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7)

2025-04-29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雷云拍着大手”既指(表层意思) ,又指(深层意思) 。 2.为什么说“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请通过想象加以描述。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 )的丁香花 ( )的月季花 ( )的玫瑰花 ( )的牵牛花

参考答案

一、衣裳 飞扬 胳臂 海棠 一场 墙壁

二、一串一串、一朵一朵、一只一只 哗哗、隆隆、嗖嗖 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明明白白

三、地下 关了门 雨 跑出来 绿草 天上 星星 四、1.自然界的电闪雷鸣 对花孩子们的热情欢迎 2.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尤其是充满爱——神圣的母爱。

五、示例:紫色 白色 红色 粉色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2)(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 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 生。 2.(课件出示3)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 学习生活的课文。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1.(课件出示4)出示自读提示 【设计意图:略读课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文,应该更多放手给学生自学,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和解决主要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先生”是谁? (3)“戒尺”是什么? (4)什么是“私塾”? (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设计意图:自学,提出自己的困难,找出认为有新鲜感的语句,共同商议解决。锻炼了学生自学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和质疑问难的能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5:生字) bèi sònɡ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背 诵 例 圈 段 练 糊 涂 呆 戒 厉 挨 楚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鼻音“段”,边音“例、厉”。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bèi”,组词为“背诵”,还有一个读音是“bēi”,组词为“背包”。多音字“圈”,在文中读“quān”,组词为“圆圈”,还有一个读音是“juàn”,组词为“羊圈”。 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6、7) 私塾: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力。】

先生: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3.学生交流如下: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板书:背诵 很快) 4.(课件出示8)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1)(课件出示9)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2)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5.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教育的不同。) 6.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设计意图:感情朗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读是部编版教材的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四、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3.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重点,三年级应该训练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1)(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2)“……,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 (4)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板书:不懂 提问)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六、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迁移练习。(课件出示10)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板书:壮胆)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课件出示10)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套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