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4)

2025-04-27

A.上斜肌B.下斜肌C.外直肌D.眼轮匝肌E.瞳孔开大肌

27.滑车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28.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29.交感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30-31题共用备选答案)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下丘脑

30.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31.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32^-36题共用备选答案)

A.动眼神经损害B.外展神经损害C.三叉神经损害D.面神经损害E.舌下神经损害

32.皱额不能

33.睁眼困难

34.闭眼困难

35.下领偏斜

36.眼球内斜视

 

二、简答题

1.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可归结为几种?各是什么?

2.简述Foster-Kennedy syndrome.

3.什么是Gerstmann syndrome?

4.简述颞叶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5.什么叫黄斑回避?

6.简述“三偏”综合征的病变部位及解剖学基础。

7.简述基底节病损后两大综合征。

8.丘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9.什么是Parinaud syndrome?

10.简述闭锁综合征。

11.什么是Brown-Sequard syndrome?

12.简述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构成。

13.简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14.什么叫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15.什么叫脊髓后动脉综合征?

16.简述视觉传导通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

17.什么叫Horner综合征?

18.什么是阿-罗瞳孔?

19.什么是艾迪瞳孔?

20.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是什么?

21. Hunt syndrome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22.简述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

23.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及下运动神经元?

24.举例说明节段性感觉支配的特点。

25.什么叫总体反射?

三、论述题

1.额叶具有哪些功能区?病损的表现有哪些?

2.延髓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3.脑桥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4.中脑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5.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病损的表现有何异同?

6.不同节段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的表现如何?

7.不同分支的脑血管疾病病损的表现如何?

8.论述眼肌麻痹的类型及表现。

9.感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受损的分布与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A 2. E3. C4. E5. D 6. C7. D8.E9. E10. D 11. C12. B13. D14. B15. A16. C17. E18. D19.E 20. B21. A22. D23. B24. B25. C26. D27. A28. D 29. A30. D 31.B 32.A 33. E 34. B35. D36 .C37. D 38. A 39. E 40.E 41.B 42.D 43.B 44.C 45.D46. E 47. C 48. E 49.A 50.A.51.A 52.E 53.B 54.E55. B 56. E 57. C 58.C 59.C60. D 61.C 62. D

【A2型题】

1-5 CBAAE  6-10CDBBC  11-14DCDC

【A3 /A4型题】

1-5BCECA  6-7DD

【B型题】

1-5DEBAC  6-10ADECB  11-15ADEED  16-20CEBAC  21-25CEBCB  26-30CABED  31-35BDADC  36.B

二、简答题

  1.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①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②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③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④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2.表现为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见手额叶底面肿瘤。

  3.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亦称“四失”综合征。

  4.颞叶病变时主要引起听觉、语言、记忆及精神活动障碍:①优势半球颖上回后部(Wernicke区)损害表现为感觉性失语;②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表现为命名性失语;③颞叶钩回损害可出现钩回发作;④海马损害可发生癫痫、近记忆障碍;⑤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可出现精神症状;⑥颞叶深部的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可出现视野改变。

  5.一侧视中枢病变可产生偏盲,特点为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而中心视力不受影响,称黄斑回避。

  6.见于完全性内囊损害,因为内囊聚集了大量的上下行传导束,特别是锥体束在此高度集中,如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谓之“三偏”综合征,多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7.基底节病变主要产生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和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①新纹状体病变可出现肌张力减低一运动过多综合征,主要产生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和偏身投掷运动等;②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可出现肌张力增高一运动减少综合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及缓慢的静止性震颤。

  8.丘脑病变可产生丘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①对侧的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丘脑痛;②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③对侧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④情感与记忆障碍。

  9.由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引起,症状多为双侧。主要表现为:①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②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上丘受损);③神经性耳聋(下丘受损);④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

  10.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患者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

  11.脊髓半侧损害引起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12. 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一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13.基底动脉尖分出了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及枕叶,受累时可出现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表现为:①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②对侧偏盲或皮质盲;③严重的记忆障碍;④少数患者可有脑干幻觉,表现为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⑤可有意识障碍。

  14.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为供应脊髓前2/3区域的脊髓前动脉发生闭塞所致,主要表现为病灶水平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深感觉正常)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15.脊髓后动脉综合征为供应脊髓后1/3区域的脊髓后动脉闭塞所致,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轻度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16.视觉径路在脑内经过的路线是前后贯穿全脑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聚集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进人颅中窝,在蝶鞍上方形成视交叉,来自颞侧不交叉的纤维与来自对侧鼻侧交叉的纤维合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换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视皮质中枢(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一般视神经损害可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部分视辐射受损出现象限盲;一侧枕叶视皮质中枢局限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双侧枕叶皮质视中枢病变引起皮质盲。

  17.见于一侧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表现为同侧眼裂变小,瞳孔缩小,眼球轻度内陷,伴有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18.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所致,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及带状疱疹等。

  19.艾迪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在普通光线下检查,病变瞳孔光反射消失;但在暗处强光持续照射,瞳孔可出现缓慢的收缩,光照停止后瞳孔又缓慢散大。调节反射也同样反应缓慢。


神经病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硬笔书法教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