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老年人患病的特点(了解) 二、来年病人的评估(了解) 三、老年病人的临床护理
老年病人护理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熟悉)p87 老年病人的护理目标(熟悉)p87 第二节 老年病人常见症状及护理 一、睡眠障碍
(一)、概念 是指睡眠的质量出现异常,如睡眠缺少或睡眠过多,有时出现某些如梦游、夜惊等临床症状。 (二)老年人睡眠的护理措施 1、睡眠的一般护理
(1)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整洁、舒适、安静、安全。 (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诱导睡眠
(4)自我肌肉放松练习 (5)帮助老人排泄 (6)心理护理 支持性护理 改善人际关系 行为疗法:松弛疗法 (7)治疗原发病 (8)健康教育
2、服用安眠药老人的护理
(1)合理选择安眠药物: ①不易入睡者选择作用快的速可眠、眠尔通 ;②多梦和易醒者选用长效作用的安定、导眠能等;眠者以精神疗法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④少用巴比妥类安眠药。 (2)品种要少,一种为宜,不宜同时使用多种。
(3)使用剂量要小,老年人年龄越大,药物敏感性越高。
(4)注意使用方法:长期使用者,应不断更换药物;服用时间为睡前15-30。 (5)夜间醒来需服用时,选用短效安眠药,早睡时不宜服用。
(6)监测药物副作用:长期应用安眠药时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智力下降者慎用。 (7)长期服用停药时应缓慢减量,突然停药可出现谵妄性失眠、厌食、焦虑等症状。 (8)不可在服用安眠药时饮酒。 3、睡眠障碍老人的护理
诱导睡眠:睡前喝牛奶、放松和深呼吸、背部按摩、自我催眠、镇静药 睡眠过多:增加有趣活动,限制白天睡眠时间 发作性睡眠:遵医嘱选用药物治疗,学会自我保护 睡眠性呼吸暂停:采取正确睡姿
各系统疾病老人的护理 一、慢性支气管炎
概念:是指气管、支气管及其 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简称慢支。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外因:
吸烟:是非吸烟者的2~8倍 感染:鼻病毒、肺炎链球菌 理化因素:大气污染 气候:寒冷 过敏因素 2、内因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
③神经性失6
遗传因素 营养不良
(二)老年期呼吸道的退行性变化 吞咽功能失调,易发生误咽 2、腺体萎缩,黏膜干燥
3、肺泡残气量增加 4、呼吸道粘膜SIgA分泌减少 5、胸腔前后径增大 (三)临床表现
症状:寒咳、晨咳、夜咳;痰多为白色粘痰,细菌感染时为脓痰,剧咳时可为血痰。有时有喘息或气促。 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合并感染时两肺底闻及散在的干湿罗音; 喘息型伴哮鸣音,呼气延长。 (四)治疗原则
急性发作期和迁延期:以控制感染为主,辅以祛痰平喘。 临床缓解期:宜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上感,减少并发症。 (五)护理问题 清理呼吸道低效 睡眠型态紊乱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处理治疗计划不当/无效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高热期间病人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2)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选择喜欢的饮料
(3)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 (4)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 (5)协助口腔护理,鼓励多漱口 (6)体温超过38.5°C给予物理降温
(7)遵医嘱给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清理呼吸道低效: 指导有效咳嗽、排痰 深呼吸和有效咳痰
湿化和雾化疗法(密切观察痰液膨胀阻塞呼吸道,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肺气肿
1、概念:系指终末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支 (1)支气管阻塞因素 (2)蛋白酶溶解因素 (3)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
3、病理:小叶中央型 全小叶型 混合型 4、临床表现 (一)症状 咳、痰、喘、炎 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全身症状: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重症有紫绀、头痛及意识障碍。 (二)常见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 肺部急性感染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7
呼吸衰竭 5、护理诊断 清理呼吸道低效
气体交换受损/低效性呼吸型态 有感染的危险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睡眠型态紊乱 缺乏知识
气体交换受损(Impaired Gas Exchange)
定义:个体处于肺泡和微血管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减低的状态。 相关因素:1、肺组织弹性减弱 2、肺膨胀不全 3、残气量增加 预期目标:病人保持最佳气体交换功能 护理措施
1、促进有效的呼吸型态 端坐位或半坐位,使有利于呼吸
指导病人缩唇式呼吸,以促进呼出更多的气体 指导病人使用腹式呼吸和使用辅助呼吸肌 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缓解呼吸困难 2、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1~2L/分 保健指导 病情自我监测 家庭氧疗
锻炼(缩唇式呼吸、腹式呼吸、全身锻炼) 戒烟
三、原发性高血压 (一)概念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原因不明,以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为特征,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二)血压判别标准
成人高血压为静息时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 mmHg (18.6kPa),和(或) 舒张压≥90mmHg(12.0kPa) (三)发病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合理的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嗜烟、酒,缺少运动,工作节奏加快,心理失衡,生物钟紊乱造成。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神经精神学说 遗传学说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钠与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胰岛素抵抗
其他: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等也与高血压有关 (五)病理 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六)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症状:头晕、头疼、心悸、眼花、耳鸣、失眠、乏力 体征: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2、并发症
心:左心肥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猝死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
眼底:动脉变细,动静脉交叉压迫、眼底出血渗出、视乳头神经水肿
8
肾:动脉粥样硬化、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血管:主动脉夹层瘤 (七)高血压分期 临床类型 (1)缓进型高血压 (2)急进型高血压 (3)高血压脑病 (4)高血压危象 (5)老年人高血压 高血压危象
是指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疼、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征象。收缩压可高达33.8kPa, 舒张压>15.6kPa 。 老年人高血压特点:
年龄超过60岁而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即为老年人高血压。 半数以上以收缩压为主,即单纯性高血压;
部分是由中年原发性高血压延续而来,属混合性高血压; 老年人的高血压病人心、脑、肾靶器官并发症较为常见 易造成血压波动及体位性低血压 (八)治疗要点 1、非药物治疗
(1)合理膳食:限制钠盐 <6g/天,补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钾、镁、钙),低脂肪限酒(2)减轻体重 (3)适当运动
(4)保健心态、减少精神压力、戒烟 2、药物治疗 利尿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
降压目标:
治疗必需使血压降到<140/90mmHg
<60岁者,或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疾病,治疗应使血压降至<130/85mmHg 原则:小量、联合、长效、终身 (九)护理诊断 1、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急性低血压反应、视力模糊或意识改变有关 3、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的需要量:与摄入热量、脂类过多有关 4、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危重症 护理措施
1、减少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促进身心休息,提高机体活动能力 休息与睡眠 头疼、头晕护理 3、协助治疗及防止并发症 (1)降压治疗及护理 非药物治疗的护理
1)饮食护理 低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脂、低钠饮食,限烟酒 2)减肥、控制体重 减少摄入量,增加活动量。
9
3)体育运动
4)心理训练、音乐治疗、松弛疗法。 5)监测血压 用药注意事项:
从小剂量开始,不可自行增减或突然撤换药物,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预防低血压;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 另:高血压急症护理
(1)卧床休息,半卧位,减少搬动病人。 (2)吸氧4-5L / 分 (3)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首选硝普钠,15?-25?/min,严密观察血压,如出现出汗、不安、心悸、胸骨后疼痛等血管过度扩张现象,应立即停止滴注。 高血压急症护理 (4)制止抽搐用地西泮; (5)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速尿20-40mg/iv
或20%甘露醇250ml/ivd,快!
三、糖尿病的护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一)概念
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并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二)糖尿病分型
T1DM: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 (1)免疫介导型(2)特发性
T2DM: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显著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三)病理
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胰岛β细胞减少 70%糖尿病病人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发生病变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 (四)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出现“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高渗性昏迷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诱因: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饮食不当、创伤、妊娠和分娩、手术、麻醉、精神紧张。
临床表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显著增多,常伴头疼、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加快有酮味。后期严重脱水、尿量减少、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脉细数,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最终昏迷、死亡。 (2)高渗性昏迷
病人有严重高血糖、脱水及渗透压增高,血糖常>33.3mmol/L,血钠>155mmol/L,血浆渗透压达330 ~ 460mOsm/kg.H2O。多见于50~70岁老人。临床上常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幻觉、定向障碍,昏迷。 (3)感染(可作为糖尿病老人首发症状的并发症) 皮肤疖、痈等化脓感染
足癣、甲癣、体癣,真菌性阴道炎 肺结核
肾盂肾炎、膀胱炎、肾乳头坏死
(4)心血管病变: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糖尿病心脏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等。 (5)糖尿病性肾病变:包括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肾动脉硬化和慢性肾盂肾炎。
(6)眼部病变: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微血栓、渗出等病变,后期可因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剥离而失明。还可引起白内障。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