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图16 图17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8分)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① ② 单位调水量大小 ③ ④ 耗能 原因 ⑤ ⑥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分)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3分)
【知识建构】
6
【拓展阅读】
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二线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的又一项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和环保意义的国家重点工程。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全线包括1干8支3库1LNG应急调峰站。干支线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
西气东输三线的主供气源为新增进口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天然气,补充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其中,新增进口中亚天然气。
西气东输三线将中亚天然气和新疆煤制天然气输往沿线中西部、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对进一步构建完善
中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和天然气骨干管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效缓解中国中南和东南沿海各省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排,以及有效提高我国天然气供应调配灵活性、保障供气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新疆煤制天然气提供外运通道,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和当地资源的转化利用,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
7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两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及实施路线;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其他的调配工程。
2.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过程,亲身感受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知识的内涵。
3.深入了解国情,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策略】
跨地区的资源调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区际联系中的重大工程,与经济、社会、生态联系紧密,因此,了解调配工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深远影响。学生要结合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的特点,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而学生的区域知识欠缺,尤其是资源的分布现状模糊,因此,要学习本节内容,必须首先学会分析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 第一课时 南水北调工程 【课前调研】
1.复习初中学过的我国主要区域特征。
2.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有关南水北调的背景资料。 3.了解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状况以及该工程的影响调查等。 【读图训练】 [读图要求]:
认识我国华北地区。 认识我国长江黄河水系。
读图了解南水北调的三条线路所经过的地形区。 【课堂活动】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 1.交流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2.视频: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 在我国资源分布现状中探究南水北调的原因? 1.总结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2.你知道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哪里吗?试分析其原因。 3.尝试分析我国南水北调的原因。
【典例剖析】
1.读下图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附近抽长江水,沿运河逐级提水,送到天津,主要解决沿线及胶东的城市缺水问题;中线从长江三峡经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
1
材料二 黄河自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1997年断流时间长达226天,大旱之年2000年却出现了全年不断流的情况。 (1)我国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总量不算少,但却要花巨资实施南水北调,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南水北调东、西两线中,工程量最大的是 ,原因是 。
(3)东线方案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该方案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是什么?
(4)黄河曾出现断流的河段是A、B、C、D中的哪一段?
探究活动2:在调水方案中探讨我国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1.看图说出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起始点,比较我国南水北调东、中、西3个方案的优缺点。
2.这三条线路中为什么要先建设东线工程?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 路线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水,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游 北地区 天津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三峡水库 雅砻江、大渡河 水源区 供水区 优点 评 价 缺点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西北干旱地区 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河下游 可调水量 2
源地水质 探究活动3: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探究南水北调的影响。 1.从城市生活、工农业、生态等方面分析调来的水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2.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时,国家提出“先节约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方针,为什么?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输水干线纵剖面示意图
(1)把材料二中的输水工程位置在材料一中表示出来。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3)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地区是哪里?其产生原因与黄河三角洲的土壤盐碱化是否相同?试分析原因。
(4)近年来,有些专家提出在渤海莱州湾与黄海胶州湾之间,开挖一条长约130千米的横跨山东半岛的人工海河的构想。若开通胶莱运河,将会对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知识建构】
3
【拓展阅读】
澳大利亚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海拔一般为800米~1000米),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西部。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而墨累——达令盆地正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因此,较为干旱。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不惜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山河及其支流
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将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盆地。这就是澳大利亚闻名世界的雪河调水工程。调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一是大大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其二是产生了巨大的发电效益,电能输送到堪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其三是为调水建造的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形成了旅游胜地;其四是西部的水质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宜人。
第二课时 我国其他资源与能源调配工程 【课前调研】
1.你能归纳出分析有关资源跨区域调配这一类问题的思路吗?请写出你的学习成果并与大家分享。 2.你还知道哪些资源或能源的调配工程? 【课堂活动】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 播放视频: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提出问题:哪些是区际之间的调配问题?哪些是资源调配,哪些是能源调配?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 探究活动1 交流分析资源或能源调配工程的地理思维及方法。 把你自主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与组内其他同学交流,取长补短,完善结论。 各小组选派代表将结论呈现在黑板上
探究活动2:分析探究其他资源或能源调配工程。
4
探究活动3:学会对比分
析不同调配工程的异同。
【典例剖析】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图16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7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