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主讲稿
主讲人:施正芹
第一单元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材分析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决意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自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读悟结合法,读写结合,采取“自主 合作 探究 ”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悟文本中走进文本,升华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 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写字
五、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小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飘渺 波澜壮阔 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
4)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1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六、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地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共同感受一下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以进一步激发爱国之情。
2、郑成功 教材分析:
《郑成功》一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全文依循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歌颂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品格。由于学生现在的时代与文章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也不可能带着学生去寻找古迹,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对郑成功的理解。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质疑问难,确定任务——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练习巩固,延伸任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三、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2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学习课文第4-6小节。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六、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七、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 八、练习复述课文。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占领,音乐家肖邦流落异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4段。 第一段为第一自然段,写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第二自然段,写肖邦带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
第三段为第三、四自然段,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
3
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第四段为第五六自然段,写肖邦弥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在异乡与世长辞。“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抓住这一主线,因文悟道以取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陶冶相结合的效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法学法: 1、用想象促感悟。 2、情景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7)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
4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4、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得以彻底平复。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以一气贯注、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名作。《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教学要求:
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2.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法、学法:尝试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二、初读,了解大意 1.正确朗读诗
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②师生讨论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三、细读,品诗
四、联系生活,激情练笔 五、质疑 (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