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保护思考题带答案(2)

2025-08-10

气候变暖是珊瑚礁所面临的最大的长期威胁。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加,气候变暖,导致海水变暖。将使珊瑚释放体内的海藻,导致珊瑚礁被漂白、死亡或者退化。溶解在海水里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造成海水酸度增加,将减缓石灰化—即珊瑚礁形成的速度 (2)特点:

是热带、亚热带(低盐、高温、淤泥质)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

是高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生存在独特的环境(热带海滩阳光强烈;潮起潮落,海水不断淹没和

冲刷;土壤富含盐分);

有独特的生命史和生理结构(如,种子“胎生现象 ”、革质的叶、众

多的气根)。 经济价值:

是高生产力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是一种森林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木材、薪材、纸浆原料等);林中鸟类、昆虫众多,林下鱼、虾、蟹、贝丰富;生物种类多达2000多种,也有许多珍贵濒危物种。 红树林环境功能:

? 红树林美化环境,景观奇异多姿,是良好的旅游胜地;

? 红树林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天然沿海防护林(防风抗浪、固堤护岸 、防止侵蚀、保护沿海设施);

? 能防治污染(过滤陆源入海污染物、净化海水减少海域赤潮发生)。 被毁途径:

? 沿海工业发展、城市扩张和倾废,侵占红树林区;

? 红树林被砍伐,改造成稻田、椰子种植场、鱼池虾塘、盐田等; ? 砍伐的红树林用于工业生产。 ? 外来物种的入侵(互花米草) 保护方法:

? 海滩海岸植红树活动,红树林区的病虫害防治。

? 加强红树林保护力度和执法力度。明确责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湿地和滩涂湿地的定义: 1993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指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草原、泥滩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一般理解的湿地包括沼泽、泥滩地、河流、湖泊、水库、稻田、滩涂(潮间带)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后两者为滩涂湿地。 多由河流携沙淤积而成,在河口两侧往往集中连片;我国沿海滩涂湿地分布广泛,面积最大为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在低纬度,多生长红树林,构成红树林生态系统;在中、高纬度,多生长芦苇等或为贝滩(如,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 滩涂湿地经济价值:

滩涂湿地是高生产力生态系统之一,是人类的重要资源库。

是许多有商业价值生物的产卵地和育幼场,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繁衍地(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甚至哺乳类等),为水产养殖、盐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滩涂湿地植物是饵料、燃料、工业原料。 滩涂湿地环境价值:

在环境意义上,它能储水、泄洪、抵御风暴潮,防止海浪冲击、保护海岸; 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调节气候;

降解近岸海域污染,也是旅游观光的良好场所。 滩涂湿地被破坏的原因:

大规模的盲目围垦是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围垦为工业发展、城市扩张等工程用地,以及修建堤坝,开辟为盐田、虾田、农田及堆场等;此外,湿地污染加剧,泥沙淤积严重和海岸侵蚀不断扩展等也是进一步加剧其破坏。 13.围海造地和造田以及建堤坝给海洋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围海造地使自然纳潮空间区域大大缩小,滩涂消失,失去了波浪消能空间,加大了潮灾的隐患;河床淤积也会影响泄洪安全。同时,许多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海水自净能力减弱,加大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填海材料中的污染物质和围填海活动过程中产生大量悬浮泥沙也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水质恶化。

此外,海滩和沙坝消失,海浪对沿海地区的冲击会进一步增大,海水倒灌现象会加剧[3]。围海造地造成海岸线的变化也影响着现代沉积物的沉积。

对生产功能的影响

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造成了海湾地形和水流的变化,影响了鱼群的栖息环境和鱼类的洄游规律,使渔业资源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迅速发展的工业、海运业、养殖业及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不断将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海中,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2.4 对信息功能的影响

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旅游娱乐价值,围海造地破坏了原有生态景观,对旅游、娱乐等行业将产生较大影响,对沿海地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也有影响。

14.海洋环境保护的含义是什么?

以海洋环境自然平衡和持续利用为目的,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国际合作和舆论监督等手段,维持海洋环境的良好状况,防止、减轻和控制海洋环境破坏、损害或退化的保护行为。 15.海洋环境保护的分类有哪些?

? 按环境保护空间范围划分:海岸带环境保护、浅海环境保护、河口环境保护、海湾环境保护、海岛环境保护、大洋环境保护等;

? 按海洋自然保护对象划分:水环境保护、沉积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旅游环境保护、海水浴场环境保护、海水盐场环境保护等; 16.海洋环境保护遵循的基本原则包含哪些内容?

1持续发展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3谁开发谁保 4谁污染谁负担原则 5环境有偿使用原则 6全过程控制原则 (1)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负担原则:

是指开发海洋的一切单位与个人,既拥有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与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义务和责任。

贯彻谁开发谁保护原则,并不降低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责任。主管

部门的责任主要在制定海洋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协调和检查与监督工作上。

谁污染谁负担,是我国环境保护实践经验的总结。 (2)环境有偿使用原则:

? 有偿使用海洋空间、环境是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海洋环保在国际上的通例措施。

? 有利于海洋环境无害或最大减少损害的使用,维护海洋生态健康和自然景观。

积累海洋环境保护的资金。 (3)全过程控制原则:

海洋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海洋环境保护也因此是一个负责的系统过程。既包括生活劳动过程和生产活动过程的控制,又包括海洋污染过程和陆地污染过程的控制;既包括工程前、工程中和工程后的控制,又包括工艺、技术、方法、计量等方面的控制。

17.海洋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学理论有什么意义? ? 内容:

? 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环境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 研究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 ? 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

? 研究经济再生产和自然资源再生产过程的相互协调问题 。

? 生态经济学就是探讨发展与资源、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求得经济稳定持久的发展。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揭示的客观规律,才能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8.试述海洋环境保护的科学发展理论的内涵。

摒弃单纯环境保护和单纯经济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 :

资源开发贯彻“绿色发展战略”; 环保工作要实现产业化;

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双赢的事业 。

坚持以科学规划海洋资源为基础,优化海洋资源配置 坚持以强化监督管理为手段,严格控制海洋环境污染

坚持以重点区域综合管理为突破,开展海洋资源与生态修复工作

坚持以提高海洋环保能力为保障,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支撑体系

19.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管辖的区域范围有哪些?

?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领海(领海基线向外12海里)、毗连区(12-24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 20.我国现有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21.试述制定海洋环境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为保护人类及其生命支持系统和社会财产,对环境中有害成分或有害因子的存在强度及其在排放源的发生强度所规定的阈值和与实现阈值或阈值测量有关的技术规范。

? 作用:制定环境规划、计划的主要依据;环境执法的尺度 ;科学管理环境的技术基础。

22.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 6.1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海洋环境保护思考题带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练习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