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B ) A 《学记》 B唐朝 C宋朝 D 清末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D ) A 实现“三个面向” B实践“三个代表” C促进国家发展 D推行素质教育
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C ) A综合课程 B显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B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自主学习 D学校学习
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 A ) A课程标准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课程宗旨
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 B )
A操作性目标 B体验性目标 C过程性目标 D知识性目标
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 D )
A学科的性质 B教学的组织方式
C教材设计的类型 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
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 B ) 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 A )
A基础目标 B提高目标 C加强目标 D体验目标 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 A ) A教育自身地需求 B国家大力地倡导 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 D教师的自觉行动
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 A ) A生活教材 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 D技术教材
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B )
A发展性学习 B自主性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合作性学习
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 D ) A目标取向 B方法取向 C过程取向 D主体取向
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 C ) 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
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 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是( D )
A展示型 B文件型 C课堂型 D理想型
16.校本研究伴随着英美国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兴起于20世纪的( C )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发于( C ) A1999
年 B2000
年 C2001
年 D2002年
18.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 A )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 D申请获得教育科研项目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9.在当前,我国课程方案的组成部分包括了( BCE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规格 E教科书
20.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质是( AE )
A典型性 B科学性 C实用性 D发展性 E具体性
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BCDE )
A教育实验实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 22.一个人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 BD )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习惯 D学习倾向性 E学习途径
23.在档案袋评价中,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有( BCE )
A作品意义的说明 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
C系列作品 D作品效果的说明 E学生的反省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4.课程基本功能:
25.活动类型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文体类可强身健体,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意识,开发时要注意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与大众化。信息资讯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生活情趣类课程有艺术情趣和休闲情趣。 26.基础学力
27.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它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8.教科书评价的知识维度(教科书以什么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去概括人类的知识,或者说选取什么样的知识来作为教学的内容,能否将学生学习的必要知识以恰当的方式汇集起来,(是用来衡量内容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水平,内容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和典型性,内容及组织、表达方式的科学性,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程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协调程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