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实验中学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测试
(时间:政史共计100分钟 分值:60分)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C.①② D.②④ 2.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学历史教学园 103. 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①刺史 ②郡守 ③司隶校尉 ④三司使。中学历所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6.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7. 少数民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历史上以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有
①北魏 ②辽 ③金 ④元 ⑤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第 1 页 共 6 页
8. 在下图所示的两部史学名著中,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都有可能查阅到的是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9. “开辟荆榛逐荷夷”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10. 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文中的“它”指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 D.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版权 1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13.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召开遵义会议
14. 14~16世纪被世人认为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是指 A.资本主义萌芽 B.工业革命中学历史教学C.文艺复兴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15.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使真正的世界性联系成为可能。世界走向一体,正是从这时开始的。”材料中的“事件”是指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 C.三角贸易
D.启蒙运动教学园地
16.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风起云涌,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南北 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解决的危机分别是
A.黑人奴隶制、农奴制、幕府统治 B.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农奴制 C.农奴制、英国殖民统治、幕府统治
D.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
17. “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 ①大化改新 ②明治维新 ③法西斯上台 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第 2 页 共 6 页
二、非选择题。(第18题10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3分,三题共36分。)
18.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
运用所学,回答问题。(10分)
(1)屈辱之路。1840---1901年是中国遭受屈辱不断加重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段列强强迫我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写出其中在19世纪末签订的条约的主要内容。这些不平等条约给我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
(2)抗争之路。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着英勇的斗争。请写出图片中英雄人物的名字。请再写出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3分)
(3)探索之路。谋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材料一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①写出材料中的“政治运动”指的是什么?新学家们掀起这场“政治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②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2分)
19. 提升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运用所学,回答问题。(13分)
(l)史实是提升史学素养的根基。时空定位与按时空排序以形成历史线索,是其首要任务。 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与地点。指出“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史实体现的共同主题。(3分)
(2)史料是提升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用史料证明史实的客观性是其任务之一。下列史料中的宪法是哪一次大会上通过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主要说明了什么?这段史料是证明哪一史实客观性的证据之一?(3分)
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第 3 页 共 6 页
(3)体验是提升史学素养的重要方法。概括下列史料中设置特区的目的,写出此后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4分)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经济特区……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4)客观准确地描述史事是史学素养提升的主要标志。写出你心目中的“罗斯福新政”(要求:须有时间(年代)、地点(国家)、主要内容与自己心得等)。(3分)
20. 回看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战争,历史最终证明,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探究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探究一:战争之前危机四伏。
材料一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选自张瑞德《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价格跌到了最低,世界范国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中 材料三 1938年,一个叫张伯伦的老人得意地挥舞着一纸协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但事实上……协定加快了世界大战的步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针对这一事件,请举出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采取什么应对方式?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纸协定”是哪一次会议的产物?(5分) 探究二:战争之中残酷无比正邪分明。
材料四 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27万人的兵力,以猛烈的炮火,首先发起进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激战开始了。一时间,凡尔登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战役进行得极为惨烈。……整个战役中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激战数月,结果法军成功地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教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 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请回答:
(2)据材料四写出该战役的名称,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材料五中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组建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落实了吗?请从欧洲、亚洲战场各举一例。(5分) 探究三:战争之后的沉思。
材料六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已走向缓和,但是大国强权和霸权主义造成的地区争端以及恐怖主义活动仍在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只有用对话代替对抗,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避免战争,维护和平。
(3)谈谈从材料六中你得到的认识。写出二战后,为防止大战爆发而成立的国际组织的名称。(3分)
第 4 页 共 6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唐尼?格拉克斯坦《二战秘史》
新海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18.(1)写出其中在19世纪末签订的条约的主要内容。这些不平等条约给我国带来的主要影
响是什么?(3分)
(2)请写出图片中英雄人物的名字。请再写出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中的一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3分)
(3)①写出材料中的“政治运动”指的是什么?新学家们掀起这场“政治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
②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2分)
19. (l)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与地点。指出“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等史实的共同主题。(3分)
(2)下列史料中的宪法是哪一次大会上通过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主要说明了什么?这段史料是证明哪一史实客观性的证据之一?(3分)
第 5 页 共 6 页
(3)概括下列史料中设置特区的目的,写出此后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4分)
(4)客观准确地描述史事是史学素养提升的主要标志。写出你心目中的“罗斯福新政”(要求:须有时间(年代)、地点(国家)、主要内容与自己心得等)。(3分)
20.(1)材料一中一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针对这一事件,请举出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采取什么应对方式?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纸协定”是哪一次会议的产物?(5分)
(2)据材料四写出该战役的名称,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材料五中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组建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落实了吗?请从欧洲、亚洲战场各举一例。(5分)
(3)谈谈从材料六中你得到的认识。写出二战后,为防止大战爆发而成立的国际组织的名称。(3分)
第 6 页 共 6 页
(3)概括下列史料中设置特区的目的,写出此后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4分)
(4)客观准确地描述史事是史学素养提升的主要标志。写出你心目中的“罗斯福新政”(要求:须有时间(年代)、地点(国家)、主要内容与自己心得等)。(3分)
20.(1)材料一中一战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针对这一事件,请举出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采取什么应对方式?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纸协定”是哪一次会议的产物?(5分)
(2)据材料四写出该战役的名称,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材料五中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组建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落实了吗?请从欧洲、亚洲战场各举一例。(5分)
(3)谈谈从材料六中你得到的认识。写出二战后,为防止大战爆发而成立的国际组织的名称。(3分)
第 6 页 共 6 页