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所购买的X商品为3,Y商品为3时,应该是哪一点?在不在预算线上?它说明了什么? 答:(1)7种数量组合(6,0)(5,2)(4,4)(3,6)(2,8)(1,10)(0,12)
(3)该点不在预算线上,在线外,说明在既定的收入下达不到该消费组合。 (4)该点不在预算线上,在线内,说明在既定的收入下达到该消费组合还有剩余。
3.某消费者只消费X、Y两种商品,X对Y的边际替代率衡为Y/X。如果他的收入为260元,X的单价为2元,Y的单价为3元。求其效用最大时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解:由题意可知,2X+3Y=260 再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X=40,Y=60 五、论述题
分析“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决策有何特点,你在决策时会采取什么措施降低风险?
答:“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是投资界的一个形象比喻,目的就是为了规避风险。这句话的含义为:把你的财产看成是一筐子鸡蛋,然后决定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一个篮子,另一个篮子……万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全部都损失。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如果你只是希望冒最小的险拿到最大的收益,那么,采取这种方法,即“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规避只投资一个项目而带来比较大的风险;但如果你是风险爱好者,并且对这个大机会绝对自信,并致力于大捞一笔,那么,可以采取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风险大收益也大,这样,碎鸡蛋也不会让你难受。 六、实践题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你会如何决策,根据你的决策特点,判断你是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还是风险中立者。 答(略)
Y 12
6
消费预算线
X
MRSXY?XPX2?? YPY3第五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边际技术替代率(D )。
A.是正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C.是负的,并且呈递增趋势 A.无差异曲线 C.收入消费曲线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D )。
A.两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B.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11
B.是正的,并且呈递增趋势 D.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B.消费可能线 D.生产扩展线
2.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D )。
C.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品的比率
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4.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经济含义是(B )。
A.为生产一定量产出而需要的成本开支 B.为生产一定量产出而需要的最低成本开支 C.为生产各种产出而需要的各种投入组合 D.为生产各种产出而需要的多种成本结构
5.如果某厂商增加1 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4 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B )。
A.?0.25 C.?1
A.应增加成本支出 C.应减少成本支出
二、判断题
1.边际产量总是小于平均产量。(× )
2.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
3.利用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所标示的产量组合,可以生产出同一数量的产品。( √ ) 4.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说明要保持原有的产出水平不变,应当减少成本开支。(√ ) 5.只要总产量是下降的,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 6.总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也一定最高。(× )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现递减趋势。(√ ) 8.在短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不能调整。(× )
9.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降低等。(√ ) 10.规模经济理论说明企业只有采取很大的生产规模才可能具有成本优势。(× ) 三、简答题
1.简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存在的条件。
答: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连续投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达到一定量以后,边际产量(报酬)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至降为零,甚至为负值。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即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重大变革。 2.如何实现适度规模?
答:适度规模就是使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当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时就不再同比例增加生产要素,使这一生产规模维持下去。对于不同行业的厂商来说,适度规模大小是不同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生产需要的投资量大,所用的设备复杂、先进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就大,所用的设备比较简单的行业,适度规模也小。生产市场需求量大,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应该比较大。相反,生产市场需求小,且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较小。
3.如何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答: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即生产资源)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原则是: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佳的要素投入量,使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要素价格的比例相等。也就是使每一单位货币成本所带来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相等,实现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
(1)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满足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必要条件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 (2)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等成本线与其中等产量曲线相切于一点,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企业应该按照该点的要素组合进行生产,这样,厂商就会取得最大的产量。
4.什么是规模经济?影响规模经济的因素有哪些?
B.?4 D.?5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6.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C )。
12
答: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比例同时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
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幅度;但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后,产量的增加幅度便会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幅度,甚至出现产量绝对的减少,出现不规模经济。
影响规模经济变动的因素有:内在经济及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等。 四、计算题
设某公司短期生产函数为Q=72L+15L2?L3,其中Q和L分别代表一定时间内的产量和可变要素投入量。 (1)导出MPL及APL函数。 (2)当L=7时,MPL是多少?
(3)当L由7个单位增加到8个单位,产量增加多少? (4)L投入量为多大时,MPL将开始递减?
(5)该公司的最大产量是多少?为达到这个最大产量,L的投入量应为多少? 解:(1)MPL ?
QdQ?72?30L?3L2 APL ??72?15L?L2 dLL (2)MPL =72+210—147=135
(3)当L为8个单位时,Q=72L+15L2—L3=1024
当L为7个单位时,Q=72L+15L2—L3=896,故产量增加1024—896=128 (4)令
dMPL ‘
=0,得L=5,L投入大于5时,MPL将开始递减。
dL (5)由MPL=0 可得L=12,当L=12时达到最大产量,即Q=72L+15L2—L3=1296 五、论述题
1.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
答: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总产量在大部分时间递增,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产量或收益增加。这是因为,在开始时不变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时增加可变的生产要素能使不变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产量递增,越过边际产量最高点后,总产量增幅趋缓,直到平均产量最大时,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但增加的比率,即增加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是因为,这一阶段不变生产要素已接近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已不像第一阶段那样使总产量迅速增加。第三阶段是总产量绝对减少,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总产量减少。这是因为,这时不变生产要素已经得到充分利用,再增加可变生产要素只会降低生产效率,减少总产量。
2.网络信息产品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联系中国移动的发展谈谈你对规模报酬及适度规模的认识。 答(略) 六、实践题
1.参考《福布斯》杂志(网址:http://www.forbes.com)了解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决策案例,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决策做出评价。
答(略)
2.简述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面临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关于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 关于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 关于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面临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不正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以存在于
13
规模报酬的任何阶段。
第六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C )。
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2.随着产量的增加,固定成本(B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先增后减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是(B )。
A.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 D.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4.固定成本是指(A )。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5.收益是指(A )。
A.成本加利润
B.成本
C.利润
D.利润减成本
6.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D )。
A.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小于平均成本 B.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大于平均成本 C.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并小于平均成本 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
7.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 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B )。
A.30 000 A.20
二、判断题
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 ) 2.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就是平均成本。(× )
3.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 ) 4.经济学中的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是依据具体时间的长短划分的。(× ) 5.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 三、简答题
1.经济学分析中的短期与长期的含义是什么?
答: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的。
2.短期成本的种类有哪些?
答:在短期,厂商的成本有不变成本部分和可变成本部分之分。厂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种: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
14
B.5Q?Q2 B.100
C.5?Q C.120
D.30 000/Q D.25
8.数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数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 )。
3.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什么?它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如何?
答:短期边际成本,即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取决于可变成本,因为所增加的成本只是可变成本。它的变动规律是: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N。在N点上,SMC=SAC,即短期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N点之左,SAC在SMC之上,SAC一直递减,SAC>SMC,即短期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N点之右,SAC在SMC之下,SAC一直递增,SAC<SMC,即短期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如何构成的?其特征是什么?
答: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单位产品的成本。由于在长期中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从而不存在固定成本,厂商在决定其产量规模时,总是要使相对于每一产量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因此,长期成本曲线是所有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这就说明,长期平均成本变动的规律也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这也是由于随着产量的增加,规模收益递增,平均成本减少;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出现规模收益递减,平均成本增加。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对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在下降时还是上升时都比较平坦。
5.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该厂商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该厂商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因此厂商必然要减少产量。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厂商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厂商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四、计算题
1.假定某厂商面对的需求函数如下:Q=5 000-50P。其中,Q为产量,P为价格。厂商的平均成本函数为AC=6 000/Q+20。
求:使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与产量是多少?最大化的利润是多少? 解:TR=PQ=5 000P-50P2,MR=5 000-100P, 由AC=6 000/Q+20 可得:TC=6 000+20Q,MC=20 令MR=MC,可得:P=49.8,Q=2510,利润=TR-TC=68798
2.设某产品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3Q2+8Q+100,若生产5 单位产品时,总成本为975,求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和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解:设总成本TC=Q出X=250 故TC?3?4Q2?100Q?X,根据题意,生产5单位产品,总成本为975,代入上式,解
Q3?4Q2?100Q?250
250 QAC?Q2?4Q?100?TVC?Q3?4Q2?100Q
AVC?Q2?4Q?10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