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7)

2025-07-03

目标。

第一,福利经济学可以说是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

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配臵资源的最优状态。 第二,西方的微观经济学 分为两个部分,即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

的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具体来说,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

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臵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臵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六、实践题

1.观察身边的市场,能看到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影子吗? 答:瓦尔拉斯一般均衡需要这样几个假设: (1)要求市场的参与者有关于市场的完全信息;

(2)假定经济中不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不会因为预防不测而贮藏货币;

(3)不存在虚假交易,所有的交易都是在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时达成,即只有在这套价格下,市场参与者才能实现最大化目标,均衡价格是通过拍卖商喊价试错过程来实现的; (4)经济系统是个“大经济”,即有足够多的参与者,从而符合“无剩余条件”。 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其所设想的一般均衡时不存在的。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帕累托最优标准的认识。

答:帕累托最优标准是指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善的状态,此时

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臵状态的任意变化作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对既定

资源配臵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人的境况至少没有因此而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进了社会福利,或称帕累托改进。很显然,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臵状态,不存在任何对资源配臵的改变使得福利得以增进,此即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基于上面对经济效率和最优状态的界定可以知道,当经济系统的资源配臵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时,此时的经济运行是有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运行结果就是缺乏效率的。

第十三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C )。

A.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资源配臵不均 B.不能产生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 C.以市场为基础的对资源的低效率配臵 D.收入分配不平等

2.为了提高资源配臵效率,政府对竞争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是( C )。

A.限制的

C.有条件加以限制的 A.外部经济效果 C.外部不经济效果

4.某人的吸烟行为属( D )。

A.生产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B.支持的 D.放任不管的 B.信息不完全 D.逆向选择

3.如果一个市场上,一种商品相对社会最优产量来说,处于供给不足状态,这说明存在(A )。

5.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 B ),问题即可妥善地解决。 A.不管财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财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财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有多大

31

D.不论财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6.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的收益时,称作( D )。

A.公共物品 C.交易成本

7.私人商品的特点是( D )。

A.有竞争性与无排他性 C.无竞争性与排他性 A.排他性 C.竞争性 A.效益 C.公众的意见

的( B )。

A.竞争性 C.排他性 A.逆向选择 C.自然选择 A.品牌

C.长期质量保证书 A.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 C.教育水平

二、判断题

1.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的配臵作用。(× )

2.商品有负外部性是指商品生产的社会的边际成本大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或者社会得到的边际收益小于企业得到的边际收益。(√ )

3.商品有正外部性会导致商品供应的不足。(√ ) 4.对有负外部性的商品生产都应禁止。(× )

5.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产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

6.在消费者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前,增加公共物品的消费者数量一般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商品的消费,例如外交、国防、家用笔记本电脑和路灯等。 (× )

7.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有外部性,如果是正的外部性,则第一个企业的产量会高于社会的最优产量。(× )

8.任何个人都消费同等量的公共物品。(× )

9.保险市场和次品市场上发生的信息不对称属于事后的,会导致逆向选择。( × )

10.由于信号传递的重要性,毕业求职时学生们应该不计成本地自我包装、托人情走后门、修改学习成绩和编造工作经历等,这样才能提高就业的机会。(× )

11.广告是一种很好的传递信息的途径,也是厂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唯一方式。 (× )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资源配臵不能达到最优状态。 2.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答: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产量时,

32

B.外部不经济 D.外部经济 B.有竞争性

D.有竞争性与排他性 B.非排他性 D.非竞争性 B.政府的意志 D.成本和效益的对比

8.公共物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 B )。

9.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D )。

10.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既不会增加路的成本,也不会使任何一个人感到不便。这说明了公共物品

B.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B.搭便车问题 D.道德陷阱 B.低价格

D.气派的商品零售处 B.衣着打扮 D.血型

11.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 A )。

12.面对信息不对称,下列哪一项不能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保证?(B )

13.下列因素在劳动力市场上传递信号最强的是( C )。

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

第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

的低效率情况。

3.政府一般采取什么方法消除垄断?

答:政府一般用立法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消除垄断。各个国家都颁布有“反垄断法”,对大量兼并小企业的集

团会进行反垄断调查,以维护该市场的竞争性。 4.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臵的?

答:外部影响即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正效应,从

而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于它的社会成本,或者企业的收益低于它的社会收益。从而导致有益外部性商品的供给不足。外部不经济: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负效应,从而使社会的边际成本大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或者社会得到的边际收益小于企业得到的边际收益。有害外部性的商品供给相对过多。

5.有哪些潜在的资源配臵的方式可能解决外部性问题?

答:政府管制,发行经营许可证;税收和补助;企业合并,明确产权等 6.公共物品如何引起市场失灵?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答:公共物品会导致市场失灵。公共物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国防,公共物品缺乏一般商品的排他性和竟争性,就是说不用花钱也可以使用,而且大家都可以使用,这样的话如果让市场机制来为决定国防的话,将会没有人买单(因为谁都不愿意做赔本的买卖)所以公共物品会导致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无法发挥(即市场失灵)。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方式有政府单独供给、政府授权的私人部门供给。 7.公共物品的特点有哪些?

答: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8.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出现哪些效率损失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如:道德风险,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委托代理制等措施加以排除;逆向选择,利用“信号传递模型”和“信号筛选模型”,消除信息不对称,使信息劣势方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 四、计算题

1.设有10个人住在一条街上,每个人愿意为增加一盏路灯支付2美元,而不管已提供的路灯数量。若提供X盏路灯的成本函数为C(X)=X2,试求最优路灯数。

解:设最优路灯数为X,路灯属于公共产品,10个人愿意为路灯支付20美元,是对路灯的需求或边际收益。路灯的边际成本MC=2X,令MR=MC,解得X=10。即最优路灯数为10盏。

2.若市场上有高效率和低效率两种工人,工资由其效率决定,高效率工人为年工资5万元,低效率的为3万元。厂商雇佣他们时,无法知道他们的实际生产效率,但能够知道他们当中谁拥有大学文凭。工人的效用函数取决于他们每个人的工资和取得文凭的成本。

问:

(1)如果两种工人取得文凭的成本相同,在劳动市场上会出现高、低两种效率市场的各自均衡吗? 答:不会。

(2)高效率工人为取得文凭愿意花费的最高成本是多少? 答:5-3=2万元。 五、论述题

1.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主要靠市场来提供?

答: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市场是其供给主体。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使得私人市场缺乏动力,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此外,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

33

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的“免费搭车”现象。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公共经济部门介入——用税收手段来集资,提供这些产品。

2.为什么旧车市场上交易的劣车居多?

答:这是由于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一个现实例子。由于当事人双方掌握信息量的不同,买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倾向于购买价格稍低的产品,出于对实际收益的追求,卖者当然倾向于提供劣车。所以,旧车市场上交易的劣车居多。

3. 如何认识“科斯定理”?

答:科斯定理是由经济学家科斯提出,即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也就是把外部性问题纳入市场机制之中,使外部性具有相应的价格,从而将有害外部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其主要内容是:

(一)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臵,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

最大化的安排;

(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臵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臵;

(三)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臵,所以产权制度

的设臵是优化资源配臵的基础。

简要来说即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臵的佩雷托最优。

六、实践题

1.举例说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市场的影响。

答: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是由交易双方的信息部对称所导致的。

逆向选择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臵扭曲的现象。例:某一段时间内,受盗版风潮的影响,

人们对于盗版碟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正版碟受到冲击。导致市场资源配臵扭曲。

道德风险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美国一所

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其将导致市场风险的增大。 2.举例说明为什么存在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都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 答:外部性的存在将干扰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臵。

外部经济将导致市场供给不足,例:全国劳动模范牛玉琴,二十年治沙种树8万亩,却欠下了252万元贷款,一家人日子到现在还是过得紧紧巴巴,晚饭也就是一大盆酱油土豆烧白菜,还有一锅米饭。牛玉琴的行为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可是对其自身而言,效益却不明显,甚至是负的。所以就全社会而言,这种供给是不足的。

外部不经济将导致市场供给过剩,例:汽车运输必然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对社会而言是有害的,但单个人是不必为此买单的,所以,只能使得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即这种有害的供给越来越多。 3.联系一些垄断行业的实际,分析垄断对效率的影响。 答:例:国内的电信行业、能源行业等。

一、垄断市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卖家可以因此抬高价格,获得垄断利润。 二、垄断企业会打压其他进入者,维护自己的垄断利益,阻碍市场竞争。

三、垄断市场使企业停滞不前,不利于技术进步,无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影响经济效率。

34


微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油田上常见职业病危害与预防措施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