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

2025-04-29

A、C项不属于主要原因。当时的确存在帝国主义的干涉,但这不是宪法出现因人立法的原因,故不选D。

30.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发生以后仍有青岛的报道,故A错误;当时

北洋政府已经拒绝在和约签字,故B错误;当时中日外交争端没有解决,故C错误;五四运动前后的报道有助于读者了解山东问题进展道,故D正确。故选D。

33.C 解析:A、B不全面可排除。英国、荷兰,弗兰德、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北部都是当时农业生

产力特别强的人口密集区,故选C。工业革命是1765年自英国开始的,且部分国家如俄国工业革命开始时间较晚(19世纪三十年代)可排除D。 34.D 解析:材料突出的是“战争”即一战激化了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导致革命爆发,故D符合题意。

排除A、B、C。

35.A 解析:材料突出“十月革命”后故强调意识形态,“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根本

性对立和冲突。”实质是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故A正确,B、C、D均不全面。 41.

42.

45. (1)精简官僚机构;严格官员考核;反对贪污腐败,严惩贪官污吏;破格用人,唯才是用。

(答对3点可得9分。)

(2)打击了腐朽势力,带来了吏治清廉、能办事、效率高政治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封建专制制度,未能达到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目的。(3点6分) 46.(1)特点:对外主战并以兵战为用;重视铁路的经济价值;重视兴学育才;具有浓厚的封建

性。(6分,答对3点可得6分。)

(2)原因:近代工业的创办,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近代教育,培养了大批接受新思想的人才,成为反对清政府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编练的新式军队,成为清末武昌起义的重要力量。(9分)

宜昌市一中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试卷

命题:罗群 覃西全 秦大勇 组卷:覃西全

做题:任利平 周杰 张斌 赵伟 张婷 吴森虎 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Ⅰ卷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 据此可知当时 A.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 C.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 D.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

25.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26.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建置 作用 开皇三年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州置广通仓。 大业元年 开通济渠。 开元 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接驳洛阳与淮河。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二十二年 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27.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较成熟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28.(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

A.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 B.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 C.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 D.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

29.《临时约法》开了“因人立法”之风,使国家根本大法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屈从于人的理念与意志,使法随人变,表现出很强的人治色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 A.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B.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 C.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 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30. 1919年,上海《申报》刊登了《青岛问题之外论》(1月5月)、《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2月4日)、《中日青岛问题之紧急》(5月3日)、《青岛问题警讯志》(5月6日)、《都人对青岛问题之奋起》(5月7日)、《巴黎中国代表之抗议》(5月16日)等一系列报道。这些报道

A. 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B. 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签字 C. 促进了中日外交争端解决 D. 有助于读者了解山东问题进展

31.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下表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反映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时间 地点 会议 猴场会议 遵义会议 两河口会议 俄界会议 1934.12 贵州猴场 1935.1 1935.6 1935.9 贵州遵义 四川两河口 甘肃俄界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

C.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 D.教育说服少数民族群众和地方群众 32.2017年 6月,因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要求首相特蕾莎?梅下台。特蕾莎?梅最终是否下台,关键取决于 A. 特蕾莎?梅所在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 英国女王的态度

C. 议会对特蕾莎?梅政府的信任程度 D. 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33.阅读下表

欧洲人口,1700—1800年(百万) 大不列颠 法国 哈布斯堡帝国 普鲁士 俄国 西班牙 瑞典 1700 9.0 19.0 8.0 2.0 17.5 6.0 1.5 1750 10.5 21.5 18.5 6.0 20.0 9.0 1.7 1800 16.5 28.0 28.0 9.5 37.0 11.0 2.3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 1.8 1.9 2.0 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

A.国家政策的刺激

B.医疗技术的进步 D.工业革命的推动

C.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34.“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35.学者时殷弘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学者王玮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 B.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 C.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D.美苏冷战孕育于二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形成了自己本身的一套理论化和制度化的行事规则和价值倾向, 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必然对君主权威会有所“反弹”,中国的官僚制度中的君尊臣卑原则的干扰就削弱了。而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可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扑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在中国古代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不难看出,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然会形成关于对上级强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照章办事,那么为了迎合上意,也就理所当然地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行动上得到上级的肯定,因此中国古代的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 材料二

1853年开始英国议会就提出要改革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而财政大臣格拉斯顿在议会中提出对英国文官制度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主要集中在财政部和海军部,并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理性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1855年5月21日,帕麦斯顿内阁颁布了官吏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成立独立考试的三人文官事务委员会,具体研究和实施改革方案。1870年6月4日,格莱斯顿内阁又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类官职”的原则,明确了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英国以文官制度的建立结束了国内政治上的落后、腐败和贪污或者说是政治上的不完善。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我政治调整的典型。而它的这种做法对世界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当今世界2/3的国家都在实行这种官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现代政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英国在此具有开创性功劳。 ——摘编自潘卫《英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官吏制度发展的显著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官僚制度发展演变中得到的认识。(11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世界 中国 18世纪中后期 1750年,欧洲五国英、法、 德、 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俄、意GDP共占世界份额 17%。 居世界首位。 1781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 争的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 政胜利,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 产阶级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革命。 利,中国至此实现了全部的统一。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代 议制 1820年道光帝登基,十日后其着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进步。 手撒换军机大臣,改组军机处。 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 业革命, 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 外输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至19世纪中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 担,到期,法国、美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846年达到八千多万担,生丝出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王 义世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 19世纪前半期 界市场初步形成。 1861年咸丰帝批准成立总 理各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不久国事务衙门,成为清政府中 央机构颁布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 立宪政斤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体;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 通过了法 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 洋务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运动,近代工业产19世 纪六七十年确立了共 代,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诞生。 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 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封建社会后期的改革,必须打击维护旧传统治旧官僚体制,才能造成社会进步的政治环境。张居正明白,依靠明朝后期那个只尚空谈,不办实事的庞大腐朽的官僚集团来推行他的改革,就意味着寸步难行。他不得不精简官僚机构,裁减名实不符的官吏达官僚总数的20%—30%。对在职官员用“考成法”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吏部判定官吏勤惰的依据,官吏的“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他整顿吏治“杜绝贿门,痛惩贪墨”以达到“私门闭、公室强”。在用人和选才方面,他大破常格,唯才是用,精选和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官吏如张学颜、潘季驯、王宗古、戚继光等,对改革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它并未超出官吏传统的吐故纳新的范围。 ——熊家利《十六世纪中西面对封建危机的不同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张居正政治改革的影响。(6分)

46. 【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李鸿章等人的“外须和戎”思想不同,张之洞提出“以战练海防,以败练战,数败之后自然渐知制胜之方”。张之洞认为“铁路之用,尤以开通土货为急”。他还指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并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在办学思想方面,他要求“以忠孝为本,以中学经史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

——摘编自马帆《张之洞洋务思想浅探》

材料二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于1894年建成投产,是我国近代第一个钢铁工业企业,也是当时亚洲第一个钢铁企业。张之洞也是洋务派中创办新式学堂最多的一个,他还多次派人赴日本和欧美国家留学。清末湖北留学生占全国四分之一。甲午战后,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他以从江宁带回的500名自强军为基础,扩建成湖北护军前后营,史称这支新军为湖北洋枪队,后来以它为核心又发展成“湖北新军”。

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曾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洋务思想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称张之洞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9分)

宜昌市一中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答案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

24-35:DACABB DCCCDA

25.A解析:铁农具普遍使用,反映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故选A,B片面;C不一定都是官营;

D错误。

26.C 解析:A材料无从体现。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B错。材料“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

中……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可知政治军事重心并未南移,故D错。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军事政治重心仍在北方,故C正确。

28.B 解析:结合所学知A错。C项材料未能突出反映。“为了获取军火武器……准许英人在南京

江面停泊兵舰”可知突出反映B,D材料无从体现。

2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材料显示《临时约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从一开始

就屈从于人的理念和意志,体现人治色彩,这说明民主受到了专制等因素的影响,故B正确。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管理经济学练习中全部的20个计算题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