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③对污染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实施特别政策; ④禁止法律允许范围之外的污染物排放 。
30.海洋功能的内涵是什么?
? 是指某海域在自然状态下或目前状态下海洋所具有的本底功能,是海域适用于各种海洋开发和使用需求的、先天的条件和能力。也就是说海洋功能系指海洋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和地理区位,并考虑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
31.海洋环境评价包含哪些内容?
7.2.1 海洋环境资源评价 7.2.2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32.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海洋工程是指工程主体或者工程主要作业活动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或者需要借助、改变海洋环境条件实现工程功能,或其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作用于海洋环境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2)评价的目的: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查清建设项目的环境背景,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同时通过评价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向业主提出减少这些不利影响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建议,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应采取的措施,以求将不利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同时,通过评价为环境管理者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力争把项目建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便使项目建成后,以期能达到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 (3)总论应全面、准确地反映建设项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由来和评价目的;报告书编制依据(包括法规依据、技术标准依据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明确评价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与路线,包括确定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筛选出评价重点、确定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明确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明确分析预测与评价方法;给出环境影响要素
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原则、方法和结果等。
? (3)工程概况:
? 应详细阐明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注重以下内容:
——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地理位置(应附平面位置图),建设规模与投资规模(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
——建设项目的总体布置(应附总体布置图,包括附属工程)和建设方案; ? ——建设项目利用海洋完成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类型和利用方式、范围、面积和控制或利用海水、海床、海岸线和底土的类型和范围,包括占用海域、海岸线的类型、面积和长度,涉及的沿海陆域面积等;
? ——建设项目的典型结构布置图、剖面图,主要工程结构的布置、结构和尺度;典型地质剖面图;
? ——建设项目的基础工程结构、布置,施工组织和工艺、分项工程量、进度计划等;
? ——项目依托的公用设施(包括给排水、供电、供热、通信等); ? ——生产物流与工艺流程的特点,原(辅)材料、燃料及其储运,原(辅)材料、燃料等的理化性质、毒性、易燃易爆性等,用水量及排水量等;
? ——主体和附属工程的生产工艺及水平、工程施工方案、工程量及作业主要方法、作业时间等。
33.试述海洋环境监测的对象和基本任务。
? 概念:在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用统一的、可比的采样和检测手段,获取海洋环境质量要素和陆源性入海物质资料,以阐明其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之全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检测代表海洋环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 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可靠、全面地反映海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来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海洋环境保护和管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基本任务:
①对海洋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及时、准确、系统地掌握和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②掌握海洋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影响范围、危害和变化趋势;
③积累海洋环境本底资料,为研究和掌握海洋环境容量,实施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④为制订及执行海洋环境法规、标准及海洋环境规划、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数据资料;
⑤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服务,为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