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荔湾区初三毕业班八校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公众不能只让环保部门孤军奋战拯救生态环境,自己也要为环保做出应有的贡献。 ....B.掌握最新的技术与市场动态,才能让自己能轻而易举在竞争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 .... C.面对各路强手的围堵,足球劲旅巴西队要想夺取本届世界杯冠军也并非十拿九稳。 ....D.黄小欣去新华市场做调查,弥留之际,她拍下市场里忙碌的景象,真是不虚此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洪荒少女”傅园慧作为内地奥运精英代表访问港澳,受到当地市民的热切欢迎。 B.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7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其中中秋国庆连休8天。 C.中国人不但关注“双十一”,就连在中国生活的外国朋友都陷入了全民消费的汪洋。 D.如果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生命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熄灭,那么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5.下列填入横线处句子语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 (3分)
汽车正在蜿蜒曲折的西山山路上缓缓地行进,车窗大开, 。说也奇怪,游人都只觉其可喜而不觉其可怖,大概因为知道他俩是狰狞于貌而不是狰狞于心。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3分) A.旗帜 炽热zhì 针灸热zhì .zhì..jiù 炙. B.啜泣cuò 短绌..chù 粗犷.kuàng 空旷.kuàng C.肖像xiào 销蚀xiāo 恬静tián 聒噪guō .... D.城垣古gèng 阡陌qiān 纤维qiān .yuán 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A.长嘘短叹 义奋填膺 相得益彰 张皇失措 B.冥思遐想 苦心孤诣 叱咤风云 姗姗来迟 C.通宵达旦 不可名状 嶙次栉比 气充斗牛 D.恪尽职守 顾名思意 五彩斑斓 谈笑风声
①峰回路转,华亭寺的山门突现在眼前
②山门前相当宽广,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门神,硕大而狰狞 ③鼻孔里吸入了大千世界吹来的清风
④他俩巨目怒睁,巨臂长伸,似乎正在捉拿妖魔 ⑤如鱼赴渊,如鸟出罗,如鸿雁高翔于寥廓
A.①③②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⑤ D.③⑤①②④ 6. 我区某校积极响应广州市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的号召,大力开展校园经典阅读活动,陈艺斯同学积极参与此项读书活动,收获很大。请认真思考,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1)陈艺斯同学搜集了很多读书名言并进行归类。她把以下名言归入“读书方法”一类,你认为这样分类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 (3分)
孟轲:尽信书不如无书。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犹乐每相亲。
第
1页 / 共10页
(2)陈艺斯同学是该校的“书香使者”,请你帮帮她,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B.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
D.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E.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F.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 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其真无马耶? 。(韩愈《马说》) ③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④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⑤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2分)[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古人在诗文中常常流露一腔愁绪。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愁之深,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①“ , ”抒发了愁之多,李清照《武陵春》的②“ , ”道出了愁之重。
8.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2)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 .(3)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
(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饭疏食饮水(《<论语>十二章》)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 《出师表》)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或置酒而招之 ②或以钱币乞之 ..B.①期在必醉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 ..C.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曹操比于袁绍 ..D.①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复立楚国之社稷 ..
10.把“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第
2页 / 共10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甲文中诸葛亮追述往事,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是向后主表明耿耿忠心。 B.从乙文中可以读出五柳先生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 C.诸葛亮和陶源明一样看不惯官场黑暗,世态炎凉,逃避现实,隐居田园。
D.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他的读书方法虽然都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但同样需要认真读书。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词中的“逢迎”“疑怪”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8分)
该不该让孩子过“洋节”
在节日扎堆的下半年,刚刚过完万圣节,孩子们又将迎来感恩节、圣诞节、元旦和春节。其中洋节日在孩子们中间受宠指数却很高。到底该不该让孩子过洋节,到底该让孩子如何过洋节,成为“万圣节”之后各大亲子论坛讨论的热点话题。 正方: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适合孩子
豆豆爸爸:全球化时代,孩子的世界是开放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很有可能出国旅游、游学、竞赛或留学等,需要跟外国朋友交往。因此,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都需要认真了解国外的文化、宗教、节日、礼仪等。让孩子过洋节,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琳琳妈:我觉得应该支持孩子过洋节。孩子们需要圣诞老人那样的童真想象。中国的传统节日虽多,但除了给孩子压岁钱,还给过孩子什么?
反方:家长应该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并让孩子从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琪琪爸: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是属于我们的最宝贵的文化,是更适合孩子的精神养分。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的民族向心力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孩子小的时候,多让他感受中国文化,外国的文化可以在他长大后让他自己去了解。
彤彤妈:“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人们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让我不明白的是,大张旗鼓过圣诞节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是基督徒吗?个人认为,“洋节日”是商家们的促销节。喜欢洋节日的爸爸妈妈们其实是中了商家促销的毒。 专家看法: 不管是洋节还是中国节,关键是要过对!
在“亲亲袋鼠”资深早教专家符欣看来,对于孩子而言,不管是洋节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必须要过对。
首先,要让孩子对洋节和传统节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洋节的优点是轻松、娱乐、互动性比较强。传统节日的特点是内涵比较丰富。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在洋节日里带给孩子欢乐,同时可以在中国传统佳节,多让孩子参与各种传统活动,了解一些跟节日有关的文化和传统。
其次,要通过亲身示范和言语提醒,让孩子明白节日的意义所在。过节,不只是买东西或者吃大餐,应提倡重视其节日的文化内涵,亲友团聚时,应该引导孩子与平日难得相见的亲友们深入交流,让节日成为亲友之间联络感情的纽带。
第
3页 / 共10页
最后,无论是洋节日还是中国传统节日,在陪孩子过节时,“陪”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想要让孩子们对节日本身感兴趣,父母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去挖掘节日的美好所在。虽然传统节日相对比较沉重,但是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做月饼、剪窗花、贴春联、扎灯笼,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到节日活动中来。一旦孩子有机会参与,一些传统节日就会变得有意思,也会让孩子更难忘。
链接一:
5岁的昊昊,刚在幼儿园过了“万圣节”之后,最近一直提着和爸爸一起做的南瓜灯不撒手。问他最爱的节日是什么时,昊昊马上答“万圣节”。昊昊爸笑言,圣诞节的时候给昊昊买棵圣诞树,昊昊最喜欢的节日估计会变成圣诞节啦。
记者在昊昊所在的幼儿园开展了一项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除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其次是万圣节,只有28%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2%的孩子喜欢过中秋节,6%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在“洋节日”里,爸爸妈妈不用走亲戚,会“陪”自己一起玩,更有趣一些。
链接二:
中国民间农历每月都有节日,南方人有此民谣:正月油豉,二月饼,三月清明,四月八,五月节,六月十九,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月重阳,十月朝,十一月冬、十二月年。各个节日或敬鬼神,或庆团圆,或贺丰收,或尊长辈,各有内涵,表现了中国人们赋予生活的美好期待。
(图:中国春节挂灯笼、贴春联、包饺子)
( 图:韩国“中秋节”,家团圆,品松糕)
链接三:
据考证,“母亲节”最早起源于古希腊,但在美国“发扬光大”进而风靡世界。“春节”“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很多国家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也纷纷过起了中国春节和中秋节,特
别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中秋节也是他们
的传统节日。
(文章选自网络,有删改)
13.下面对家长认为该不该让孩子过“洋节”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豆豆爸爸认为全球化时代,为了解外国文化,与外国人交流准备,孩子应过“”洋节”。 B.琳琳妈认为中国传统节日都是给孩子钱,不如“洋节”充满童真想像,应过“洋节”。 C.琪琪爸认为孩子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长大后再接触外国文化,不应过“洋节”。 D.彤彤妈认为“圣诞节”是基督徒节日,其他“洋节”也是商家促销节,不应过“洋节”。14.下面对专家符欣如何让孩子“过对节”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清醒认识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不同特点,让孩子在传统节日和“洋节”里各有所获。 B.要通过亲身示范和言语提醒,让孩子明白节日的文化内涵,在节日与亲友联络感情。 C.无论是洋节日还是中国传统节日,父母都应该“陪”孩子一起挖掘节日的美好所在。 D.孩子参与做月饼、剪窗花、贴春联、扎灯笼等沉重的节日活动,传统节日就会有意思。 15.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方家长从孩子未来国际交流需要及“洋节”特点适合孩子角度论证观点。 B.反方家长从孩子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及基督徒才过“洋节”角度论证观点。 C.链接一的材料能够证明昊昊所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喜欢过有趣的“洋节”。 D.链接二、三说明各国节日各有内涵,节日文化互相交融,各国都过“洋节”。 1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4分)
昊昊爸笑言,圣诞节的时候给昊昊买棵圣诞树,昊昊最喜欢的节日估计会变成圣诞节啦。
“洋节”也饱含他国人民的价值观及对生活的理解。“情人节”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母亲节”体现母爱的伟大。 “感恩节”旨在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
第
4页 / 共10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大学在平安夜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封锁校门禁止学生外出过平安夜,若发现谁过圣诞节一律记过处分。请结合本文观点,谈谈你对这间大学做法的认识。(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22分)
平凡的世界 (节选) 路 遥
校园内的南墙根下,各班的值日生正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菜分甲、乙、丙三等。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相应的颜色白、黄、黑也就表明了一种差别。
高一(1)班的三个菜盆里已经没有菜,馍筐里也只剩两个焦黑的高粱面馍。 雨中的雪花陡然间增多了,远远近近愈加变得模模糊糊。就在这时,空旷的院坝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
他来到馍筐前,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直起身子,眼睛不由得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来,盆底上的菜汤四处飞溅。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他闭住眼,紧接着,就见两颗泪珠慢慢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开水房前,给菜汤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尽管上这学是如此艰难,但孙少平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村乡下来到了县城这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啊!
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有一本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便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是怎么回事。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
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天黑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
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
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
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
那天班上学习《人民日报》的文章。孙少平低着头悄悄在桌子下面看小说。直等到老师走到他面前,把书从他手里一把夺过之后,他才猛地惊呆了。
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
第
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