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学习指导和习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第七章头痛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第十二章运动障碍性疾病
第十三章癫痫
第十四章脊髓疾病
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
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神经病学的目标
A.发展神经科学 B.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C.及时对疾病进行合理的诊断D.尽可能地对症恰当治疗
E.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2.神经病学的特性不包括
A.疾病的复杂性B.症状的特异性C.诊断的依赖性 D.疾病的严重性 E.疾病的难治性
3.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不应包括
A.详细询问病史 B.仔细的体格检查 C.相关的辅助检查 D.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E.试验治疗
4.医学生在神经病学的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但除外
A.重点掌握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科基本操作 B.熟悉定位和定性诊断 C.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D.重点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治要点,掌握危重病的抢救 E.掌握神经遗传病
5.医学生的学习方法,应除外
A.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 B.结合神经系统主要解剖生理和病理C.以研读参考书为突破口
D.联系症状学和临床实际 E.采取综合分析和整体观点,逐步提高临床技能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神经病学?
2.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如何?
3.神经病学的目标是什么?
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E .4 E 5. C
二、简答题
1.神经病学是一门临床二级学科,也是神经科学中的一门临床分支,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疾病的症状、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2.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感觉和反射障碍;精神疾病则主要是由于大脑高级功能紊乱导致的情感、意志、行为和认知等精神活动障碍。二者又有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疾病如病变累及大脑常有精神症状。
3.神经病学的总体目标:发展神经科学,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时对疾病进行合理的诊断,同时尽可能针对病因恰当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的三个阶段:①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获取详尽的临床资料;②初步确定病变的部位即定位诊断;③综合疾病的起病形式、演变过程以及个人史、家族史等临床资料,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并选择辅助检查进一步证实。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大脑皮质运动区病变的瘫痪多表现为
A.单瘫或不均等偏瘫B.完全性均等性偏瘫C.交叉性瘫D.四肢瘫E.截瘫
2.双侧旁中央小叶及其附近中央前后回受损引起
A.下肢感觉障碍B.下肢瘫痪C.面舌及上肢感觉障碍D.面舌及上肢瘫痪E.痉挛性截瘫,复合性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
3.右利手患者,能理解他人讲话内容,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病变在
A.左侧额上回后部B.左侧额中回后部C.左侧额下回后部D左侧角回E.左侧顶上小叶
4.易出现“三偏”综合征的病损部位在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丘脑 E.内囊
5.脑桥病变的最具特征性临床表现是
A.受损范围广泛 B.常有剧烈面痛C.瞳孔常散大 D.上下肢瘫痪在面瘫的对侧.E.多有昏迷或抽搐
6.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皮质下,中枢是
A.上丘脑 B.延髓 C.下丘脑 D.丘脑 E.底丘脑
7.脑干病损时瘫痪的特点是
A.完全性均等性偏瘫 B.单瘫 C.截瘫D.交叉性瘫痪 E.伴明显肌肉萎缩·
8. Weber syndrome的病损部位是
A.中央前回 B.皮质脊髓束 C.脑桥 D.延髓 E.中脑
9. Millard-Gubler syndrome的表现不包括
A.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B.病灶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C.对侧舌下神经瘫痪D.对侧中枢性偏瘫E.眼球侧视运动障碍.
10.交叉性感觉障碍的病变水平位于
A.中脑上丘 B.中脑下丘 C.脑桥 D.延髓 E.颈髓
11.病变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伴自发性疼痛或不自主运动,其病变部位在
A.顶叶感觉皮质 B.内囊或基底节区C.丘脑 D.中脑 E.脑桥
12.内囊受损的感觉障碍特点是
A.对侧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B.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C.对侧偏身感觉减退伴有自发性疼痛
D.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伴感觉过度E.交叉性感觉减退或缺失
13.某患者双上坡痛温觉障碍,触觉和深感觉正常,病损部位在
A.双侧C5-T8后根 B.右侧C5-T8前根 C.双侧臂丛 D. C5-T2脊髓前连合E.双侧颈膨大后索
14.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
A.四肢中枢性瘫痪B.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截瘫 D.单瘫 E.偏瘫
15.胸髓横贯性损害引起
A.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B.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C.一侧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D.四肢瘫 E.偏瘫
16.脊髓前角细胞病损的瘫痪特点是
A.单瘫B.节段型分布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伴感觉障碍C.节段型分布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不伴感觉障碍
D.四肢远端肌肉瘫痪 E.截瘫
17.骶髓病变时,通常不应出现的情况是
A.尿便障碍B.肛门反射消失C.马鞍形感觉障碍D.病理征阴性E.下肢严重瘫痪
18.脊髓休克现象发生时,下列哪项不应出现
A.截瘫 B.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C.尿便障碍D.腿反射亢进E.病理征阴性
19.哪项可能不是脊髓病变引起的瘫痪
A.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B.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D.一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E.一侧上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0.眼动脉交叉瘫或Horne交叉瘫的受累血管常见于
A.大脑中动脉B.颈内动脉C.大脑前动脉D.基底动脉E.大脑后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