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2025-04-26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掌握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的书写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常识性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 ?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总结方法。 2. 培养观察能力。 3.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 德育目标: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 难点:原电池装置的科学设计。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验探究法

实验――观察――思考――讨论――总结 教学用品

铜片、锌片、碳棒、稀硫酸、乙醇、电流计、检流计、导线、烧杯、桔子、干电池等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水果电池(橙子)

对比干电池连接检流计。。

这说明我们刚才的装置就相当于一个小电池,为什么橙子和金属片能

组成一个小电池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原电池的世界。

【板书】 第四节 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

【投影】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的提示,完成这几组实验: Cu Zn Zn Cu Zn Cu 稀硫酸 稀硫酸 稀硫酸 稀硫酸

B D A C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提问】 解释 A.B.C的现象。

【引导】 A.B.C的现象我们容易理解, D 实验中,我们看到铜片上有气泡存在。

说明 H+ 得到了电子,那么,H+ 得到的电子从哪里来?是铜提供的吗?

【回答】 电子不是铜提供的,铜是氢后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置换氢气。

所以 H+ 得到的电子,不是来自铜,只能来自锌。

【设问】 锌传递电子是通过溶液还是导线呢?

【讲述】 比较C、D,可以知道电子不是从溶液中传递的,只能是沿着导线传递给铜的。

【过渡】 这只是我们的推断,大家能想办法印证它吗? 【引导】 电流计。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设问】 大家一起告诉我,我们的推断正确吗?

【引导】 实验印证了我们的推断,从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我们可以知道装置中产

生了电流,从物理学上我们已经知道,电流的产生都是由于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这个装置把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象这样能够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我们称之为原电池。

【投影】 原电池概念 【板书】 一.原电池: 1.概念 【设问】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是不是任何化学反应的能量都

能转化成电能呢?不是。确切地说,原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引导】 现在我们来分析原电池装置,电池都有两个电极,分别是什么呢? 【回答】 正极和负极。

【引导】 物理上两极的规定和电子流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回答】 电子流出的一极称为负极,电子流入的极称为正极 【投影】 负极:电子流出的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极

【引导】那刚才的原电池两极谁正谁负呢? 【回答】 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设问】 负极流出的电子是由锌失去的,那负极的锌失去电子发生了什么反应? 【回答】 负极-----氧化反应

【设问】 那么正极上H+得到电子发生了什么反应? 【回答】 正极-----还原反应 【讲述】我们也根据这些过程来判断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从电子流向的角度判断:电子流出的是负极,电子流入的是正极。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

其实这些判断方法我们依据的都是两极上的这两个反应

对原电池,这种表示两个电极上电子得失过程的式子称为电极反应式。

【投影】 电极反应 负极: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正极: 2H+ + 2e- = H2↑(还原反应)

【讲述】 这两个电极反应的总结果就是锌和H+的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 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Zn + 2H+ = Zn 2+ + H2↑

【讲述】 把锌片直接放入稀硫酸中,就是发生了该反应,在这个铜锌原电池中

发生的依然是该反应,不同的是,现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两个电极上发生,这就将电子的直接传递转化为沿导线的定向传递,从而形成了电流,所以说原电池是把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

【过渡】 下面我们来看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动画模拟 【投影】 原电池动画。

【设疑】 在溶液中这个导电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呢?

【分析】 在溶液中,SO42-移向负极,Zn 2+和 H+ 移向正极,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传导电流,构成回路,这就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那这个装置需要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这样的转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投影】请各组按屏幕提示完成屏幕上的实验。 Zn Zn Zn C Zn Cu Zn Cu G G G G

A B C D 稀硫酸 稀硫酸 乙醇 稀硫酸

【实验探究】 实验 分组:

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

【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

【提问】 哪几个装置中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回答】

【过渡】 B中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装置,说明构成了一个原电池,A、C、

D装置中不能产生电流,说明没有构成原电池,下面我们通过和刚才的铜锌原电池装置比较,来分析原因。

【讲述】①从A、B知道,从电极材料来说,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可以都是金属,

但不能是两种相同的金属;也可以是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但如果是非金属的话,非金属应该具备什么性质―――导电性。―――投影。 ②由C知道,当溶液是非电解质溶液时,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所以从溶液性质来说,溶液必须是电解质溶液。

具备了这两点就行了吗?从D可以看出,决非如此,如果电解质溶液不相通,不能构成回路,还是无法形成。所以从电路的连接来说,这些材料之间必须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投影小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非金属导体)做电极,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碳棒)为正极. 2.两个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个电极用导线相连构成闭合回路。

【强调】原电池必须要依据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形成。 【投影练习】 1.下列各种情况是否形成了原电池?

ZC

C Cu Cu Zn Fe Ag

AFG

H2SO4溶液 盐酸溶液 CuSO4溶液 O A B C

Zn G Cu Mg Al 含杂质的Fe片 MAZC

CCl4溶液 盐酸溶液 盐酸溶液

D E F

【投影练习】 2.材料_____格林太太的怪病。

【设问】 现在大家能否解释,课前我们将橙子和金属片连接检流计后,指针会

偏转?

【学生回答】 略

【过渡】 我们看到的水果电池是原电池原理的简单应用,理论上说,任何氧化

还原反应都有电子得失,根据这一点,科学家们利用许多廉价、高能的原料,制成了各种化学电源,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

【投影】 常见的化学电源。 【投影】 干电池剖面图

【讲述】 常见的锌-锰电池,中央是石墨棒,作正极;石墨周围是二氧化锰和炭黑的混合物,裹在纸作的隔膜内,隔膜外是糊状的氯化铵,作电解质溶液,最外面是锌筒制成的电池壳,作负极。

【投影】 工作原理 总反应式:2MnO2+2NH4++Zn=Mn2O3+2NH3+H2O+Zn2+ 【设问】 根据这个反应,请判断一下它的正负极?

【讲述】 负极上锌失去电子,正极上是二氧化锰得到电子。 【过渡】 我们再来认识其它几种常见电源 【投影】 图片

【讲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使用的电池越来越多,它们在带给我们方便的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废电池中多种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危害很大,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在生活中不但要注意自己不随意乱丢,而且还要向身边的人进行宣传。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常说垃圾都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废电池中的有色金属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够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而且可以节约利用资源。

【投影小结】一、原电池 能量转化 化学能→电能 电极材料 可以是1.两种不同的金属。 2.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 电极的确定 与电极材料有关。 负极:电子流出的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极。 电极反应 负极:Fe - 2e- = Fe2+ 发生氧化反应 (工作原理) 正极:2H+ + 2e- =H2↑ 发生还原反应 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作电极; 2.电极插入相通的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的回路。 电流与电子的方电子:负极→正极 向 电流:正极→负极 二、化学电源

【作业】 1. 课后习题 一、 三、1

2. 研究性学习

课题:调查我们常用电池的种类以及废电池产生的影响

(备注:需要资料的话,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或其它条件搜集资料。)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Z

ZC C

Z

A

B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C 第四节

D

一、原电池

1.概念

2.工作原理

3.构成条件

二、化学电源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张某某辩 护 词 - 副本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