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1个月,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
4.2.5.2 水
凡适合饮用的水均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废水不得使用;拌和用水所含物质不应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本工程混凝土拌和用水从河中抽取,河水无污染源、洁净、可饮用,其水质满足规范要求。
4.2.5.3 混凝土骨料
(1)按监理人批准的料源进行生产,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2)不同粒径的骨料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层不应大于3m,应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3)细骨料的质量必须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①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
②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应在2.3—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在2.2~3.0范围内;使用山砂、特细砂应经过试验论证;天然砂按粒径分级,人工砂可不分级;砂料中有活性骨料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
③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其它品质要求应符合规范规定。 (4)粗骨料的质量必须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①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结构,应选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②施工中将骨料按粒径分为二级配、三级配和四级配。A、二级配分成5~20mm和20~40mm,最大粒径40mm;B、三级配分成5~20mm、20~40mm和40~80mm,最大粒径80mm;
③应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其控制标准为:超径小于5%,逊径小于10%。当以超、逊径筛检验时,其控制标准为:超径为零,逊径小于2%。
4.2.5.4 掺和料外加剂
掺和料、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按施工图纸所示的部位和监理人的指示掺加,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2.6 混凝土配合比
各种不同类型结构物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建筑物结构混凝土标号、现浇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原材料性能等通过室内试验进行确定。按室内试验成果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报送监理人审批。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所有材料应与本工程施工使用的混凝土材料来源相同,均应从监理人指定的材料源取料。
4.2.6.1混凝土水灰比及坍落度
水工混凝土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应符合表12-3的规定。
表12-3 水灰比最大允许值 混凝土部位 上、下游水上(坝体外部) 上、下游水位变化区(坝体外部) 上、下游最低水位以下(坝体外部) 基 础 内 部 受水流冲刷部位 寒冷地区 0.60 0.50 0.55 0.55 0.70 0.50 温合地区 0.65 0.55 0.60 0.60 0.70 0.50 4.2.6.2混凝土的坍落度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量采用小的坍落度,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可按表12-4选定。
表12-4 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使用振捣器) 建筑物的性质 素混凝土可少筋混凝土 配筋率不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 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 标准圆坍落度(㎝) 3~5 5~7 7~9 4.2.7 混凝土取样试验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出机口和浇筑现场进行混凝土取样试验,并向监理人提交以下资料:
(1)、选用材料及其产品质量证明书; (2)、试件的配料、拌和和试件的外形尺寸; (3)、试验制作和养护说明; (4)、试验成果及其说明;
(5)、不同水胶比与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强度曲线及数据; (6)、不同掺和料掺量与强度关系;
(7)各种龄期混凝土的容重、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值、弹性模量、泊松比、坍落度和初凝、终凝时间等试验资料。
4.2.8 混凝土拌和
4.2.8.1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遵照通过试验提供并经监理人准的配合比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配料单。所有的称量、指示、记录及控制设备都应有防尘措施,称量设备应准确,其称量误差应符合规定要求。水泥:±1%;骨料:±2%;水:±1%。
4.2.8.2 混凝土拌和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拌和程序和时间均应通过试验确定,且纯拌和时间不应少于表12-5的规定。
表12-5 混凝土纯拌和时间(min) 拌和机进料容量 Q(m) 3最大骨料粒径 (㎜) 2~5 坍落度(cm) 5~8 2.5 2.0 2.0 3.0 >8 2.0 2.0 2.0 2.5 1.0 1.6 2.4 5.0 80 150或120 150 150 - 2.5 2.5 3.5 4.2.9 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出拌和机后,应迅速运达浇筑地点,运输中不应有分离、漏浆和严重泌水现象。
(2)混凝土入仓时,应防止离析,最大骨料粒径150㎜的四级配混凝土自由下落的垂直落距不大于1.5m,骨料粒径小于80mm的三级配混凝土其垂直落距不应大于2m。
(3)大体积混凝土运输应优先采用吊罐直接入仓的运输方式,采用其它运输方式时,应按规范要求执行。
(4)混凝土运输时限:5~10℃,60min;10~20℃,45min;20~30℃,30min。
4.2.10 混凝土浇筑 4.2.10.1混凝土施工程序
在基础开挖验收合格后即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其施工程序一般为:基础验收→测量放线→钢筋制安→模板制安→止水件、预埋件安装→清仓验收→入仓浇筑→拆模养护。
4.2.10.2 基础面混凝土浇筑
(1)建筑物建基面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岩基上的杂物、泥土及松动岩石均应清除,应冲洗干净并排干积水,并经监理人认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清洗后的基础面在浇筑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
(3)基岩面浇筑仓,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必须先铺一层2~3㎝厚的水泥砂浆,砂浆水灰比应与混凝土的浇筑强度相适应,并保证混凝土与基岩结合良好。
4.2.10.3混凝土分层浇筑作业
(1)应根据监理人批准的浇筑分层分块和浇筑程序进行施工。分块浇筑时,应使混凝土均匀上升,在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直至保持水平面;
(2)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已入仓的必须清除; (3)严禁在仓内加水,若混凝土和易性差,应加强振捣,以保证质量。
4.2.10.4 浇混凝土的间歇时间
(1)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允许间隙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或按规范规定执行,若超过允许歇时间,则按工作缝处理;
(2)相邻块浇筑间歇时间不得小于72h。 4.2.10.5 混凝土浇筑层厚度
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搅拌、运输和浇筑能力振捣器性能及气温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表12-6的规定。
4.2.10.6 浇筑层施工缝面的处理
在分层的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下层混凝土的施工缝面进行冲洗或凿毛处理。
4.2.10.7 混凝土面的修整 (1)有模板的混凝土结构表面修整
表12-6 混凝土浇筑层最大允许厚度 捣实方法和振捣器类型 插入法 软轴式振捣器 允许最大厚度 振捣器头长度的1.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