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延长冲模使用寿命;二是积极发展高速压力机和多工位自动压力机,开发数控压力机、冲压柔性制造系统(FMS)及各种专用压力机,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2]。
冲压生产的自动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有效措施。由于冲压操作简单,坯料和工序件形状比较规则,一致性好,所以容易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冲压生产的自动化包括原材料的输送、冲压工艺过程及检测、冲模的更换与安装、废料处理等各个环节,但最基本的是压力机自动化和冲模自动化。除了上述自动压力机和数控压力机之外,适用于各种条件下自动操作的通用装置和检测装置,如带料、条料或工序件的自动送料装置、自动出件与理件装置、送料位置和加工结果检测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等都是实现普通压力机和冲模自动化的基本装备。国内实际生产应用情况表明,这方面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1.3.4冲模标准化及专业化生产方面
模具的标准化及专业化生产,已得到模具行业的广泛重视。因为冲模属单件小批量生产,冲模零件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精密性,又具有一定的结构典型性。因些,只有实现了冲模的标准化,才能使冲模和冲模零件的生产实现专业化、商品化,从而降低模具成本,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制造周期。目前,国外先进工业国家模具标准化生产程度已达70%~80&,模具厂只需制造工作零件,大部分模具零件均从标准件厂购买,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模具制造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如目前有模架厂、顶杆厂、热处理厂等,甚至某些模具厂仅专业化制造某类产品的冲裁模或弯曲模,这样更有利于制造水平的提高和制造周期的综合。我国冲模标准化与专业化生产近年来也有较大进展,除反映在标准件专业化生产厂家有较多增加外,标准件品种也有扩展,精度亦有提高。但总体情况还有满足不了模具工业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程度还不高,标准件的品种和规格较少,大多数标准件厂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标准件质量也还存在较多问题。另外,,标准件生产的销售、供货、服务等都还有等于进一步提高。
1.4选题背景及国内外发展
本设计课题来来源于工程实际,属于工程设计。模具是工业产品生产用的重要工艺装备,它是以其自身的特殊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料行(成型)。现代产品生产中,模具由于其加工效率高、互换性好、节省原材料,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阐述了一种冲压模具的主要设计过程,包括冲压模具的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设计及计算过程等。
该产品标准零件是市场需求较大的,本文设计的不是标准件,用于少量设备,希望通
11
过对这设计,对冲裁件模具的设计步骤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将理论更好的联系实际,促进知识的增长及能力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7]。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模具制造技术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Moldflow、C-Flow、DYNAFORM、Optris和MAGMASOFT等CAE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
近年来,我国冲压模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国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μ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μm的精冲模,大尺寸(Φ≧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厂、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例如,吉林大学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所独立研制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分析KMAS软件,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注塑模、汽车覆盖件模具和级进模CAD/CAM软件,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模CAD软件等在国内模具行业拥有不少的用户。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
12
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
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裁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件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在此期间,一汽和成飞汽车模具中心引进了工作站和CAD/CAM软件系统,并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97年一汽引进了板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模拟CAE软件并开始用于生产[5]。
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各CAE能力。
模具CAD/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八五”、“九五”期间,已有一大批模具企业推广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的Pro/En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5,英国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还引进了AutoCAD、CATIA等软件及法国Marta-Daravision公司用于汽车及覆盖件模具的Euclid-IS等专用软件。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DL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且模具的参数化设计也开始走向少数模具厂家技术开发的领域。
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快速原型(RP)与传统的快速经济模具相结合,快速制造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解决了原来低熔点合金模具靠样件浇铸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样件制作
13
难等问题,实现了以三维CAD模型作为制模依据的快速模具制造,并且保证了制件的精度,为汽车行业新车型的开发、车身快速试制提供了覆盖件制作的保证,它标志着RPM应用于汽车车身大型覆盖件试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
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及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14
3.冲裁工艺
3.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由零件图可知,该冲压件外形简单,只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且关于外圆中心对称,精度要求不高。冲压件为中批量生产, 材料为10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分冲孔、落料两个工序,一次冲裁加工即可成形。工件有一个φ40mm圆和2个φ8mm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最小壁厚为2mm。此零件厚度小,形状简单,要求设计的模具具有高精度和高成型效率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由公差,可看作IT14级,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3.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冲槽冲孔落料三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
先冲孔,后落料,可进行单工序模生产
单工序模冲压精度一般较低,对于原材料没有要求,对于制件的最大尺寸与材料厚度一般是没有限制的,可以完成翻转与变更冲压方向,也可以增加工序数,但是生产力低。比较容易实现操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尤其适合于在多工位压力机上实现自动化。其生产通用性很好,适合中小批量的生产以及大型件的大批量生产。该种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价格低廉。当模具有导向时安装与导向方便。 方案二
冲孔—落料复合冲压,可进行复合模生产。
复合模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下,可以同时完成多道工序的冲裁模。复合模的生产特点是:
① 生产效率成倍提高; ② 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③ 对模具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复合模种类分为:
① 冲裁类复合模 如落料、冲孔复合模;切断、冲孔复合模等; ② 成形类复合模 如弯曲复合模、复合挤压模等;
③ 冲裁与成形复合模 如落料、拉深复合模;冲孔、翻边复合模;拉深 切边复合模;落料、拉深、冲孔、翻边复合模等。
选择复合模的原则由以下几点因素决定: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