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分析的财务公式汇总
1.拟建项目主厂房投资=工艺设备投资×(1+∑Ki)
2.拟建项目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拟建项目主厂房投资×(1+∑Ki)
3.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4.基本预备费=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率
涨价预备费P=∑It[(1+f)t-1](其中:It=静态投资f=上涨率) 5.静态投资=工程费与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
6.投资方向调节税=(静态投资+涨价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率 7.建设期贷款利息=∑(年初累计借款+本年新增借款/2)*贷款利率 8.固定资产总投资=建设投资+预备费+投资方向调节税+贷款利息 9.拟建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10.流动资金用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
流动资金:拟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率 11.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年计息次数)年计息次数-1 12.用分项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其中:流动资产=应收(预付)帐款+现金+存货
应收帐款=产成品=年经营成本/年周转次数 现金=(年工资福利+年其他费)/年周转次数 存货=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在产品+产成品
流动负债=应付帐款=外购原材料燃料=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年周转次数
在产品=(年工资福利费+年其它制造费+年外购原材料燃料费+年修理费)/年周转次数
13.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 14.所得税:(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所得税率 工业企业所得税率25%,
高新技术企业:15%,(连续3年)
15.年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固定资产总额-无形资产)(1-残值率)÷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总额应包括利息) 16.固定资产余值=年折旧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营运期)+残值 17.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1)+(出现正值年份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当年折现净现金流量) (税后) ◆静态投资回收期
(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1)+(出现正值年份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当年折现净现金流量) (税前)
◆插入法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i1)/ (i2-i1)= NpVl/ (NpV1-NpV2)
18.FIRR=i1+(i2-i1)×[FNPV1÷(FNPV1+|FVPN2|)]
19.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利息 ◆经营成本:
按《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一般计算项目的经营成本计算公式为:
经营成本 = 总成本 — 折旧费 — 摊销费 — 利息支出 矿山经营成本的计算式为:
经营成本 = 总成本 — 折旧费 — 摊销费 — 利息支出 — 维检费
20.等额本金偿还:
税后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
未分配利润=全部税后利润(不计盈余公积金和应付利润) 税后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
未分配利润=(该年应还本金+上年亏损)-折旧费-摊销费费 盈余公积金=(税后利润-上年亏损)*10%
税后利润=该年利润总额-(该年利润总额-上年度亏损)所得税率 应付利润=税后利润-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 21.摊销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
22.年平均利润总额=∑各年利润÷n年
年平均利税总额=年平均利润总额+∑各年销售税金÷n年 23.投资利润(利税)率=年平均利润(利税)总额/项目总投资(包括自有资金)
24.资本金利润率=年平均利润总额÷项目资本金(包括全部自有资金)
25.各年利润总额=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26.各年利税总额=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
27.产量盈亏平衡点=年固定成本÷[产品单价(1-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单位产品可变成本]
28.单价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设计生产能力*可变成本)÷设计生产能力(1-销售税金及附加税率)
29.最大可能盈利额R=正常年份总收益-正常年份总成本=设计能力*单价(1-销售及附加税率)-(固定成本+设计能力*单位可变成本) 30.保证利润最小产量=(利润+固定成本)/[产品单价(1-销售锐金及附加)-单位产品可变成本] 31.每年按最大偿还能力偿还:
还清贷款前,税后利润=未分配利润,应付利润=O,盈余公积金=O 还清贷款的当年,未分配利润=该年尚需还款数-折旧费-摊销费 应付利润:税后利润-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
还清贷款后,应付利润=税后利润-盈余公积金(未分配利润=O) 32.盈余资金:资金来源-资金运用
33.借款偿还期=(出现盈余年份-开始借款年份)+出现盈余年份应还款额/出现盈余年份可用于还款额 3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35.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 36.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资金来源:
贷款:建设期分年包括本息
自有资金:包括建设期自有资金,投产期流动资金分年按达产比例分配
回收流动资金:流动资金计最后一年 资金运用: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分年贷款本息 流动资金投资:投产期分年按达产期比例分配 盈余资金=资金来源-资金运用 流动资金达产比例分配计算:
投产期第一年631.67*09=442.17达产70%
投产期第二年631.67(O.9-0.7)=631.67*0.02=12633达产90% 投产期第三年:631.67(1-O.9)=631.67*0.01=63.17达产100% 37.资产负债表资产: 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资产(背景材料)+累计盈余资金(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累计盈余资金: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最后一年的累计盈余:累计盈余(资金来源与运用最后一年)-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在建工程:建设期第一年:第一年自有资金和贷款本息。
建设期第二年:包括第一年自有资金和贷款累计 固定资产净值:
投产期第一年:固定资产总额(包括)-无形资产-折旧费 第一年后:上一年固定资产净值-折旧费
无形资产净值:逐年扣减无形资产余值负债:流动负债:背景材料贷款负债:取自还本付息表(分年本息)
资本金:建设期第一年:第一年投入的自有资金;第二年:包括第一年的自有资金总额
投产期第一年:自有资金总额+第一年应摊销的流动资金;第二年:上一年余额+第二年应摊销的流动资金;第三年:上一年余额+第三年应摊销的流动资金;第三年后:以后各年上年余额照抄 累计盈余公积金:损益表中盈余公积金分年累计分年填入
累计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未分配利润分年累计分年填入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一)制造业:
1.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4.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 5.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
6.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
(二)商业:
1.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3.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
4.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
(三)服务业:
1.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四)其他行业:参照以上公式计算。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