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职业的概述
一、职业的含义与特征
(一)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角色定位
所谓“职业”,就是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某项有酬工作而获得的劳动角色。 (二)职业特征
社会性——职业的首要特性。 专业性——职业的内在要求。 经济性——职业的基本保障。 技术性——职业的必备条件。
二、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三、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职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第二节 教师职业的特征与社会意义
一、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二、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三、教师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一代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三)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节 教师职业现代视野
一、人类面临的挑战
二、新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 三、新世纪教师面临的挑战 第一,树立新的教育观。 第二,树立新的知识观。 第三,树立新的学生观。
第二章 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道德关系的反映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它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普遍遵循的行为善恶准则或标准。
三、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1)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 (2)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
(3)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大发展。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成果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师德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主要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茔客串 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调节着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教师与自我的相互关系,
二、师德蕴涵着无尽的价值 第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
第二,师行影响、塑造人的心灵 第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
三、师德是教师心中精神的太阳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一、教师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片和追求。
二、教师职业责任
教师的职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对社会负责。 三、教师职业态度 四、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职业纪律呢?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
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第六,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五、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刻苦钻研业务。 第二,懂教育规律。
第三,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第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六、教师职业良心
首先,人民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良心的重要地位。 其次,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
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为人民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
七、教师职业作风 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第二,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第三,忠诚坦白,平等待人。 第四,发扬民主,团结互助。 八、教师职业荣誉
教师荣誉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职尽责;二是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敬,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上)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一、规范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保证 规范有以下几个本质特征:
(1)客观性。 (2)标准性。
二、道德规范是一种特殊的规范
三、师德规范是调节教育关系,完善教师自身的手段
师德规范要真正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和人生的价值追求,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充分认识师德规范的价值意义;
第二,努力把师德规范变为一种内化于心灵的德性; 第三,师德规范是最终要形成一种完善自身的精神力量。
第二节 爱国守法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上; 四、依法执教师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五、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 现实要求;
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第三节 敬业奉献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一、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师德的首要标准;
二、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教师的一种使命和境界; 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教师敬业奉献的根本体现;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 第一节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 一、 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 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 第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第三,爱护每一名学生。
二、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
尊重学生要以平等为基础。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第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 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四、严格要求,宽严相济 第一,要严而有理。 第二,要严而有度。 第三,要严而有方。 第四,要严而求恒。 第五,要严中求细。
五、保护学生的安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节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
一、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
二、严勇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
四、终身学习是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一、严于律已,以身作则 第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二,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 第三,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二、廉虚谨慎,团结协作
(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重要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意义深远。
(二)与教育管理者交往的道德要求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三、教师语言、仪表、仪态中的道德规范 (一)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二)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第一,教师的仪容。 第二,教师的服饰。 第三,教师的举止。
(三)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第一,教师要“稳重” 第二,教师要“可亲” 第三,教师要“有识” 四、廉洁从教,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