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三中云阳学校2024_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2025-04-26

江苏省丹阳三中、云阳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2.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音叉、长笛发声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B.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

C.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 D.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5题图 第1题图

3.如图所示,小华发现风铃的金属管互相撞击时,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为探究金属管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她用下表所示的几种金属管进行研究.其中在探究音调与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金属管的编号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A.②③ 材料 钢 钢 钢 铜 铜 B.③④ 长度/cm 20 20 40 20 40 C.④⑤ 横截面积/cm2 0.3 0.7 0.5 0.5 0.5 D.①③

4.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是因为( )

A.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B.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分蒸发 C.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D.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份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 5.下列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冰冻的衣服变干 B.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C.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罐,外壁出现水珠 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a到b是熔化过程

C.在cd段处于沸腾状态 D.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7.如图所示,一个开口容器中装有大量0℃的酒精,液面上漂着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在烧杯内外都分别插入一支完好、准确的温度计.开始甲、乙温度计示数相同,现在开动电风扇,风吹向整个装置,只要保证容器中仍有酒精,烧杯中仍是冰水混合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示数不变,乙的示数升高,烧杯内冰的质量减少

B.甲、乙温度计的示数都下降,烧杯中冰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 C.烧杯中冰的质量减少,乙的示数上升,甲的示数下降

D.甲的示数下降,乙的示数仍保持不变,烧杯中冰的质量增加 第7题图

1

8.国庆假期,在河湖湾风景区内,小明戴着一副墨镜时,看到了一株“黑叶红花”的睡莲,他感到奇怪,于是取下墨镜,这时看到的却是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请问,这幅墨镜的镜片的颜色可能是( )

A.黑色 B.红色 C.绿色 D.白色 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8

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s

B.彩色电视的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C.正在放映的投影屏幕是光源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10.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红外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11.如图所示,汽车驾驶员通过后视镜看到后方救护车的像,车头上有“”的字样.则该救护车车头上印有的字母图样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互成直角,入射光线AB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现在以两平面镜的交线为轴,将两平面镜同向旋转15°,在入射光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反射光线成了C′D′,则C′D′与CD关系为( ) A.相交成60° B.相交成30°

C.不相交,同向平行 D.不相交,反向平行

二、填空题(共28分,每空格1分).

1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 拆掉了口琴外壳, 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 ▲ 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

第13题图 第17题图 第19题图

14、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要安装隔音墙,这是在声音 ▲ 减弱噪声;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 声波获得信息。利用声呐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 15、在通常情况下,物质处于哪种状态是由温度来决定的.如固态氢的熔点是-259℃;液态氢的沸点是-25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那么在-250℃时,氢是 ▲ 态,氧是 ▲ 态.

16、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试解释进入冬季后常见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

(1)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 ▲ (减慢/加快)蒸发吸热.

2

(2)严冬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 (室内/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7、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 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 ▲ (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 ▲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

(2)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 ▲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结构与 ▲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18、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3m的地方,像到镜子的距离为 ▲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19、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___▲___(填“镜面”或“漫” )反射.在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 ▲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入射角。 20、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用于光学通信”的成就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如图.请根据图回答: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CD光线的入射角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D点将要向 ▲ 侧移动(选填“左”或“右”).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0题图

21、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若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22、如图所示,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 __▲__亮斑(选填“正方形状”或“圆形”“三角形”),这是__▲__造成的;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10厘米,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__▲__(选填“大”或“小”).夏天,在南京的大街上漫步时,我们发现透过浓密法国梧桐树树叶缝隙的阳光在地面上会呈现出__▲__亮斑(选填“树叶形状”或“圆形”“方形”). 三、作图(每题2分,共6分)

23.(6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1).甲图示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并用阴影标出它看到的天空范围. (2).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一方中画出物体AB的像. (3).挪威留坎镇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工程师在位置A处安装平面镜,是广场中心B处被照亮.若太阳位于丙图中所在位置,请在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

甲 乙 丙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小题,共42分)

24.(11分)图1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1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 .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 ▲ (选填“铁圈”或“温度计”)的位置。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 ▲ (均匀/不均匀)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老师这样建议的目的是____ ▲ 。

(3)根据图1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 ▲ (正在/将要)沸腾,这一时刻水温是 ▲ ℃.

(4)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 ▲ (吸收/放出)热量,为了说明这一点,应 ▲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接着,同学们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将沸腾的水倒入烧瓶,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如图2,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 t.为了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 ).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6) 小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a.参考这位同记录的数据,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均匀降低

b.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

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 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你认为方式 ▲ (选填①或②)的冷却效果较好.

4

25.(9分)小琴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蜡的温度/℃ 0 42 1 44 2 46 3 48 4 49 5 50 6 51 7 52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 ▲ _℃。

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 ▲ 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__▲ _.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 冰块熔化过程持续 ▲ min,第4min冰处于_ ▲ __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实验结束后,由于小琴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则此时甲图试管中的水 ▲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理由是▲ . (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 ▲ 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 ▲ _形成的。

26. (8分)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硬纸板,F可绕ON转动.

(1)如图甲,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 ▲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___▲____∠AON,用量角器量出θ的大小为50°,则入射角大小为 ▲ °,如果入射光线沿NO射向镜面,反射角是 ▲ °.

(2)如图乙,把F向后折叠,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 ▲ (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

(3) 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向后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丁中相符的是 ▲ (选填序号)。

27.(10分) 小明和小华分别用跳棋和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①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能 ▲ .并取来了两个 ▲ (相同/不相同)的蜡烛.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 ▲ (仍然重合/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 (相同/不相同).

5

②如表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2)①小华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现象,其中B是跳棋子A在“平面镜”中的像,C是一张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绘有相同方格的纸,OO′是方格纸的中线。请写出由此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像的大小与物体不相同 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D.像与物分别在平面镜的两侧

②小华将一枚跳棋子放在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后,镜面、物和像的位置如图(b)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补救的措施是:按图中箭头__▲__(填“甲”或“乙”)的方向转动镜面.

③小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左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 ▲ 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④若图(c)中人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曲线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上下竖直移一段距离,则人的头部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 ▲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28.(4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右图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静止后再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左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 ;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 (写出一个即可)。

6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110 1 2 选项 A A B A A D D B B A B 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___振动 ___ 音调 _____ 响度 _____ 14. __ 传播过程___ _ 超 _ _ 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 15.___液 __ 固___ 16.(1)__减慢_ (2)__室内___ __ 凝华___ 17.(1)___反射 ___ ___红外线 ___ (2) ___酒精___ ___ 体温计 ___ 18.__3 _ ___不变___ __ _衣领____ 19.___镜面___ __ _等于__ 20.__增大___ ___右___ 21.____变大 __ __ _顺_ __ 22.__正方形状__ ___光沿直线传播 __大__ ___圆形___

三.作图(每题2分,共6分) 23. 略

四.实验探究题(共42分) 24、(11分)

(1)__温度计接触烧杯底部__ _铁圈 (2)__不均匀_ _ 缩短加热时间 (3)_正在_ _ 98__ 4)__吸收___ __ 停止加热____ (5)___ C __ (6)_ B __ __ ②____

7


江苏省丹阳三中云阳学校2024_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高中生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布置与 ...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