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正确处理知识、儿童和社会的关系,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越来越明显,但仍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辅导与教导;智能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智力、人格发展不能等同);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长久保留基础知识);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层次性的关系(二者有机地统一);正确处理加强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多样化与统一性的统一)。
30.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
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注意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装主动探究,在探险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在承认学生智力多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潜能;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共享学习经验。
31.同以前的学科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有哪些优越性? 答: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 2、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课程标准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教学大纲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7、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丰富,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32.自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基本品质是主动性;核心品质是独立性;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
33.谈谈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
答:三级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则,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定符合不同地方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和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4.结合教学实际及你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分析当前新课程改革应该要实现的培养目标。
基础改革的具体目标:①课程功能的改革:从知识传授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②课程结构的改革:综合实践课为必修课。③课程内容的改革: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红,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课程实施的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⑤课程评价的改革:转变评价功能、改变评价方式。⑥课程管理的改革: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生的适应性。
35.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当中,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可以有哪几个基本途径?
答: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分为三个部分:校内的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
开发时有五方面的基本途径:①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提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提供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②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的实施条件③研究一般青天少年以及特定受教育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须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④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材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⑤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