景而定。
动作剪接点:以画面的运动过程(包括人物动作、摄像机运动、景物活动等)为依据,结合实际生活规律的发展来连接镜头,目的使内容和主体动作的衔接转换自然流畅,它是构成电视片外部结构连贯的重要因素。在镜头连接的剪接点选择上,除了镜头内部运动体的动作、动势外,摄像机的运动方式也是重要的判断依据,运动镜头的速度、方向、起幅落幅同样会影响到镜头连接的视觉连贯性。
情绪剪接点:以心理活动和内在的情绪起伏为依据,结合镜头的造型特点来连接镜头,目的是激发情绪表现。 在剪接点的处理和剪辑方式上,必须考虑节目的总体节奏和这一段落或动作的情绪形态,依据人物情绪或事件发展内在情绪要求,利用镜头在表现情绪上的造型作用,来判断剪接点,而不必依靠任何形体动作或声音语言。 节奏剪接点:根据运动、情绪、事物发展过程的节奏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特征,用比较的方式来处理镜头的长度和衔接位置,也就是,通过镜头连接点的处理来体现快慢动静的对比,它重视的是镜头内部运动与外部动作形态的吻合。
声音剪接点:以声音因素(解说词、对白、音乐、音响等)为基础,根据内容要求和声画有机关系来处理镜头的衔接,也就是指上下镜头中声音的连接点。
一般情况下,声音的剪接点大多选择在完全无声处,同时要考虑到画面所表现的情绪、声音转换节奏和声音连贯性和完整感。音乐的剪接点大多选择在乐句或乐段的转换处,随意截断乐音或其他声音,会明显破坏声音的完整感。
2、 有哪些不同类型的景别?请谈谈不同景别的视觉效果和组合效果。
景别是画面中表现出来的视域范围,不同视域的镜头形成不同的景别,通常的界定是以画面内截取成年人的身体部分的多少作为划分标准,由此划分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景别的视觉效果: 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景别越小,时间感越长,即小景别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 2)、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景别的组合效果和运用:在剪接镜头时,景别选择的具体方式没有一定之规,由于景别的不同表现功能及视点变化会导致不同的叙述和审美效果,一个有经验的剪辑师在连接一组镜头时,往往会重视利用景别变化来为巧妙叙事和调节视觉节奏服务。其中,一些景别组合的规律是值得借鉴的: 1)、同一主体(或相似主体)在角度不变或着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或过大,都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强烈。 2)、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清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3)、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或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3、 构成屏幕运动的元素有哪些?它们对剪辑产生什么影响? 构成屏幕运动的因素:
主体的运动 即画面中的人或物处于运动状态。 摄像机的运动 即摄像机运动造成的画面运动感。
镜头连接产生的运动 这种运动效果是由镜头连接方式,尤其是镜头转换频率来决定的,
主体运动、摄像机运动和剪辑率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影视片的动态结构,这就要求创作者在组接镜头考虑剪接点时要有全面的总体观念,综合考虑各种屏幕运动因素的影响,最终使镜头连接既能保持外部运动的连贯流畅,又符合内在运动的逻辑。
4、 在动态剪辑中,分解法、省略法、错觉法分别用于什么情况下?保持流畅的运动效果,一般需要遵循哪些基本的剪辑规则?
分解法(又称接动作)这种剪辑技法基本上对总体动作过程不作省略,其特点是用不同景别或角度的镜头表现同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基本上可概括为对半式的剪辑。分解法的剪接点一般选择在动作变换的转瞬停留处。 省略法:着眼于动作片断的组合,其间省略了部分动作过程,依靠有利的转换时机使被省略过的动作组合仍然能够建立起完整连贯的印象。这种动作剪接常用于纪实类电视片中。
错觉法 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和上下镜头内主题动作在快慢、景别、方式、形态、空间位置等方面的相似,将不同动作片段连接在一起,造成视觉上动作连续的错觉效果。错觉法常用来弥补主体动作不连贯、节奏感不强等失误,有利于动作衔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大跳跃。
要使不同主体的运动产生连贯流畅的视觉效果,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主体运动方向和动势的一致性。如果上下镜头的主体运动能够保持一个方向的动势,那么观众视线可以自然连续,具有最大程度的连贯感.
(2)、利用画面主体位置的相似或一致。通常,同一主体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剪接点一般选择在主体形象重合的位置时或同一画面区域中,中性运动的主体则基本上保持在画面中间位置,这样视觉重点基本一致,镜头连接效果也就较为连贯。 5、 “动接动”、“静接静”、“动静相接”指的是什么?在剪辑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原理?
\静接静\具有两种意思:一是静止物体间的组接,一是静止动作间(包括瞬间静止)的组接。
1).如果固定镜头内主体处于静止状态,比如建筑接建筑、花朵接芳草等,这样的镜头连接主要是根据内容需要来选择剪接点,以画面的造型因素来取舍镜头长度;2)如果一组静止的景物镜头组接,但是在这组镜头的开始或结束部分常常是运动镜头;3)如果两个固定镜头相接,其中前后主体运动形态明显不同,也就是一个主体动,另一个主体不动,那么剪接点一般选择在动作相对静止的停歇点处,采用\静接静\的方式;4)如果固定镜头中上下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那么一般根据动作衔接的连续性,可以采用动作中剪,即\动接动\的方式。
\动接动\就是在运动中剪,在运动中接,前一个镜头没有落幅,后一个镜头去掉起幅,这样可以表现连续流畅的视觉效果,它尤其适合一组连续的运动镜头组接。
\静接动\实质上是动感不明显的镜头与动感十分明显的镜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上一个镜头的静止画面突然转换成下一镜头运动强烈的画面,其间蕴含着节奏上的突变,这种突变有时是对情节或情绪的有力推动,有时则表现为视觉的强刺激,常用于段落转换。
\动接静\是在镜头连接由明显的动感状态转为明显的静态镜头。这种连接会在视觉和节奏上造成突兀停顿的效果,在某些段落处理中,戛然而止的动静对比加强了情绪转换的力度。 6、 如何理解镜头转换中的匹配原则?
一个镜头的各种造型因素,或弱或强,或是综合作用,无论哪类情形,其剪辑原理基本上都可归为\匹配\与\不匹配\。
所谓剪辑中的\匹配\,是指上下镜头在连接时具有顺畅的、一致的或对应的关系,从而保持视觉连贯,符合人们日常心理体验,这种一致或对应关系通过人物的位置、视线、运动方向、动作、色彩、影调等造型因素以及剪接点位置来体现。
所谓\不匹配\,正是\匹配\的反义,是指上下镜头连接缺乏形式上的和谐以及内容上的连贯,镜头的造型因素之间的冲突对比明显,视觉的跳跃感和心理的间断感强。但是,如果镜头错位所带来的感觉可以被纳入一个可感知的结构中,那么在表达特殊含义情绪时,\不匹配\往往也常被作为有效的技巧。 7、 什么是跳轴?如何弥补跳轴? 第五章
1、请谈谈你对镜头连接的逻辑性要求的理解。 (1)、镜头转换应该符合生活的逻辑 所谓生活的逻辑,就是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任何事物的生成与发展都有其自身逻辑。在现实逻辑中,事物的发展不仅在纵向上呈现出时空变化,而且在横向上也与其他事物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我们全面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镜头转换的逻辑依据,所以,镜头连接也必然要符合事物之间的现实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