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 复习试题荟萃

2025-05-15

区域经济学 复习试题荟萃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综合经济区: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系统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乡结合,拥有某些方面优势和一定经济发展实力,可以为实现更高一级(直至国家)总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3、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

4、区域规划: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是在科学认识区域系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地域空间角度出发,综合协调区域内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等要素的关系,以谋求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系统,对区域中长期发展作出部署。

5、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

6、二重结构:就是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

7、区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或素质提高以及技术进步等要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区域商品和劳务总产出的增长。

8、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间逐步取消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9、劳动地域分工: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按照地域进行的分工,即是各个地域依据各自的条件与优势,着重发展有利的产业部门,并与其他地域进行产品的交换,输出剩余产品,进口所需产品,这种一个地区为另一个地区生产产品并通过交换活动互相满足所需的现象,即是劳动地域分工。 二、填空题

1、自然资源的特点有稀缺性 和 区域性 。

2、区域开发是人类 开发利用各种资源 、 谋求区域经济增长 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3、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 4、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关系和 区域经济政策 。

5、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 劳动力 、技术 和区位资源。

6、产业结构的 变动 和 升级 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7、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先考虑的是寻求 运费 的最低点,其次是 劳动费 的最低点。

8、从产业组成的分类来看,我国的新产业区大致包括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工业区和 现代农业园区 三类。

9、美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经验有 地区协调 、法律保障、市场机制 和规模经营。

1

10、区域定位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区形象塑造的首要内容,它包括 区域功能定位 和 区域形象 定位两个方面。

1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政策理论。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三种。 13、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们福利提高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进程。

14、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固体能源、液体能源、气体能源和电力。 15、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艾萨德 和 胡佛 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16、美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经验有 地区协调 、法律保障、市场机制 和规模经营。 17、区域政策作用的重点对象主要有两类适用区域,其中一类是“问题”区域,它主要包括落后地区、 萧条地区 和 膨胀地区 三类。 18、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劳务合作、信息咨询 及 旅游 。 19、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概括为 农村的推力 和 城市的拉力 ,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公共作用力。

20、 人才 与 文化 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知识经济的特点,也使人力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要来源。

21、区域开发包括 开发模式构建 、 产业部门更替 和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分。

22、传统的产业布局重要是对 物质产品 生产的布局,而现代的产业布局在增加了对知识产品 生产的布局。

23、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为: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 、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 社会效益是否最大 。

24、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对劳动力投资的强度, 教育投资 和 卫生保健投资 是这种投资的两大方面。 25、任何一个投资行为抖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投资主体、 资本流向及流量 、以及 获利程度 ,这就是投资三要素。 26、基础实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经济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 经济基础设施和 社会基础设施 。

27、地区形象具有地域性、 继承性 和 动态性 特点。

28、区域定位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区形象塑造的首要内容,它包括 区域功能定位 和 区域形象 定位两个方面。

29、从交通运输结构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公路运输存在两个问题:一是 平均运距短 、二是高等级路网还没有形成 。

3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经济区域划分,主要有 大经济区 、 省级经济区 和省内 经济区的划分。

三、单项选择题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3.( D )不属于新产业区。

A.新工业区 B.现代农业区 C.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D.经济特区 4. ( C )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A.要素禀赋 B.要素强度 C.要素密集度 D.要素消耗量 5.( D )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

2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查德?库珀 D.熊彼特

6.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这样的区域被称为( B )。

A.经济特区 B.区域经济核心区 C.区域经济外围区 D.新产业区 7.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 A 。

A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B 加强行政控制 C 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增长 D 加强税收调节 8. 纳克斯认为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的根本是 B 。

A 增加供给 B 创造需求 C 扩大投资 D 保证经济均衡增长 9.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 A 。

A 科技进步 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 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 10.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 A )。

A城市化水平 B城市化速度 C城市成长力 D .城市规模 11、( A )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城市 B、卫星城镇 C、乡村 D、经济开发区 12、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是( A )

A、结构性效益 B、资源利用程度 C、关联度 D、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 13、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了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了东西部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加大了政策力度,主要加大了( C )的力度。

A、工资补贴 B、税收减免 C、转移支付 D、价格调整 14、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A )

A、产业结构 B、收入分配结构 C、技术结构 D、职业结构 15、( D )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 A、扩张效应 B、回程效应 C、涓滴效应 D、极化效应 16、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 B )

A、知识积累 B、知识创新 C、知识传播 D、知识应用

17、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 C )

A、生产力水平高低 B、资源丰富程度 C、产业结构优劣 D、区域经济政策导向 18、对于( B )国家来说,现代工业总是先集中在少数区域,而余下的空间成为区域上不发达的边缘,空间组织上表现为“二元结构”。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19、从辐射机制来说,( D )是最简单的一种辐射理论。

A、面辐射 B、片辐射 C、线辐射 D、点辐射

20、( C )揭示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

A、绝对优势原理 B、比较优势原理 C、要素禀赋论 D、地域分工理论 21、( B )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

A.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C.宏观调控机制 D. 市场调控机制

22、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 C. )的地区差异。 A.绝对成本 B.绝对劳动生产率 C. 相对劳动生产率 D. 生产要素禀赋 23、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 C. )。 A.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B. 要素禀赋理论 C.创新理论 D.人力资本学说 24、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2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

3

四、判断题

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 ×)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 ) 5、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 × )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 √ ) 8.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

9.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0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的内涵尽管不同,但二者的行为方式和效果是相同的。(?) 11、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

12、区域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 13、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14、外部经济利益取决于聚集的产业或企业的种类与结构和聚集的规模。(?)

15、工业型经济特区的功能在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与技术在区内投资设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从国内外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 ? ) 16、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竞争,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 ( ? )

17、科技型的经济特区其功能在于让外商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和贸易。(? )

18、目前中国政府在积极倡导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对口扶贫工作,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之间形成的辐射是摊饼式辐射。( ? )

19、意大利的新型工业化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意大利工业小区发展模式。( ? )

20、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比较丰富,具有比较优势,而资金比较紧缺和科技水平较低,具有相对劣势的区域,如果形成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就是比较合理的。(? ) 21、APEC最高层次的会议是APEC高官会。 ( ? )

2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 )

23、人均生产总值是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核心指标。 ( ? )

2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经济发展初期,回波效应往往大于扩散效应。( ? )

4

25、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主导产业,一个简要地衡量指标就是产业专门化率或区位商。( √ )

26、城市基础模型是一种成本推动的模型。 ( ? )

27、区域开放度是表明一个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 ( √ ) 28、创新活动总是发源于低梯度地区,然后逐步向高梯度地区转移。 ( ? ) 29、处于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在布局上主要应该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 ( ? ) 30、政府追求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也必然能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五、简答题

1、简述区域经济增长诸因素的功能。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经济地理学一般是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自然、技术、经济社会、地理位置等。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把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区域经济增长诸因素的功能分析如下:(1)资源禀赋的功能(2)资源配置能力的功能(3)区位条件的功能(4)外部环境的功能

2、简述区域合作的形式。

合作是指为了某共同的任务而实行的联合。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区域合作从低级到高级有六种形式,一是优惠贸易安排、二是自由贸易区、三是关税同盟、四是共同市场、五是经济一体化,六是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3、区域资源的一般特征:(1)有用性;(2)稀缺性;(3)多用途性和可替代性;(4)地域性(空间差异性);(5)整体性及综合性

4、我国省区经济地域结构的几种发展模式:(1)省会城市带动模式;(2)开发区带动模式;(3)商贸城镇带动模式;(4)城市群带动模式;(5)网络带动模式 5、简述产业布局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理论是一门研究产业空间分布规律的学问。产业布局理论研究产业地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基本规律、演进过程和产业布局的原则、模式、政策等问题, 为人们干预产业的地理空间分布、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产业布局理论伴随着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产生而发展,它融合了国际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影响产业布局的传统因素:地理位置,社会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历史因素、行为因子)、经济因素(聚集因子、基础设施、市场因子)、技术因素

产业布局影响新因素:1、经济全球化与外资的拉动成为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2、信息化发展和科学技术体制给产业布局以强烈影响;3、环保产业成为产业布局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6、依据图示简述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也称经济循环和商业周期,它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7、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包括: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产业部

5


区域经济学 复习试题荟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樟树市平安城市高清监控系统方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